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的成功創業故事
創業者善於組合大資源,包括大人才、大資金、大專案、大技術、大市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篇1
農村殘疾人不等不靠,身殘志堅種植大棗創業謀出路
羅世革,現年45歲,患有矽肺病還身帶三級殘疾,上有雙眼失明、常年吃藥的81歲老母親,下有即將步入大學和初中的兩個女兒。妻子冉令42歲,是地道的農民,在家照顧母親之餘種點地,一家5口人主要依靠羅世革在附近幹木工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因學”“因殘”等原因,羅世革一家被評為建卡貧困戶。
不等不靠身殘志堅謀出路
羅世革年邁的母親體弱多病,孩子都在上學,鉅額的開支致使家庭越來越貧困,在他拼命幹木活掙錢時,自己卻出事了。2010年,他在幫別人裝修新房時,從樓上摔了下來,導致大腿胯骨骨折,成為三級殘疾,這讓原本並不寬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差點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
“家裡的房子在垮方時被砸出了一個洞都沒有錢修。”羅世革說,他母親常年不能斷藥,女兒每個月的開銷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時絕望極了,然而看著年邁的母親和幼小的女兒,他知道自己一定得撐下去。
“在困難面前,我決不能低頭。”羅世革告訴自己,只要勤勞苦幹,生活一定可以好起來,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
然而,羅世革家經濟來源單一,缺乏發展資金是他家無法脫貧的主要原因。
“為了發家致富,早點過上好日子,我多方諮詢後,想通過養殖土雞和中蜂脫貧致富。”羅世革說,正當自己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打算放棄時,扶貧工作組得知他的情況後,幫他聯絡助他貸款,在他搭建好了雞舍和購買了蜂巢後,當地政府還組織他去專業養蜂基地學習觀摩。
“有領導鼓勵我大膽幹,通過學習後,我更是信心倍增。”羅世革說,有了扶貧工作組的鼓勵,他幹勁十足,首批就養了60餘隻土雞,60多桶中蜂,還養了3條豬。
去年,我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羅世革抓住機會,與本鎮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取得聯絡,請其幫忙代銷他家的蜂蜜和土雞,拓寬銷售渠道。他一邊繼續在村裡做木工,一邊和妻子一起搞養殖,一家人的收入慢慢增加,家裡的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不僅還清了外債,還修好了樓房。
困難降臨勤勞苦幹不氣餒
正當羅世革一家將養殖發展得有聲有色時,羅世革被篩選出患上矽肺病。隨後不久,自家養的雞染上雞瘟大批死亡,中蜂也不知原因陸續死亡。
困難再次降臨,羅世革的養殖技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被打回“原形”的羅世革一家並沒有氣餒,他多方奔走,向附近養殖大戶學習技術,勤勞苦幹,靠自己的雙手,今年,又養了50餘隻土雞,10多桶中蜂,3條豬。
“過幾天,養殖大戶會免費送來50羽雞苗,幫助我們增收。”羅世革說,為幫自己減少開支,早日脫貧致富,當地養殖大戶免費送來雞苗,這批雞苗和之前的50只土雞都將在年底前出欄,有望賣個好價錢。
“年齡逐漸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羅世革深知,雖然養殖逐漸步入正軌,妻子可以照看,但是,大女兒即將步入大學,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裡的支出壓力也越來越大。
“孩子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羅世革說,他自己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希望孩子能多學點知識,出人頭地。
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羅世革的腦袋又轉了起來,自己家離坪壩大梁僅幾公里,坪壩大梁目前正在開發建設有機茶示範基地和紅色生態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度假基地,自己是不是可以藉此“東風”,發展果園,通過觀光旅遊實現增收致富。和聯盟村村支書一合計,計劃今年下半年流轉10畝土地,開始種植大棗樹。
“以前家裡種過大棗樹,種出來的棗子又大又甜。大棗樹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大約兩三年就可以掛果收穫,栽植大棗樹既可把荒廢的土地利用起來,幾年後又能帶來一筆不錯的經濟收入,拓寬增收致富渠道。”羅世革對種植大棗樹充滿信心。
篇2
江西會昌殘疾青年的電商創業故事:創業路上不孤單
2016年5月6日上午8時,在江西贛州會昌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創業青年藍詩勇艱難地從5樓宿舍來到位於2樓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忙碌。
藍詩勇出生於會昌縣筠門嶺鎮民範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從小患有先天性下肢殘疾。儘管身患殘疾,但他刻苦好學,2009年畢業於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畢業後,藍詩勇求職四處碰壁,不是投的簡歷石沉大海,就是引來招聘方的不屑一顧。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藍詩勇一度對未來感到惶恐,無奈之下他開始學習手機維修和家電維修,並在2011年找到在一家手機工廠做倉庫管理員和檢測員的工作。
由於每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幾個月後他不得不辭職回家。正當藍詩勇感覺夢想和希望都破滅的時候,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2012年,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藍詩勇在筠門嶺鎮圩鎮上開了一家手機維修店,一邊修手機,一邊接觸網路,2015年,他註冊了兩個淘寶網店和一個拍拍網店。由於手機維修店營業情況不太好,藍詩勇關掉手機維修店回到老家專門做電子商務,幫助父母銷售臍橙和當地的手工藝品。
