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抄寫好詞好句有用嗎
很多人心裡都有疑問:小學生抄寫好詞好句到底有用嗎?現在小編在此整理了,快來學習吧!
一
“家有兒女的教育經驗、丈量地球的行走經歷、家鄉味道的舌尖文化、輕鬆幽默的社會雜文。”大家好,我們是軒爸軒媽,希望與你交流我們和女兒一起長大路上的快樂與煩惱、愛與擔憂
我家有兩個孩子,自認為我和軒爸在孩子身上用心較多,平時泛泛說起培養經驗,感覺心得特別多,加上我們平時也有寫作的愛好,所以開了這個公眾號。但等真正開始寫的時候,卻發現似乎“千言萬語”無從語起。到底哪些經驗教訓可以大家幫助大家?家長們關心哪些話題?先分享哪些後分享哪些?沒曾想,剛過了一個多月,後臺裡給我們留言的家長越來越多,詢問很多問題,有關家庭培育、習慣養成、閱讀習慣、安全教育等等。這反映出兩方面,一是家長對孩子越來越用心了。這很好,套句俗話解讀“有教育才有未來”我們用心教育好下一代,孩子們才會一代比一代強;另一方面家長們在孩子教育方面也真是遇到很多困惑呀!
今天有位媽媽就很困惑,她問了兩個問題,一是“我女兒也很愛看課外書,但只愛看有故事情節的童話、小說類,我擔心她以後數理化不行”;二是:“您們覺得平時讓孩子多背好詞好句對寫作有用嗎?”我都一一做了回覆。其中對於多背好詞好句對寫作是否有用這個問題,我回答得特別肯定:“肯定有用。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下類似於背好詞好句是否對寫作有作的問題吧。
我家老二悅悅今年上二年級。語文老師每天報置的作業,經常有“劃出好詞好句、熟讀好詞好句”這類作業。此外,每月還要有“好書分享”。具體做法是選讀一本書,讀後用PPT的方式在班裡進行分享,分享從這本書裡學會哪些生字、好詞好句等。悅悅班裡這些語文作業,都是同一種性質,那就是背好詞學好句“打基礎”。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學習是一項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孩子小學低年級階段,只學兩件事,一件是學習習慣養成,另一件就是打好基礎了。具體說到語文基礎怎麼打?我認為多看書,提升閱讀量肯定是首位的。要不怎麼那麼多家長認同“閱讀力等於智力”這個觀點。大家都知道閱讀重要,但具體到孩子該怎麼讀?這就有不少家長有困惑了。如果拿大人類比,大人出於不同的閱讀需求,對待閱讀的態度和選擇的區別是很大的。像我,如果為消麿時間我選快餐閱讀;休息放鬆我選輕鬆小品文;欣賞文學我選經典名著名著之所以成能為名著,裡面出於文學巨匠手筆的文字、語言很的真不一般,讀起來完全是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功能性閱讀那就要拿出學習的勁頭來了。
可畢竟是大人的閱讀方式,孩子就不一定是這樣了。剛上一二年級的孩子,大多還是一張白紙,讀書還靠拼音輔助,所以要想象大人這樣閱讀,不可能,也沒必要。我認為孩子的閱讀是一個持續學習、積累知識、打好基礎的過程。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認字讀書,會認書才會讀書;反之會認字了就一定讀書,讀書過程中再認更多的字,再讀更多的書。怎麼寫得跟繞口令似的!但道理沒錯呢!這就像孩子從小長大過程,會翻身了就想坐起來;能坐穩了就想爬著玩;會爬了又著急站起來走,就像打遊戲似的,過了一關就想征服下一關,要是總在原地踏步就沒什麼玩頭了。看來孩子天生就是遊戲打怪的高手呢。
這麼說來,孩子多讀書本身就是一個有效學習的過程。學習過程多寫多練是必需的。而背誦抄寫好詞好句正是高效、巧妙學習的好方法繞了這麼大一圈才繞明白這個道理,我容易嘛我……孩子的學習能力就像乾燥的海綿,遇水則吸,學過、抄過、背過的很容易進去。而吸得多的,就成了自己的東西,說不定哪天說話、寫作時,這些乾貨就會跳出來,被靈活應用出去。模仿、記憶、應用、昇華,量變到質變,慢慢的這些好語詞好句就成了語文基礎積累了。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的大女兒軒軒今年上初一。初中一開學,語文老師每週佈置大量的詩歌賞析作業和寫定格作業。詩歌賞析的做法是參考著名的/經典的詩歌進行模仿創作;寫定格作文則是就一個人、一件小事寫一篇小短文,字數不用多,三五百字,專門練一段描寫,人物、事件或場景等。這兩項作業堅持了快一個學期了。從軒軒今年的寫作表現來看,我能明顯感覺到這種做法很有成效。以前軒軒寫文章,文筆很飄逸很空靈,但缺乏系統性,一到考試她就吃虧,因為她寫得“散”,很多語文老師不接受,所以作文得不了高分。要知道,軒軒平時無論寫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那可都是被朋友們喻為“文學天才”的。這就有點讓小小年紀的軒軒無所適從了。不過,軒軒也機靈,她想到一種兼顧的辦法,只要籤真名的作文,她就寫得規規矩矩,四平八穩,典型的小學生水平;但只要簽上筆名“玄星”,她就寫得天馬行空,行雲流水。兩種做法是兩個極端。我和軒爸反覆思考,怎麼能讓她的考試作文既能得高分,又能體現出她的文學底蘊?但一直沒能很好解決。沒想到今年軒軒中學提倡的這種“賞析模仿”,以及定格作文寫法,把一直困擾軒軒的文學與作文的結合問題解決了。
我總結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正是類似於“摘抄、背誦好詞好句”的做法。先模仿,再超越;先積累,後發揮,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小成多,堅持如此,會量變到質量。
二
凡事先問目的。摘抄好詞好句好段的目的是什麼呢?有人說,提高寫作水平。
