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兒童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有很多留守兒童心理多少有障礙,原因是得不到父愛母愛。幻想是一般留守兒童的一種心理,幻想著媽媽爸爸回來,看護自己,保護自己;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心繫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大批農民工湧入城市,“留守兒童”這個詞語便也就產生了,出現在了班主任的筆記本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增加了新項。

  在我班上的47人裡有4人是留守兒童,其中兩位是留守中的單親孩子。長期的觀察發現,他們有以下共同特徵:衛生方面教差,女孩子會有頭不梳臉不洗就來上學的情況。學習方面丟三落四,一會兒沒書,一會兒沒筆的,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遲到現象較為嚴重。每次看到他們氣喘吁吁地趕到教室,想要批評他們的心一下子就軟了,一開口問遲到的原因總是說沒聽見鬧鈴響,睡過了之類。平時不難看出他們的表情神態不是那麼歡快。可見他們心裡確實有些壓抑,思念父母的情緒常常伴隨著他們。那情那景不得不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我得讓他們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於是常利用課餘時間和他們聊天,噓寒問暖。說到父母他們都會異常興奮,藉機教育,讓他們明白父母只是暫時的離開自己,外出打工是為了自己過得更好,如果自己在家聽話,好好學習,父母在外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會掙到很多錢的。衛生方面我總是提醒他們勤換衣服,並學著把髒衣服洗了;教會女孩梳理小辮。天陰下雨時,看到別人的父母送來雨傘,他們不免會有幾分羨慕,這時我總是把家裡的雨傘送給他們,有時也讓有傘的同學陪他們一起回家,沒書沒筆時總是掏點零錢讓其自己去買,在我的言傳身教下,同學們都樂於幫助他們。每當學校需要請家長簽字或有特殊作業要家長簽字、輔導時,困難就更大了,因為爺爺奶奶都不識字。一次樊佳的奶奶跟我說孩子做不來作業自己又無法輔導,孩子急得大哭了。於是我總是讓附近的小夥伴和他們在一起共同完成作業,這樣對他們起到帶頭、提趣的作用,做不來的還可以互相問問。日久天長還真改變了他們不交作業的壞毛病。適當時我還邀請他們到家裡作客,說說心理話。經過努力,其中一個小男孩還會主動到我家找我聊天了,嘮嘮家常,說說班裡的事。話語間可感覺出孩子的心理不再孤單。是集體的溫暖伴隨著他們成長,讓他們知道身邊有老師,有同學,有親人,自己不是孤單的,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最擔心的還是安全,週末是不是聽老師的話沒到河裡撈魚摸蝦。打雷下雨時是否能找到合適的避雨處,爺爺奶奶還在地裡時是否敢一個人在家,煮飯時用電是否安全等問題比較而言總會較其他孩子操心得多。

  真實地去愛他們,留守兒童是個社會問題,也是一種教育資源,對他們的成長別嫌棄自己婆婆媽媽,平平淡淡,這才是真真實實,小學班主任就該這樣。

  :留守兒童

  你凝視窗外,雙眸暗淡無光。

  藍天、白雲,在你面前盡顯嫵媚;陽光、流水,縱情逗你開心。可你,卻視而不見,迷惘的雙眼,盡是寂寞。歡快的小鳥,美麗的杜鵑花,帶給你的不是開心,而是憂鬱;淚水是你心願的表達。

  你恨眼前美好的一切;

  你渴望那溫馨的關愛。

  正當燦爛年華,無憂無慮的年代,可上帝卻給了你一個可惡的名字“留守兒童”。你討厭這個名字,你懼怕這個名字。你想爸爸,媽媽!可是,他們卻只是一個遙遠的聲音與錢的體現。

  孩子,面對你失落的心靈,我也迷惘。我不知道,留守兒童是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但我知道,農村絕大多數外出打工的父母都抱著一個良好的願望:為了孩子。我也知道,他們把年齡過小的你們獨自留在家中或交給其他親人看管,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你們因此受到的傷害是他們掙的錢所不能彌補。

  我更知道,你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愛,父母的關心,一家人的和睦團圓。

  孩子,我希望老師的愛,能夠彌補你心靈的這種愛的缺失。老師希望天上燦爛的陽光,天天掛在你幼稚的臉上,照亮你內心,伴你走過每春夏秋冬。

  讓“留守兒童”滾出去,讓“陽光兒童”跳出來。

  這是我的心願。

  :留守孩子

  人世煙火,宛若開封的陳年佳釀,微薰著我從成長到成熟的蛻變。曾幾何時,奢望浮生如流雲,乘風遠行,借一路退後的風景,來見證從離散到迴歸的焦距。伴隨著年紀逐年遞增,躁動又浮誇的夢慢慢著地,原來關於叛逆關於驁傲,只為赴一場團圓的宴。當至親圍坐在席間,露出璞玉般笑顏,豁然領悟幸福就在回眸處。

