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學術論文呢
學術論文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寫好學術論文的方法
第一、首先確定題目,然後提出論文的觀點
第二、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一般理工科論文需要進行實驗並對實驗資料進行總結、推導,建立必要的數學模型等等,把方法介紹清楚,並得出相應的結論。
第三、對論文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和論文題目相符合的結論。
關於人物的學術論文
淺議寫意人物畫
【摘 要】梁楷等人強化了 中國 繪畫“以形寫神”的特色,大膽的以主觀感受和意願去提煉、取捨、誇張、想象、改造、強化所描繪的物件。當今的水墨人物從寫實的意義上來說,它的造型已發生很大的改變。水墨更向著人的神采表現、人的精神深層挖掘,並把畫面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力度作為與現實內容完美統一的標準去 實踐。
【關鍵詞】寫意畫 人物 人物畫
我們從遠古時代的巖畫和彩陶紋樣上,已經可以見到我國人物畫以線造型的手法的運用。原始人用粗放的線去記錄自己的生活、狩獵、祭祀和原始的意識,這些情感衝動的痕跡帶有中華民族早期的朦朧的審美情趣。
原始 社會的圖形,以及秦、漢、魏以前的繪畫,從表現方式來看,似乎更多的帶有粗放的、自由的寫意因素。自晉代以後的人物畫,已經開始以一種理性式的嚴謹而工整的作風去替代原始的感性式的粗放而自由的作風,將這種工整式的繪畫即工筆畫推向 藝術 表現上的高峰,形成了我國繪畫史上一個工筆性繪畫的極其燦爛的時期。宋以後的人物畫,其表現題材逐漸由宗教和宮廷生活走向民間的世俗生活,儘管在感覺上不如唐代的嚴肅巨集大,但由於繪畫的視野擴大了,宋代人物畫從總體上看顯得更豐富、生動、親切。一種更自由、奔放、概括、洗練、粗細結合的畫風逐漸形成。這種活潑的繪畫中,很具代表性的是以石恪、梁楷為代表的“簡筆畫”,他們的藝術可能受到唐代張璪、王墨、王維等人的“筆飛墨噴”、“不貴五彩”的水墨山水畫的影響和啟示。傳世的梁楷《潑墨仙人圖》是 現代 能見到的這種作風的代表作,表現上的成熟度顯示了一個新畫種正在蓬勃 發展 的生命力,使中國人物畫開始了意筆與工筆並行發展的新階段。
石恪等人探索了人物畫新的審美角度,梁楷則以自己精美而成熟的作品顯示了新風格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以其作品在藝術創造上的分量取得了意筆人物畫在繪畫史上應有的地位。梁楷等人強化了中國繪畫“以形寫神”的特色,進一步進行了“以意寫形”的探求,作品達到了高度的“形神兼備”的境界,使人物畫更多地擺脫了客觀物象的束縛,進而調整了作者主觀與客觀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大膽的以主觀的情感和意願去提煉、取捨、誇張、想象、改造、強化所描繪的物件。
元、明、清的意筆人物畫一直與工筆畫並行發展,現在所能見到的元代的作品並不多,一般以人工景意、工意相間的作品居多。元代意筆任務畫壇中沒有出類拔萃的像梁楷那樣有創造性的畫家,意筆人物畫至明代,才有了較大的發展,明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創造性更多,他的作品多數是工筆,只畫過少量的工意相間的作品。他師藍瑛,人物畫自成一格:造型古拙,用筆渾厚而含蓄,畫面具有裝飾味。其畫風對清代的意筆人物畫發展影響較大。從現在的眼光看,陳洪綬仍然不失為一位有影響力的畫家。
意筆人物畫至清代,畫家人數頗多,其中因其創造性而影響較大的有“揚州畫派”的一些畫家以及清末的大畫家任頤***伯年***。“揚州畫派”以人物為主的畫家有羅聘、華碞、黃慎、高其佩,以及受他們影響的閩貞等。羅聘、華碞、金農重古樸,高逸、黃慎重倉勁,他們的作品意境和章法一般都奇絕,能突破程式,頗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黃胄在《黃州畫語錄》中評價華碞:“華碞在筆墨有所創新,落筆便有神韻,有清一代大師也”。用筆渾厚,轉折自如,墨色華滋,造型概括而有整體感。
