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的讀後感兩則
三國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是一部大型史詩電視劇。那麼關於三國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大家參考。
讀《三國》有
今天,陰雨綿綿。我閒得無聊,走到家中老舊的書桌面前,讀起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說是精彩紛呈,每一個人物的神態,思想,動作,精神都寫得淋淋盡致,這本書把曹操的奸滑,劉備的仁義,孫權的善勸描寫的惟妙惟肖,深刻而不反覆,真實而不現實。它是百年以前,三國時期的見證,是羅貫中老先生一生的心血。
我個人認為,書中說劉備的仁義,不如說是假仁假義,因為劉備劉向龐統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則事可成”這句話是他內心深處藏著的一句大實話的確曹操在當時是公認的漢賊與漢賊相反就肯定是英雄所以劉備的“仁義”是通過曹操的“奸詐”對比出來的。若他真的仁義,就不應該賴著荊州不走,若他仁義,他就不應該在漢獻帝死後稱帝,若他仁義,他就不改裝著把自己的兒子阿斗摔在地上。因為古人云虎毒不食子。羅貫中老先生書中劉備的仁義,只是曹操襯托的。劉備不善於打仗,他最擅長攏略人才,擅長哭,哭,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精神上的武器。
曹操,是這本書中奸詐的代表,亂世之奸雄的他說出了具有他個人代表性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他胸懷大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正是最好的見證,曹操性格多疑,但是,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十分豪爽,但又嫉妒英才,楊修就是因為自作聰明,才被曹操所殺。
我個人認為曹操聰明絕頂,又愚不可及;狡詐奸滑,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巨集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我認為孫權亦是一代英雄,世人大多來爭論曹操、劉備,而很少提到孫權,其實他很有才幹!在三國演義裡,他充當了一個猶豫不決,總是聽周瑜與張昭的意見,認為他沒有曹操的霸氣,劉備的仁義。但他可以與曹操劉備成三足鼎立之勢,當然不可小覷。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可見其才;年僅二十六歲,孫權就繼承了哥哥孫策的位置,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可見其能;孫權勸學與呂蒙,可見他飽覽群書,實際正是如此,他予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曹操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是最大的證據證明了孫權之能,向曹操一代梟雄,都能讓他對敵人發出如斯感嘆。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吒風雲。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決戰,它更是人生的哲理。
漫畫三國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自從我與《三國演義》有關的電視劇,漫畫等,我不禁想認認真真的看看原版名著——《三國演義》。
在小時候,《三國演義》讓我認識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等眾口相傳的歇後語和俗語;瞭解了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家喻戶曉的故事……
在稍大些時,關於《三國演義》的青少版,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那就是一部講述當年歷史的小說,令我回味無窮。因為它讓我明白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肝義膽,張飛的粗中有細,周瑜的氣量狹小……《三國演義》中創造的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形象,我現在仍然還能清晰可辨。
現在,我終於翻開了這部承載歷史,具有厚度,充滿濃郁書香的羅貫中的著作。在淡淡的黃色燈光下,映襯出這部書讓人看起來似乎有些年頭。《三國演義》後,他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和許多如何做人處事,知道了當年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也不是全部寫實的,例如曹操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他描述成了一個殘忍奸詐的反面代表,歷史上的曹操的性格非常複雜,也許用現代的話說,他有可能是一個擁有雙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生活節儉,與人談話聊天時,總會充滿風趣幽默。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位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另一方面就是他想稱霸天下的野心,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則是把曹操的野心誇大了,突出了他的陰險狡詐,卻把他的好品質忽略掉了。《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的人物與實際有所出入,但這本書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幫助我們學習歷史,為此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最後,我要用《三國演義》中的詩句,《臨江仙》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表達我對於三國中各位英雄的感慨。
世說新語作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