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現代詩和散文精選
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體現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的交融,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相互滲透,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小編這裡為大家帶來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還鄉雜記》
兩個少年工廠
在我離開故鄉的前夕,抽出一個下午來,訪問了兩個少年工廠。
我對於少先隊和學校幫助小朋友們,利用課餘活動時間,來成立小工廠小農場的辦法,很感興趣。我覺得這樣不但在教學上可以收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效果,而且這些活動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訓練的,對小朋友們將來在社會裡的業務和技能,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一天,可惜時間太短了,來不及和兩個工廠的小廠長,小工人以及輔導員們,作較長的談話,但是我的印象卻是很深的。
第一個訪問的是福州市臺江區私立萬壽小學的少年工廠。臺江區是手工業區,這所小學裡有八百多個學生,多半是手工業工人的子弟。校長和輔導員向我簡單地介紹了這個成立不久的小工廠:廠裡有一百零八個工人,工廠的組織有正副廠長,辦公室分四部分,有宣教科,工程處,庶務股和保管股;車間也有四個,是電工、木工、竹工和縫紉;每個車間都有主任、工程師、技師和技工;工程師請的是教員或家長擔任。
這是一所小學校,一切都小得可愛!小廠長,才有十二歲,十分正經而又興高采烈地帶我參觀了各個車間。我們先進到小院右廂的一間小屋,這是縫紉車間,長桌邊上擠坐著滿滿的小女工,有的在畫紙樣,有的在剪絨布,有的在縫………都在忙忙碌碌地操作。架上擺著許多做好的彩色絨布的玩具,小人,小兔,小雞……都很精巧好看。小廠長告訴我,這都是給本校幼兒園做的“定貨”。牆上貼著紅綠紙的標語,還有許多小條的“決心書”,也是短小得可愛!字數不多,字跡卻很整齊,都是決心要“完成任務”,或是“超額完成任務”。
我們又到電工、竹工、木工幾個車間,巡視一週,這些車間裡的工人們,工作都很緊張,也多半是做些“定貨”,如小竹尺,小竹牌,小木盒等等。小工人們微笑著緊閉著小嘴脣,小手緊握著小工具,小臉上泛出小小的汗珠。他們鋸的鋸,劈的劈,鑽的鑽,磨的磨,這些工具的聲音,奏出了勞動的交響樂。
小院子裡有一小爐火,兩個小工人戴著防護眼鏡在打鐵。
打鐵的聲音很大,工人卻是很小!
我向他們道別的時候,小工人們都圍了上來,送給我許多本廠的出品:小布兔啦,小竹尺啦,小木盒啦……許多小巧可愛的東西,作為我們會面的紀念。
從這裡我們又趕到本區裡的福州第四中學。
第四中學是在臨江的山坡上,學生有一千四百多人。這裡的少年工廠,是福州市第一個少年工廠,工人有一百一十人。廠內有正副廠長,組織科內分人事股和保衛股;財務科內有會計員、出納員和保管員;有電機、化工、土木、航模、繪圖五個車間,車間裡也有技師、工程師和技工。
這個學校是中學,這工廠又是本市的第一個少年工廠,工人年紀和工廠規模都比較大一些,各車間裡都擺著滿箱滿架的出品,如化工車間出的粉筆、紅藍墨水……電機車間出的電鈴……木工車間出的蒸汽機模型……航模車間出的飛機模型……等等,種類繁多,都是學習或是教學用具。學校向工廠購貨,價格比市貨低廉一些,而小工廠還能得到一點利潤,再來擴大生產。這時正是新年將到,化工車間替教員們趕製批卷子的紅墨水,繪圖車間在給學校趕製宣傳畫,和慶祝新年的圖畫……樓上樓下幾個車間,都忙成一片!
參觀完畢,小廠長讓我和全體工人見了面,講了幾句話。每個車間又送給我許多禮物,我的雙臂都抱不過來了,小朋友們搶著替我拿了東西,一直把我簇擁著送到山坡下的大街上。
我這一次還鄉,真是滿載而歸!我的心裡填滿了在故鄉所見所聞的新鮮快樂的回憶;我的箱子裡還裝滿了故鄉的小朋友們贈我的許多禮物——在福州期間,有三個小學的三個少先中隊,來訪問過我。我們一同布袋戲,小朋友們除了給我表演歌唱,跳舞,朗誦,魔術之外,還送給我許多他們勞動的創作,如布袋人、木偶戲劇本、作文成績、紙花等等。
回到北京以後,我把我所喜愛的,這些貴重的禮物,分送給了北京的小學校、託兒所的小朋友們,讓他們去觀摩欣賞。我自己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指南針,放在我的書桌上。這針的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紅色的,就和我的火熱的心一樣,永遠指向著祖國南邊的,我的“少年的故鄉”和“故鄉的少年”!
《英勇的阿拉伯弟兄,我們支援你!》
英勇的阿拉伯弟兄!
保衛和平的新兵,
你們掙斷了沉重的枷鎖,
從血腥的鎮壓下站起來了!
我們鼓起十二億隻手掌來歡迎你!
帝國主義不自量力,
他們招集起從朝鮮和塞得港
逃回的敗兵殘卒,
又來侵略你們神聖的領土,
我們伸出六億雙熱烈的手來支援你!
我們用沸騰的熱血來支援你,
我們用如海的紅旗來支援你,
我們用震天的鑼鼓來支援你,
我們用動地的喊聲來支援你,
我們用億萬張的抗議書來支援你,
我們在全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用漫山遍野的快板、相聲、
詩歌、街頭劇來支援你!
我們六億人屏住了呼吸,
壓住了心跳,
凝注著六億雙眼睛,
緊握著六億雙拳頭,
帝國主義膽敢在你們國土上停留,
我們就用一切行動誓死地支援你!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日,北京。
描寫感恩老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