一般人理解的“寫作水平”,在我看是狹義的,專指描寫是否生動具體有趣等等,有時也被稱為“文筆”好不好。而不少人對“文筆”的理解,就是優美的詞句或華麗的詞藻,所以,摘抄好詞好句,就成為學生作業的常見專案。
我更重視廣義的寫作水平:立意思想、結構、素材、語言。事實上,作文考試的評分標準,也主要考量這幾點。
可以發現,立意思想、結構、素材選擇,取決於一個人內在的思維水平,跟狹義的寫作關係不大。
從這個角度,我認為單純地摘抄好詞好句無助於提高廣義的作文水平。
如果我們把“好詞好句”界定為“優美的詞句或華麗的詞藻”,那麼連狹義的寫作水平,都不會得到提升。
狹義的寫作,應著眼於訓練小朋友運用描寫,把內容寫得具體,寫得生動,熟練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而所謂“優美的詞句或華麗的詞藻”,往往是凝練概括的,與作文的訓練目的南轅北轍。
比如,形容教室喧鬧,詞藻豐富的孩子可能會用上“亂七八糟”、“烏煙瘴氣”、“人聲鼎沸”、“沸反盈天”、“一片狼藉”、“雞犬不寧”、“按下葫蘆起了瓢”乃至“蜩螗沸羹”,但是,僅僅堆砌這些詞,並不能讓讀者看到一個喧鬧的場景,並不是好文章。
即使是狹義的寫作,也應該訓練孩子再現當時的場景,比如桌面上具體怎麼亂法、椅子是怎樣東倒西歪,同學們有哪些行為、動作、語言和神態,等等。
另外,某篇作品中的好詞好句,放到另一篇作品中,可能就是惡詞惡句。如果我們把《水滸傳》與《紅樓夢》的語言對調,效果難以想象。所以,不關心整體風格與思路,單純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到底是為了什麼?臨場套用嗎?須知圍繞一段“好句”填充出一篇文章,其實更艱難。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好句”硬塞進自己的作文,讀來勢必不著邊際。
那麼,摘抄好句好段一點用處都沒有嗎?
也不是。單純摘抄沒有用處,但研究性地摘抄,學習原句原段的思路、結構、素材和描寫手法,再進行仿寫,則是有用的。
三年級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後作業,問小朋友最喜歡自己的家鄉哪個季節,寫一段話。
元寶說喜歡重慶的夏天,但想不出來寫什麼。
我讓她先研究課文中對夏季的描寫: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裡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裡。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首先學習思路、結構,課文從森林開始寫,因為這是小興安嶺最重要的景色,然後從森林延展,線索是夏天的森林--森林裡的霧--太陽驅散了霧,照射到草地--草地上的花,每一個景物並不是獨立的,都是承接上一個景物而來,環環相扣、脈絡分明,既有時間次序,也有空間次序。
從這簡單的一段,我們可以學習寫景的次序如何安排。在我看,思路和結構是小朋友首先應該學習和掌握的。思路清晰,結構分明,是一輩子受用的事,不展開說了。即使是應試作文,思路不清,語言再華美也不堪卒讀。
再看素材,森林、霧、太陽、草地、野花,雖然後四者並非小興安嶺所獨有,但在課文中,它們都是結合著森林來描寫的,所以帶有小興安嶺的夏季特點。
再看語言,使用疊詞和比喻,並不華麗,但景物如在目前。
研究完畢,元寶寫了一段夏季的塗山湖,從荷葉荷花入筆,因為這是塗山湖最重要的景物,然後寫一陣風吹過,荷葉搖擺,再寫風吹到湖邊的柳樹,柳葉翩躚,再寫風吹到湖上廊橋,橋上人們納涼的情形。
寫得並不好,因為語言幼稚,但能用風作線索,場景層次分明,景物選擇得當,我覺得就可以了。至於語言的淬鍊,是相對長期的過程,語言貴在精煉準確傳神、富有個性特色,這個是最難學的部分,期望不必太高,慢慢來。
三
.摘抄好詞好句原以為是個好方法,我一直也都是這樣做的,每天都要求學生去摘抄。《小議摘抄“好詞好句”》後,我覺得作者說的也非常有道理,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去摘抄一些所謂的“好詞好句”學生很可能會只為了完成作業而去摘抄,不可能去認真地閱讀文章。而事實上很多學生就是這樣的,每天都盼著我能早一點把摘抄本發下去,他們好抓住課間的一點時間完成這一樣天天都有的作業。這樣一來,即便是學生積累了“好詞好句”並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上,那效果也不怎麼樣,很容易讓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把他們腦子裡的那些“好詞好句”拼湊堆積成文章,這樣的文章顯然是不會有什麼新意和內容的,我想應該限定學生多去閱讀或者多背誦一些好的作品,可以通過寫讀後感或者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概述等方法來檢驗學生看書與否。
但是,摘抄總比不抄好,在抄的時候這些好的詞語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點滴的痕跡,以後當他在觀察一件事物時,總會用上幾個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所看到的東西。
教學觀點很多,也許我們可以取眾之所長,努力選擇最好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學生。
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