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牽掛的優秀散文隨筆
牽掛是一種生命形態,是所有人都要尋找,都會珍愛的精神場所和心理磁場。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牽掛
生我的母親託人捎話:想讓我去,說她想我。人老了難免感懷傷悲。
屈指間,又是二十多個年頭了,那一次的傷別,總覺得此生與她畫上句號。母女間的情分如一潭死水。然而,只此輕輕一觸,就敲醒早已壓進心底沉睡的往事。所有的傷痛,所有的眼淚,全部都奔湧而來。
我很矛盾,連做夢都是孤獨的身影呆立於十字街頭。揉碎的心如烹沸騰的鼎內,內外交困,備受煎熬。有句老話:養兒才知父母恩,才能體會到養兒的艱難。而我養兒才知道過的很晦澀。幼小懵懂的我都是在仰慕,豔羨別人。無奈地掙扎。因為母親的再次呼喚,心怯了難過地蝸居於蛹裡,不想化蝶。每日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細想昨日從沒有心如止水地平靜過;也沒有發自內心爽朗地笑過。更沒有任意嬉戲,玩耍。我的天空不曾燦爛,明媚,
老感覺被陰霾籠罩,即將窒息於人為地空空黑洞,沉悶的壓抑著情感。Xr
心如翻江倒海,說不去吧,還有那一絲瓜葛,藕斷絲連;說去吧,還那麼勉強,心如滴血的痛楚,誰人能知能解。
多少年了,從數月就留下的孩子,到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又有誰安慰我片言隻語,其實自己從沒放開過,思想鬥爭甚是激烈。
小時候,遠嫁它鄉的母親多次徒步往返三十里,就為想看我一眼,每回來在鄰家小坐無功而返。總有鄰人偷偷相告,你媽來了。這種牽掛是何其殘忍,有時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也算是蒼天不負苦心人,有好心的鄰人巧舌如簧的勸說,祖母終於網開一面。木偶似的見了她一回。她哭著,緊緊抱著我在她壞裡,我卻掙扎著。也沒說什麼話語,又能說什麼呢,盡情地哭吧吧,把積澱在心底的苦楚一股腦傾倒出來。
我聽人們說:母親生的幾個子女,我和他長得最相似。
我與母親斷斷續續有過幾回往來,十九歲那年為求學的事唐突地找她想要些錢。當初我實在是別無它法不得已。我尋到她那裡,她坐在炕沿披頭散髮,雙目呆滯。見我一去,眼發亮,精神立時煥發。再一天去,她已於前日判若兩人,頭髮梳於腦後,打扮得也十分得體,變得格外亮麗。我不管她心致如何,只關心我的學費,她支支吾吾,我聽出來,錢泡湯了,她昨日答應給我。可今天卻變卦。我忽然‘義憤填膺’,大聲地罵,什麼解氣罵什麼。她自始至終淚流滿面沒有辯解。我掉頭而回。這些往事,每憶起,總是說不清道不明覆雜的情感。
丈夫勸我:“去吧,畢竟是她生你的,十月懷胎也不易,不要老是揪住舊事重提。”知心的朋友也勸我:“去吧,我倒是想去孃家,我媽早不在了。”轉念一想,母親六十多歲了,我已四十多歲了,倘若有一天,她若有個閃失,我就是再想見也沒機會了,母親還能再活多少年,與其將來後悔,還不如趁現在就去,還等什麼,拋開一切吧,讓彼此少受一些痛苦。把緊箍在身上的精神枷鎖徹底清除。
六十歲的母親,鬢髮已花白,粗糙鬆弛的面板、滿臉深深淺淺的皺紋,母親已顯老了,明顯的瘦弱了。心,禁不住為之一顫,期間這多少年活到現在也算奇蹟,苦膽已摘除二十多年了,仍在苦苦支撐著。或許,她這麼多年都在自責、後悔。我打小就聽慣了這不是那不好的微詞,因此,也很憎恨她,沒媽的孩子確實像根草,我常自比浮萍,隨波濁流,何以為家。
一個蒼老的老人,站在村口呆呆地,固執地望著來來往往的人。一個四十多歲的女兒,拋卻前嫌,摒棄前惡,與母親一道握手言好,畢竟有一點,我的軀體裡流淌著她的血。
母親的話頭話語總牽掛著我。和我拉家常,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的看著我的眼神變化,總怕又一句話不對,再傷我心。
看著母親這樣,我心裡也不得勁,作為一個女兒,何必再讓老人心不安。畢竟所有的過錯也不應強加於她一個人身上,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雖然年輕時無所感覺,可人總有一老……何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在有些過不去的坎兒,也不能信口開河流露出來,就當是掩埋於人生長河的塵埃吧!