任頤以及任薰、任熊是清末的三位多產的畫家。任頤師任薰、任熊,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我國封建時代最末的一位在人物畫成就很高的畫家。他還吸取明代陳洪綬古樸的造型方式,用爽利洗練的筆墨,生動多變的章法,給後代留下了近萬張作品。任頤在某種程度上 總結 了我國意筆人物畫的主要精神和技法,將意筆人物畫推向又一個高峰。任伯年的人物畫應是三百年來的大家,卻又為不少同道視為民俗畫匠,其實任伯年無論功力、才情皆非常人所及***《黃胄書畫論》***。縱觀我國古代意筆人物畫的 歷史 ,從宋到清,歷時千年,一頭一尾是高峰,中間元代不如明代。我認為就對意筆人物畫發展的貢獻而言,應首推梁楷和任頤。
到了近現代,西方繪畫的引進,西方繪畫的理論對中國的傳統繪畫造型觀表現以人為主要物件的社會關係之間的影響,特別是素描的表現力,當然就為中國畫表現豐富的內容,關係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因而也就為水墨人物發展提供了一條廣泛的途徑,水墨人物今天的面貌,更具體的證明了其為這種 文化背景下的結果。
當今的水墨人物從寫實的意義上來說,它的造型已發生很大的改變。水墨更向著人的神采表現,人的精神深層挖掘。並把畫面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力度作為與現實內容完美統一標準去 實踐。畢建勳老師在他的《水墨人物畫寫生與創作》***河南 美術出版社,2006,12***提到從橫向上看,水墨人物畫除了繼承宋以前的“形神兼備”的美學傳統和文人寫意人物畫的筆墨資源外,主要是中西結合的產物,他是文人寫意的筆墨 語言和西方的人物畫造型方法及相應的色彩學方法結合的產物。它的畫中積澱不甚豐厚,不像山水畫、花鳥畫那樣大師林立,梁楷、陳洪綬、黃慎、任伯年等寫意人物畫家之後,水墨人物畫從徐悲鴻、蔣兆和、黃胄、方增先、劉文西、盧沉、姚有多、周思聰到1978年中央美院第一節研究生等一批畫家至今,僅僅四五代人而已。經過這幾代人的學理探索和創作積累,水墨人物畫這一畫種已經初具 現代 形態。它是一個具有悠久的人文傳統而又非常年輕的畫種,一個有待於更加成熟的畫種。
毫無疑問,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審美主體的,是塑造感人的人物形象來傳遞 藝術 家對生活、對世界的評價並以之寄託作者的情思和愛憎。但是,對於造型研究的退化、正式傳統繪畫的失落,無疑這是人物畫的內傷。今天,我們把更多的關心給與造型的研究,這就非常必要了。康書增老師認為“把西方嚴謹的造型和 中國 傳統的精湛,水墨淋漓的筆墨書寫相結合是他對目前創作寫意人物的一種觀點”***筆記於2007-11-22日康老師課堂***。鄧維東老師也認為“寫實是一種技術,寫意是一種昇華了的探索,寫意的關鍵是造型”***筆記於鄧老師2007-12-21日課堂***。由此可見,當前更多水墨畫家非常重視“寫實”重視“造型”。當然這種“寫實”已經不是唐宋時代寫實的重複。他除了給予外部的“形”的應有的關切,還要注入更多的畫家個人的性情抒發。
中國寫意人物畫自建國以來,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技術積累,經受西方文明的沖刷,經受了金錢磨盤的碾壓,相信人物畫的輝煌已為期不遠了。
參考 文獻 :
[1]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
[3]劉國輝.中國畫名家創作隨筆.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5,5.
[4]關山明.意筆人物畫.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1,6.
[5 陳北復.中國畫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
[6]康書增.康書增作品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4,6.
美術教師自薦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