  四季兀自更迭,花謝葉落,瓦上霜白,旋踵又是一季嚴冬,我懷揣著感恩筆耕著文字,素顏淺妝抑或濃墨重彩,思緒心語在絲毫點滴間逐漸蔓延成章。你從來處來,我向去處去,歲月的轍跡碾過彼此的青春,一切終將歸於沉寂,如此未必盡是遺憾,畢竟曾經那般激烈絢爛地綻放過,像一朵無法沁馨芳菲的花。

  生命就像通往遠方的鐵軌,看似沒有盡頭,其實都有終點站。當我乘上這班開往死亡的列車,一路上上下下的乘客,才是最美的風景線。記憶是個奇怪的東西,有時候費力冥想一些人事,卻只有模糊的影像,遠去的背影。而想要清靜時,記憶碎片卻在某個瞬間肆洩,如決堤的山洪,咆哮著席捲而來,佔據全部思緒。它也許是最美好的片段,也許是最沉痛的畫面,也許是一件毫無意義的小事,也許是一個已經淡忘很久的故人,也許只是一句話,一個眼神……

  寒冷的季節裡,誰會是照進我內心的陽光?跌倒過摔傷過才會深諳站起來走下去是多麼的不容易,每段旅程都想拋開束縛輕裝上路,可這只是奢望,塵世間有太多牽絆和掛念,必須選擇樂觀面對著生活帶給我的壓力和挫敗,家人們溫暖笑臉,為我鼓勵,給我勇氣,有人說這是甜蜜的負擔。沒有羨煞旁人的事業,沒有如魚得水的工作,可擁有健康,家人平安,這已經足夠美好了,不是嗎?

  對於農村的我而言,進城落地生根是曾經的夢,當下的痛。城裡很好,高樓林立、道路寬廣、商品琳琅、霓虹璀璨、職位繁多……可在這浮華背後又潛藏著什麼呢?樓層高了,空氣也未見新鮮;馬路寬了,交通依然擁堵;商品全了,質量就參差不齊;霓虹亮了,夜晚的月色黯淡了;職位多了,工作免不了爾虞我詐……人性變得脆弱而敏感,每個人各自懷揣著心思,不肯也不敢示人,大概是怕他人落井下石的陷害,或許是怕別人隔岸觀火的嘲諷。於是高層建築的每個格子自成一派,直至老死不相往來。而在鄉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勤勞純樸的鄉親,他們因為耕種晒得黝黑的面板下,有顆滾燙火熱的心,他們熱情而好客,喜歡在農忙過後,串門嘮嗑,男人們打打麻將,女人們做做針線活,村裡的那一條條的小路,此刻將綠油油的麥田畫出一個個格子,遠遠望去,儼然如畫,且不美哉。

  從父輩起,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每到一處先翻天后覆地,公家的土地成了官家的資產,衍生出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繼而隨著外商投資和自主創業,有了先富和後富,也就有了對立的階級。然後大方針從農村包圍城市向城市消滅農村逆轉,從此,城市有了色彩,農村失去活力。

  村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向蘇南轉移,留下老幼留守,雞鳴犬吠之聲像是一種無奈的喟嘆。老人們手扶柺杖倚靠著山牆,夕陽就這樣蒼黃的映在他們佈滿褶皺的臉上,那眸子裡射出的光,不是深閱盡世態的深邃,也不是看,遍人煙的滄桑,是翹盼團圓的企希,是守望迴歸的念想。

  秋去冬來,在暮色四合的院子裡,梧桐終究落下最後一片枯葉,如折翼的蝶滑過孩子寂寂的窗前。檯燈下那張沒有及格的試卷上,被紅叉劃過的考題,孩子撓撓頭還是沒有想出正確的答案,雙親在外務工沒有人可以請教,無奈腳也不洗鑽進了冰冷的被窩,臨睡前他在臺歷上畫了個圈,反覆用筆數著離春節的天數。

  於是,家成了孩子們的囚牢,他們隨時想插上翅膀,飛向父母的身邊,而不是隻是在電話裡噓寒問暖。父母離家太久了,只有在那張全家福上回憶。他們希望家長會去的是父母,而不是年邁的爺爺奶奶。他們希望每個生日有點著蠟燭的蛋糕,然後閉上眼睛許願。他們希望父母能夠為自己伸張正義,去教訓那些欺負自己的壞孩子。他們希望父母看到自己考滿分時的笑臉,他們也希望聽到自己沒及格時父母的責罵。他們希望每天太陽升起一覺睡醒,父母慈祥和藹的摸摸自己的小腦袋……可是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這種無可奈何伴著他們成長。

  於是成了大人們的夢境,我們關注的是房子車子票子,卻唯獨忘了那群孩子。

看過的人還:

大美的表現形式生活散文隨筆
關於安靜的心情的散文
相關知識
關於留守兒童的散文
關於留守兒童的公益廣告詞
關於留守兒童的家訪記錄_留守兒童家訪記錄內容
關於留守兒童的一封信
初中關於留守兒童的黑板報
關於留守兒童的心聲一封信
關於留守兒童的黑板報圖片
描寫關愛留守兒童的作文
關於留守兒童主題的黑板報
關於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