自律心態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鏡子的功能是什麼,令人知美醜。每個人也都需要有一面自律的鏡子,以自律行走人間。自律讓人更加優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

  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寬容,更要學會寬容。

  歷史上有個叫藺相如的臣相,由於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於藺相如如此寬巨集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聯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以說,學會寬容,於人於已都有益處。

  反觀歷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問再好,也難成大器。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眾,足智多謀,把龐大的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著如何打贏諸葛亮,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悽嘆後,最終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唉,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藺相如那樣寬容大量,我想,他的結局肯定不會是這樣!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說聲沒關係;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寬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暫匆忙,我們又何必把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寬廣,比天地更寬廣的應該是人的心!

  學會寬容吧!做人如果能夠寬容一點,那麼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更加和諧美。

  關於2:慎獨是一種自律

  作者:包成海

  每天游泳、上班、吃飯、睡覺,周而復始終,時間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生命也是這樣一天一天的減少。如何讓自己的一生中在平安愉快中度過,需要做到慎獨。

  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自活動時,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道德規範去做事,沒有任何有違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為。簡單的說就是要有自律,這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標誌,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環節。

  慎獨是一種自律,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養。《辭海》的解釋是:在古代的典籍中,人們一般把慎獨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慎獨,一個是“慎”,即謹慎和慎重,另一個是“獨”,即“人所不知而已所獨之地”***朱熹語***。事實上,絕對的人所不知的“獨”是不存在的,因為再“獨”、再無人注意,那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我過去的50多年生涯裡,我堅持認為,人是社會中人,人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在之時。任何時候,人都是與人共處在一個地球上。所謂的“獨”那僅僅是一時的、相對的。在獨處一人或無人注意時所做的任何事情,也是天地知、良心知。況且“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總有一天自己做的醜事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我始終不敢做任何對不起他人的壞事,哪怕是在無人或黑夜時也不隨地吐一口痰。

  我總覺得“吃虧是福”,所以有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發生後,再有什麼無人的機會可以讓我出氣報復,我都做到“慎獨”。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裡,我也從不貪佔別人的一分錢,我就是有“小金庫”時,也如實向妻子彙報,以備家庭不時之需,因為我清楚那也是我們夫妻的共同財產,不該歸我個人所有或由自己任意支配。如今我的一切生活消費都由妻子全權負責,這樣更可以使我做到慎獨,清心寡慾,安分守己。

  儘管“慎獨”是儒家所倡,但是佛家、道家和基督教等也崇之甚高,只是遵奉敬畏之事有所不同而已。儒家尊崇孔聖之教,行禮儀教化;佛家信奉釋迦牟尼,尊佛菩薩及諸鬼神;道家行老莊之言,所奉者道,即自然之妙常;西方的基督教以《聖經》為教義,其中不乏“慎獨”的思想。我們的所作所為、所行所止、起念動心,佛家雲:“有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無不盡知盡見,”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此,無論信佛教與否,這對於修身正己,都是真誠可信的。儒家、道家和基督教等許多教會都講究自身的修養,這本身都是大力提倡“慎獨”的觀點。我認為,“慎獨”是信奉共產主義的人也好,不信奉共產主義的人也罷,每個人都應當信奉的行為準則。

  人人都應當做到慎重,處處小心謹慎,放火、防盜、防騙、防止各種人身傷害事故等,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而“慎獨”則是在面對權、錢、色等誘惑時的能認識到“伸手不被捉”。因為慎獨是一種自律,更是一道屏障,是在人們心中提升自身修養走向完美的一個警鐘,只有做到慎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行動,才不會陷進泥潭、掉下深淵,甚至走入墳墓。

  關於3

  一提到鏡子,人們自然會想起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這句話一語道出了鏡子的真正價值。

  在如今這個物慾繁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更需要有一面鏡子,既讓人看清自己、也讓人明白社會。把個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會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廢、世俗的清濁。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人得到一塊玉石,他將它獻給齊國的大夫子罕。子罕卻不肯接受。獻玉人對子罕說:“我曾把這塊玉石拿給做玉器的工匠看過。工匠認為這是一塊非常難得的寶石,所以才敢拿來獻給你,可您為什麼不接受呢?”子罕說:“我為人處事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為寶。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麼我們兩個都失掉了寶。我不收,這樣我們各人就有各人的寶石啊!”

  這是發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儘管它跨越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但它卻如同一面清亮的銅鏡,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

  幾千年的文明傳承,廉潔奉公已鑄成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中熠熠生輝。即便是在封建社會那混濁的官場中,依然有許多出淤泥而不染、嚴於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龍……他們恪守“不貪為寶”的人生信條,抵擋住各種誘-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們的浩然正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古人說得好:“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如果利用手中的權利行一己之便,貪一己之利,那麼終將會落得身敗名裂,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場

  在前些年查處的一批交通系統的廳局長幹部中,有一個四川省交通廳副廳長叫鄭道訪。他本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曾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高速公路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他撰寫過很有影響力的專著,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貧寒,刻苦奮鬥的幹部,卻忘記了自身的職責,丟棄了廉潔這面立身處世的明鏡,終於滑向了犯罪的深淵。他大肆受賄上千萬,被判無期徒刑。同案的妻子被判有期徒刑15年,兒子被判有期徒刑12年。案發後,他的老岳母無法面對這一事實,服毒自殺了。他的老母親雖然是一個生活在山村裡的農民,但卻識大體、明大理,在事發前曾多次叮囑自己的兒子“我雖年老,但還能種地,日子也過得去,我的生活費不用你們操心,你為官要清廉,不要多佔公家一分錢,”“兒啊,你不知道你的官當得越大,當媽的心就為你揪得越緊。那麼多貪官被槍斃、被判刑,他們為人兒女,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老父、老母啊!”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母親尚且記得人世間的這些教訓,明白為官要清廉,。可是老人那字字血淚的訓導卻沒能擦亮兒子的眼睛,沒能讓他從貪慾中醒悟過來。鄭道訪被捕後,他80多歲的老母親每天清晨,總是帶著不滿7歲的曾孫女沿街賣花,一角兩角地掙錢,想為兒子早日還清那上千萬元的贓款。然而可憐的老人還是從一次電視報道中得知兒子、兒媳、孫子都被判刑的訊息,一個好端端的家就這樣毀了!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口氣沒上來,就活活氣死了……面對這白髮老人那佝僂的身影有多少人感嘆,貪贓枉法者,害己、害人、害父母、害兒女、害家庭、害了社會呀……

  以廉為鏡,多麼沉重的字句啊!它關係到黨的命運、國家的興衰、人民的幸福。

  有人說,廉潔是一棵鬆,在萬木凋零的冬日,她依然挺拔翠綠;

  有人說,廉潔是苦藤上結出的果,在別人看來很苦,但她卻心裡很甜;

  有人說廉潔是官德、是官品,有人說廉潔是做官人的境界、做官人的尊嚴,而我們更要說,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把廉潔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自己,照耀著自己,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坦坦蕩蕩為民眾,留得清白在人間!

自立的文章精選
追求卓越的文章
相關知識
自律心態的文章
職場正能量關於心態的文章
學習心態的文章
改變心態的文章
成功心態的文章
心態的文章
代表心情的文章
大自然啟示的文章
大自然的自然景觀的文章感悟
大自然之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