2015年,會昌縣在麻州鎮臺商創業園建立電子商務孵化中心,扶持培育電商企業發展壯大。針對藍詩勇的特殊情況,該縣各部門給予了他特殊關心,安排人員來到他家把裝置搬到孵化中心,並幫他添置電腦、桌子等辦公用品,免費為他提供電商培訓、專家指導、政策扶持等服務,給予其創業扶持資金,免費提供光纖網路、宿舍等,企業和供貨商也以成本價為其供貨,大家的幫助,減輕了藍詩勇的創業壓力,讓他快速成長起來。
入駐孵化中心後,藍詩勇樂觀的心態,對事業的執著精神,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藍詩勇的店鋪主要經營會昌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和服裝。他幹勁十足,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也不閒著,常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藍詩勇經營的店鋪生意從當初的每月訂單量幾十單增加到每月200多單,現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家人的愛和好心人的幫助,給了我信心和動力,只要有夢想,殘疾人也可以幹出一番事業。”藍詩勇說。
篇3
85後殘疾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的勵志創業故事
甜美的笑容,輕快的話語,如果不是隨身攜帶的雙柺,很難想象活潑開朗的黃銀華是位殘疾人。她19歲拄著雙柺獨自闖蕩武漢,從擺裁縫攤起步,到開服裝店、經營書店,再到開網店併成為阿里巴巴殘疾人銷售冠軍……如今,黃銀華線上線下的年銷售額已近千萬元。
談及女性創業,她說最初只是想養活自己。而現在,她想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講述這個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成電商導師的勵志創業經歷:
疾病澆滅舞蹈夢
拄雙柺獨自闖武漢
“小時候,我愛唱愛跳,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員。”黃銀華說,然而天不遂人願,1987年,年僅13歲的她被診斷出患有血源性骨髓炎,癱瘓在家一躺就是6年。父母帶她找過很多醫院,仍無法治癒,她的人生從此與輪椅和雙柺相伴。
臥病在床的6年裡,她自學了高中課程,寫過很多詩、小說,甚至夢想過考大學,可她的身體狀況實在不允許。
為了不讓父母操心,1993年黃銀華咬牙獨身一人從家鄉鄂州來到武漢,為了生存,她幹過裁縫、辦過書屋、還開了酒吧……“只要能嘗試的我都幹過。”湖北女子潑辣幹練的特性在黃銀華身上展露無疑。
創辦職業培訓學校
指導更多殘疾人就業
早在創業期間,黃銀華就曾自費辦起一個殘疾人網站,幫助百餘殘疾人找到了工作。2009年,一個專門針對殘疾人的創業培訓基地,在黃銀華的操作下誕生。
然而,培訓班各項成本每天都要支出,進展不順,出現虧損,2010年5月,培訓中心幾乎到了倒閉的邊緣。正在這時,她有機會面見了武漢市長阮成發,阮成發在聽取了她的想法後,讓武漢市相關部門特批成立學校。
從一個小小的創業培訓中心,發展成為武漢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這是黃銀華從來沒想過的。在此基礎上,黃銀華陸續創辦跨境電商速賣通商學院,與阿里巴巴簽約合作培訓電商人才。
2015年,黃銀華在武漢火車站附近投建1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孵化器,計劃培育孵化電商企業1500餘家,幫助20000人實現電子商務類的就業。阿里巴巴也向她拋來橄欖枝,希望她能提供兩萬雲客服。“這非常適合女性在家就業,多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黃銀華說,她將聯合阿里巴巴、絲寶集團等企業為貧困女性提供崗位,幫更多人實現就業。
網店營業額過千萬
夢想幫更多女性實現就業
“大家知道我年營業額最高的工作是什麼嗎?是開網店。”黃銀華娓娓道來,2009年,看準網際網路是未來發展趨勢的她,開了第一家網店,年營業額200萬,現在線上線下營業額近1000萬。“朋友們都跟我取經,我覺得不是自己多聰明,我只是選擇了網際網路,借網際網路低成本,把產品賣到全國。”
然而,這小小的成功,只是黃銀華夢想的起點,“我的夢想是教育與公益,希望做大做強電子商務教育,幫助更多的人把東西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我更希望做強我的公益,幫助更多的貧困女性實現網際網路+就業,讓更多的女性在家就能通過電商、微商平臺實現就業,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
如今,黃銀華網店有兩位客服,都是黃銀華曾經幫助的困難女性,其中有一位客服是襄陽人,因為經常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她不能外出打工,但農村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在黃銀華幫助下,她學了電腦,會開淘寶。“家裡有事,她可以與另一位客戶溝通值班。這樣可以在老人需要時可以盡孝心,孩子需要時做一個盡職的好媽媽,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5年來,黃銀華創辦的電商培訓學校共培訓電子商務從業人員3000餘名,其中,免費為1500餘名殘疾人培訓了電商知識。一些殘疾人通過系統學習後,開網店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與其說黃銀華是在教人創業,不如說她在利用資源整合,手把手幫人創業,這讓從她學校裡走出的學生,創業率達到50%以上,沒有創業的,也大多數都能在她的推薦下找到工作。她在自己的課程中,還加入了讓殘疾人親屬能參與的內容,目的是為解決殘疾人親屬不支援創業的問題。在這些特殊課程上,她以自己的創業經歷告訴那些親屬,創業都有一個過程,並不是一開始都能賺錢,而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援,這能讓殘疾創業者更快走過艱難的過程。
她說,創業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哪天無法繼續發現問題,或沒辦法解決問題,發展也就停止了。“我自己也是經歷了新鮮期、磨合期和疲憊期,現在才進入相對的和諧期,但我不會停止,會向更高的難度和高度衝擊”。
普通殘疾人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