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高一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所消解的。它緣於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及其價值的無知,對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無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味越來越淡

  雖然說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依然認為年味是越來越淡。或許是以前的物質缺乏,春節才顯得那麼重要,過春節,過新年,吃好多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穿美麗的新衣服。快快樂樂的吃著年夜飯,放鞭炮,和家團圓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不管年味如何,春節還是一年一年都過,就我所經過的春節,我也覺得年味是漸漸減少的。

  以前,春節是這樣的。春節前,買著大堆的年貨,買新衣服,新鞋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每年都去外婆家過春節,以及其他的親人朋友們,在一起也很熱鬧,一桌子的快樂大餐,說著笑著。然後大人們在家裡玩著他們自己的遊戲,我們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然後買一大堆,因為是日啊,大人們也願意讓我們買平日裡不讓我們買的東西,我們沉浸在小小的快樂中。每當夜晚來臨,我們放著煙花,看著天空中綻放的花兒。心中盪漾著快樂的漣漪。春節過得快樂無比,以至於都不想回家……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一個人在外婆家無聊。盼望著回家,爸爸帶我出去玩,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不想放煙花。煙花有什麼好看呢?不明白。度日如年,然後終於回家。就這樣,沒有意思的春節。因為沒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學送我的新年禮物,兩盤磁帶,一盤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彈奏的音樂,還有一盤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聽起都覺得溫暖無比。

  今年,我希望過的很好玩吧,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大家都回來過春節,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堆雪人,打雪帳。我希望我們可以在春節的晚上放煙花,快樂的欣賞著煙花的美麗,然後的然後……關於祝福需要我感謝的人太多。而我從來都沒有好的感謝他們,在新年之際,或許是一個絕妙的時機。共同走過1年多的時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謝老師,我知道老師不喜歡賀年卡,不喜歡其他的祝福。成績才是對老師的最好的回報。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學習,表達對老師最好的祝福。同學,一起說,一起笑,一起學,一起玩,不知不覺中,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無比美妙。最後,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雪花飄零。

  快樂?什麼是快樂呢?她來無影,去無蹤。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讓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快樂,可是我做不到,她總是從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時又再次出現。和她擦肩而過的機會多,我也漸漸悟出快樂的真諦。你抓不住她,那為什麼不自己創造快樂呢?

  快樂在我看來很簡單,只要生活過得充實,就會快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人們的好朋友。讀書不僅會使生活過得充實,而且從書中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學會學習的方法……例:《兩根沉木條》,它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少女帶一位迷路的遊客下山,走到獨木橋時,少女讓遊客負重前進,並告訴遊客,只有意識到危險,才會更安全。從中我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危險並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深淵。

  我相信,在讀書時,只要用心去讀,總會有收穫。例如:在做數學題時,解決一道難題,那時,你的心中會充滿成就感。而且,“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什麼不多讀點好書充實自己呢?充實的生活會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傷心,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年味淡

  年味真的淡。

  小時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間。

  一年當中飯菜都很單一,棒子麵、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蘿蔔、鹹菜是副食,過個節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塊兒點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餅卷雞蛋要舉著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兒童的快樂;而我們卷個小魚要留到最後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後,那就是享受。只有頭疼腦熱的時候,才可能有碗白麵條或者水果罐頭吃,有時真羨慕有病的夥伴呢,那麼多好吃的!

  年夜飯卻不一樣,會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飯菜,紅燒肉剛出鍋就忍不住想鉗一塊***,眼看得都直——就是那時候烙下的病根兒,什麼是垂涎三尺,什麼叫肉香,什麼是滿足,體會的太深,簡直是刻骨銘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紡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灰色、藍色的縫製的,洗得發白,補丁摞補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誰家買一塊洋布冷不丁給小孩做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夥伴們羨慕的目光,那叫一個爽;鞋,無論單鞋還是棉鞋都是千層底的,那是所有實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質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納成的鞋底子,“打球賽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聽說過。

  過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實際上是自己沒穿過的別人***城裡人***的舊衣服,抑或是沒有明顯補丁的衣服,但那也美,“舊貌換新顏”嘛!

