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精選
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愛,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和各有各的生命軌道。嘗試著自己去寫一些哲理散文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為了活著而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餘華《活著》
每個人,都在活著,也許,正因為我們活著,才會去更多的研究自己,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人們研究的命題,包括活著的意義,活著的方式,活著的價值。近讀餘華的作品《活著》,重估生命的價值,對生命產生了一種敬畏與珍惜之感。
這個文章,在這部作品當中,餘華以平靜的口吻轉述著主人公福貴淒涼的一生,家破人亡,孤獨終老。作者毫無個人的感情色彩,好似這個世界之外的一個看客,冷冰冰地陳述著殘酷的現實。作品中人物的死亡總是讓人始料未及,總是會有一次次轉機讓你以為這一切即將好起來,但是每一次,突兀的現實都會讓人的希望走向破滅。的確,活著,讓我們需要面對太多的東西,要我們學會太多的承受,活著,是個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無論怎樣,經歷了顛簸坎坷和世事滄桑之後,福貴依然活著,儘管他是孤獨的。正如作品的結尾:“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坦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作品的結尾依然符合整部作品冰冷低沉的格調,並沒有給人以光明的希望,冷冰冰的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油然而生的竟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的渴望與追求。
正如作品的主人公福貴那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他都始終沒有放棄,家族沒落,喪妻喪子,再惡劣的情況他都選擇面對,沒有逃避,沒有放棄。能活著就是好的,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世事滄桑才會知道生命的價值。活著的目的並不在於金錢,權勢,地位等等表面的浮華,無論富貴還是貧賤,生命是平等的,並且值得被尊重。
享受了榮華富貴,經歷了沒落衰敗,興衰存亡面前,自然有著自身的規律,人類無法左右,就像是小說結尾所寫的那樣,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也正是這樣,人類對自然,對生命才存有敬畏之心。世事變遷,明朝難料,為了活著而活著,生命是你所擁有的全部,而其他都是生命之外的衍生品或者附加值,倘若沒有了生命,其他的便也不復存在。
深深記得說過的一句話,“人的友愛和同情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伸手便可觸及。”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並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能活著就是好的,活著需要有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並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
為了活著而活著,也許是生命最本質的存在方式,生命本脆弱,是信念讓其強大,人隨時可能離開這個世界的同時,也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畢竟,我們是有著思想的人類,生命的存在,更多的,在於思想的意識。
篇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終南別業》,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近人俞陛雲在《詩境淺說》說:行現代書法作品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自己***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遊山水;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來了,就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漂游;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鍊至此,實乃不易;這首詩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描述中我們就知道了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透露出來的閒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於我們瞭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閒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閒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個可能是下雨之後彙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乾枯了。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防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兩種境界在其中。第一種,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裡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另一種境界是,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會下雨。
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境的障礙。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頭回到初發心的觀點上。初發心就是初發菩提心的時候。初發心時什麼也沒有,對修行的方法、觀念都不瞭解。你先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棄。人生的每個階段也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如果用這種詩境來看待,處處會有活路的。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閒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閒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了。
人生亦如此也,活著就有希望。
篇三:人生,苦楚的路
凡事都是有因必有果,對於完美的一生的而言,人是個很奇怪的動物,生活太過於平淡時就想要過刺激點的生活,都想過著穩定的生活,而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事物。對於完美的一生的而言,在期間我們遇到的那些都必須去捨棄,哪怕是多麼的不願意。從站在人生的跑道上來,就意味著我被安上了一個至死才停的發條,古人總說要淡泊名利,可是,對於現代的我而言,談何容易呢?若不去追名逐利哪來的功成名就,若一味的逆反著走,剩下的只是拋棄。眼前的不知道珍惜,一定要等到它遠遠的成為過去再回過頭來時才會覺得當初是怎樣的美好。
人固然應該生存,要生存就得受苦。是啊,我們要好好活著,就必須吃苦,必須領悟人生的真諦。每個人,呱呱落地之時,都是哭泣而來,哭泣母親分娩的苦。我們的父母教我們要勇敢,摔倒之後要爬起來而不是懼怕摔倒的苦。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吃著苦走過來,我們一苦再苦,成長的苦,學習的苦,愛情的苦,事業的苦,家庭的苦。其實所有的苦都是為了生存於世。人生最苦的事情,就是沒有弄懂這苦是怎麼來的,沒有弄懂苦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總在人海中尋尋覓覓那所謂的緣分,可是到最後又有幾份緣分是可以廝守到老的呢,總說著那爛漫多情的承諾,可是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說者只為了聽者一時的傾慕於己,卻不曾明瞭聽者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誰對誰錯看到如此又有何意義呢?有時總愛說別人膚淺,可是在說別人的時候自己不也同樣的在做膚淺之事嗎?有些人總愛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可嘴裡卻還天天囔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句子,那麼當你強加於人是那些掛在嘴邊的真理又去了哪裡呢?
風與雨相擁而舞,飄擺搖晃,氤氳流瀉,像戀人的呼吸,溫溫柔柔的,曲曲折折抵達內心。人生啊,是樂多一些,還是苦多一些,恐怕到蓋棺了還不能論定。世界總是一樣的,人生只不過幾十個春秋,我們不能讓痛苦左右了人生,只是我們的心情和麵對遭遇的心態不一樣而已。但每個人都可以調整好心態,去面對人生裡的起起落落,生老病死,得到失去。我們完全有能力讓自己的心走出黑暗,迎接黎明的到來,奔向陽光。
名家經典哲理散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