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無類的孔子文化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子文化典故 有教無類,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教無類
只要有人想學習,就應該教育他,而不要管他是什麼出身、什麼品性,這就是“有教無類”。這個主張是孔子首先提出來的,他也是這麼做的。他的學生所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子貢是商人,顏涿聚當過強盜,子張是做馬匹交易的經紀人;國籍也各有不同,曾子是魯國人,子張是陳國人,子游是吳國人;學生性格也有很大差異,高柴愚笨,曾參遲鈍,仲由魯莽。有人問子貢:“孔子的學生怎麼這麼雜?”子貢回答:“老師自身很端正,想來的人都不拒絕,想走的也不阻止,所以很複雜。”而“雜”正體現了“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
感悟: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其“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人性論。“性相近”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習相遠”又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於“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認識,孔子才作出了“有教無類”的決斷。 在現實生活中,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樣能促使我們完善自身,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克己勤勉,永不懈怠。
關於後生可畏的孔子文化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