  除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裡再也沒有比這些天更熱鬧。除夕這天先是磕頭祭祖、到墳前給故去的先人焚燒紙錢、燃放鞭炮並告訴他們過年,晚輩們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貼對聯、貼窗花、貼年畫把屋裡屋外佈置的紅紅火火,晚上一家人熱熱鬧鬧地一起吃年夜飯,七十年代盼著圍在收音機前聽曲藝專場,八十年代等在電視前面看春晚,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動的事情。

  初一早早起來,一家人按部就班地煮餃子、放炮、上供、拜神靈,祈禱老年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小孩學習進步多得獎狀,保佑家庭幸福美滿、人口平安,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等事事遂心的事情。禮佛儀式完畢,再給老人們有模有樣的叩頭,之後吃餃子,轉圈大拜年。關係好的要拜,好上加好,大事小情互相幫襯;關係一般或有點矛盾的也要拜,藉此機會化解矛盾,理順關係、和睦鄉鄰,並表達最美好的祝願、送去最溫馨的祝福。

  正月十五,這天吃一年一次美味的元宵後,點起燈籠,互相欣賞、品評、追逐著到村口不易引起火災的地方觀看煙花燃放,那五顏六色的空中造型層出不窮、花樣百出,那是從來沒有走過神兒的時間,駐足凝神吶。

  正月十六的“溜百病”是人們消災祛病的一種古老的習俗,人們樂此不疲在街前街後溜來溜去,有說有笑。

  小時候,大人們為過年,一收秋就開始準備。不僅是吃的,還有文藝宣傳。據說那時縣裡文化部門很重視這項工作,幾乎每年正月十六組織各村在縣城大街要亮相匯演並評比。各村的幹部是卯著勁兒培養本村文藝骨幹,提高他們參演水平,排練各式各樣的曲藝節目。當時的京劇樣板戲風靡村落,什麼《紅燈記》、什麼《智取威虎山》呢,男女老少多多少少依依呀呀都能哼上幾段,儘管不那麼專業,可沒有人奚落你,好熱情鼓掌;不好,善意地一笑之,大概因為荒腔走板的唱腔抒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吧。武虎會、耍獅子、踩高蹺、小車會、跑旱船等各種會在過年前後走街串村相互交流、觀摩,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好戲應接不暇。排練、演出熱鬧一個冬季、一個正月,直至二月二“龍抬頭”時節莊稼地裡陸續有活兒,“瘋子們”才戀戀不捨地褪去,“傻子們”才帶著年初的喜慶開始一年的勞作。

  那時一般人家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六,每天有基本固定的事情做,有條不紊,勞逸兼顧;每天都有做事的禁忌,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彼此心照不宣,嚴格遵循。這種忙碌、祥和、虔誠把年味渲染的十足。

  想起來,多少難忘畫面在腦海中沉積、浮現。這是記憶中的年味。

  近十多年過年的物質味越來越濃,過年的文化味卻越來越淡。

  春節無疑是中國人最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但年俗正在以“風”的速度簡化、退化,拜年由虔誠的對面和溫情款款家書的文字祝福,變成打電話、甚至只是一個群發簡訊頂替問候;QQ群中、微博中一句沒有丁點兒自己真情實感的套話,打發多少粉絲和鮮活的面容;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泡一天,卻不願到親朋好友家中坐一會兒;一個電話把高檔飯店的年夜飯大餐已早早搞定,滿桌佳餚卻不再那麼美味,家庭氣氛不再濃烈;照樣添置新衣,但無論多漂亮的衣服,能帶給我們的喜悅是那麼有限。沒有人再關注老百姓的過年的文化感受,顯貴們關注的重心轉移到位子、房子和票子和能帶來這些向高階轉化的人與事上。現在的年,除象徵性的祭祖、攀比性的聚會、有針對性的拉關係,純耗費時間的打牌,恐怕唯一的文化味就剩下春晚,不看春晚的也就還有春運——億萬人南北大遷移的現象讓人想起來:奧,又該過年。人情日漸淡薄,關係日漸疏遠。

  我們的民俗年被“稀釋”得幾乎沒有原來的顏色和滋味,失去這個節日固有的傳統魅力。對於過年再也沒有小時候那樣地殷殷期待。

  沒有文化味的春節,也就沒有“年味”。

  以前,很多時候吃喝穿住行都比不上現在,電視電話不普及,轎車、網際網路更不用想,可人們每逢春節都顯得喜氣洋洋,也許就是過年的傳統習俗集中滿足人們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

  我以為,年味主要靠傳統文化形式體現,它不單是傳統觀念,它不全是封建迷信,它也不總是繁文縟節,它可以“與時俱進”,但它的精髓——祥和、快樂、團圓、安康一定是主旋律呀。再現豐足的年味,在於鼓勵人們對天、對地、對自然要有所敬畏、有所忌憚、有所祈盼,對民族的東西有所繼承、有所發揚。

  年味不應該淡下去!

  年味淡

  年味兒淡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裡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裡,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超越自己高一作文
追求目標的高一作文
相關知識
年味淡了高一作文
年味淡了話題作文大全優秀範文
我變乖了高一作文
兩年後的我高一作文
關於我變了高一作文
以童年為題的高一作文
親情感動了我高一作文
那件事改變了我高一作文
那件事改變了我高一作文
關於不想回憶的童年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