我過的很好,不必掛念,保重你自己的身體,這個世上又多了一個我牽掛的人,還有一個牽掛我的人。
:牽掛
牽掛,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深深惦記,是聯結親情、聯結友情、聯結愛情的紐帶。牽掛是一份親情,一縷相思,一種幸福。牽掛是一種生命形態,所有人都要尋找,都會珍愛的精神場所和心理磁場。鑑別感情深淺的最好方法是牽掛的長短。
“牽掛,是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是一句依依惜別的般般祝福。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就像一片雲,隨著天空中的飛鳥四處飄蕩,穿越千山萬水,縈繞在子女心頭。兄弟姐妹之間的牽掛,有如山間小溪,清澈透明,只要表山不老,它就會淙淙流淌不息,喝一路歡歌,澈一路浪花。夫妻之間的牽掛卻似一首婉約的詞,纏綿幽遠,相思常使淚沾巾。還有朋友之間那份不含有血緣關係、不摻雜私心雜念的牽掛,常能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牽掛,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珍貴的情感。它沒有虛偽的雜質,也沒有功利的色彩。牽掛,是慷慨的給予無私的奉獻,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禱。牽掛,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細節與作為。
牽掛是靈魂絮語,是心靈對話。
:牽掛
春去秋來,總有一種情感在人世間頻繁上演,它如絲如縷,當你遠行時,總有牽掛隨你去遠方.有些來自車站裡父母那蕭瑟的背影,有些是來自於溫暖的絮叨.有時的牽掛,只是剎那,轉瞬間,就已遙隔天涯.
第一次知道牽掛的概念,是從我姥姥那裡,但萬沒想到,如今牽掛的人就是她.
外祖母是八幾年從玉門煉油廠遷過來的高階工程師之一,雖已離鄉多年,卻依舊未改變對那片土地的熱愛 “粘嘴的蜜瓜”“寶貴而又幾經掠奪的莫高窟”, ,大漠瑰麗的風光,在幼時的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當說起這些時,姥姥那目中往往會閃現出大片的光,那是對故鄉的牽掛.
韶華流逝,日子在不經意間悄然流轉,我已經上初中二年級,去外祖母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小學五年,一直是外祖母她以七旬之體每天接送我,其中不乏有風雨交加的日子,但我們總是披著風雨,直至看到我的身影進入了教學樓,才會安然轉身離去.
現在,每次到外祖母家,都會受到盛情款待,愈是如此,心中對於她的那份牽掛也就愈加的深.去年年關,外祖母突發高血壓,情急之下只得住院,半路上,聽到小姨說:“這一年多,沒接送孩子,身體又虛弱了許多。”我的心裡猛的一顫,繼而有了一絲負疚感,雖理智告訴,我責任不在我,但那絲絲痛楚卻始終難消。
一週後,外祖母出院了,見她仍是一如往常的樣子.我深感負疚的心終於***了些自己在心裡說今後要多去看看她.
上週週末回去陪了外祖母整一天,看著她欣然的笑顏,我也舒暢了許多,這份牽掛的心意,我也終於送達.
何謂牽掛,古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到首陽山上采薇而食,卻也是有著對故土的一份牽掛,少年的魯迅棄醫回國,也有著一份對祖國的牽掛.
端起一杯清茶,小嘬一口,那種承載著牽掛的含苦的清香,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阿紫散文黑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