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心理學的論文
社會心理學自誕生開始,就從孕育它的兩個母體“心理學和社會學”裡繼承了兩種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謂的“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摘要: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大研究熱點。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對大學生的發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透視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尋找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解決方法,有助於當代大學生克服交往障礙、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型別;心理障礙因素;對策
所謂人際關係,是指在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所發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關係,它是在社會關係的內部所形成的一種特殊關係。通俗地說,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它是社會學的範疇。社會學認為,傳播和溝通對於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具有無比深遠的決定性的意義。人類的祖先通過它產生了群體、社會和生產力。換句話說,沒有人的溝通和傳播,即人際關係,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學術思想,技術和科學發明只有相互進行溝通和交流,社會才能進步。所以,交往、交際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可以說,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生活。人生髮展的各個階段,都是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展開的。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價值目標的確立和實現,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際關係的發展中實現的。大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人際關係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大研究熱點。
一、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的型別
人際關係網路,不僅是個體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更是自我發展的深層需要。大學生作為已“成年”但還未“成人”的一個特殊群體,人際關係中的主要問題也有特殊性,縱觀國內外有關大學生交際的研究,我們認為可大致分為幾種:第一類:缺少知心朋友;第二類:與個別人難以相交;第三類:與他人交往平淡;第四類:感到交往有困難;第五類:社交恐懼症;第六類:不想交往。
此外,網路技術的興起對人類的溝通的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全面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由此產生了一種新型的人與人交往方式——網路交往。這種新型的方式對大學生的人際和諧關係也有著重大的影響,過渡沉迷於網路交往的大學生容易患上網路綜合症,從而引發各種心理障礙,導致大學生自我情感的迷失,不喜歡與身邊的人進行交往,不參加集體活動,使得大學生集體與社會歸屬感消失,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獨感與抑鬱感增加,在現實世界交往中產生人際關係的障礙,對現實的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
***一*** 人格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不同的人格對人際交往能夠產生不同的影響
由於具體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個大學生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特徵,性格不一對人際交往也有一定影響。有的人性情沉靜,可能看不慣鋒芒畢露的人;有的人果斷潑辣,跟優柔寡斷的人可能合不來。這種看不慣和合不來,雖說只是性情不投,可也不能忽視。許多事實說明,一個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事業。因此,大學生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誠實在人際交往中尤為重要。在人際交往中不奸詐,不虛偽,要用心來和別人交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誼是通過真誠相處才獲得的,要做到誠實,就要表裡如一、襟懷坦白、言行一致。最後,興趣與愛好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興趣和愛好對人際交往影響很大。在大學生人際關係網路中的核心人物往往是那些擁有一定特長、興趣愛好廣泛的學生。他們更容易接近別人,獲得友誼。
***二*** 態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物件較一貫的、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態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並願意親近之;反之,態度圓滑、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並疏遠之。在我們學生當中有的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即使有求於人也表現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大學生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顧,甚至不滿,這種交往態度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之接近? 我們大學生們應當意識到善待別人和容納別人,得到的不僅是朋友,還有精神上的愉悅。
***三*** 情緒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是一種無聲的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交往質量。例如,有的大學生在取得成績時,沾沾自喜,這往往令其他同學反感而不願與之交往;反之,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和不幸,一個人如果憂形於色,人們會認為他過於脆弱,缺乏自立精神,只會給予憐憫與同情,而不會把他作為知交併為其分擔不幸;遇到不公正對待,怒形於色,遷怒別人,人們只會認為其淺薄,缺乏內涵,連憐憫與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情緒表達沒有分寸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物件,情感反應過於強烈,易給人留下輕浮狂妄的不好印象;反之,一個人若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於衷,反應冷漠,就會讓人覺得冷漠無情,人際交往同樣很難實現。
***四*** 對自我的認知偏差的影響 就是沒有擺正自我在人際關係中的正確位置,過低或過高地評價自己,這是不利於交往的。我們大學生中有些是才華出眾、能力頗強或家庭經濟條件很好,於是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過分地看重自己,自恃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而趾高氣揚;對不如己者則默然視之,或有所貶損,不屑與之交往。表面看來,這是對人際關係的超然態度,實則孤立了自己。還有一些同學則相反,他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妄自菲薄,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過低地低估自己,感覺自己什麼都不行,缺乏自信。與人交往時不能充分展示自我,畏畏縮縮,遇事總是小心有餘,雖然,他想以自己的行為來博得他人的同情,但事與願違,一般人不願與這樣沒有主見的人交往。
三、克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對策
***一***創造寬鬆的高校校園環境,這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客觀前提
要有人與人間良好的關係,必然有人與人間的接觸,這種接觸可以是個人間的交往,也可以是組織內、組織間的交往,這就需要校領導、教師、學生共同努力,組織一些活動,建立一些社團、組織,多讓大學生生活在群休、組織內,多接觸同學,接觸老師,接觸社會,在廣泛的人與人交往實踐中鍛鍊自己,設身處地去體味人與人間的交往。
***二***正確的認知,這是大學生自身應該做的
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擺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位置,這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在人際交往中雙方發生了交流障礙,都是因為一方的言行或心理表現與另一方的心理產生了矛盾,發生了心理上的排斥感, 也就是心理上的不相容。所以,大學生在交往中首先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平衡自己的心態。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交往目的。人們的交往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在社會心理學的意義上說,交往就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大學生應該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擴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把接納對方作為交往的目的。其次, 大學生應該自覺地優化自身的個性。良好的個性有利於人與人間的交流。按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在人際關係中10 項最不受歡迎的個性依次是:狡詐、欺騙、自私、殘忍、不誠實、虛偽、做作、欠可靠、欠忠誠、貪婪。除此之外,自我中心感過強、自卑心理過強、過於敏感、狂妄自傲、怪癖孤獨等不良個性也是青年人際關係形成的障礙。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去掉這些不良個性,優化自身的個性特徵, 讓人易於接受。再次,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易於贏得他人的讚賞和尊敬,進而能夠得到他人的信任,獲得交往與友誼。在對待別人的態度上,應該以豁達大度的態度去待人,凡事不應斤斤計較,出現矛盾應主動加以解決,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要發揮學校領導及教師的作用
大學生人際關係如何,關係到大學生的成長,所以高校的領導及教師應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校園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及時解決大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力爭使大學生建立一種健康的積極的人際關係。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許多因素都對其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為了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質量,讓他們心情舒暢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應創造一個寬鬆的交往環境,努力培養他們完善的人格,幫助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實現人際關係的良好溝通。
參考文獻:
[1] 羅恆.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中的社會心理學. 貴州.貴陽 ,2006***12***
[2] 轟振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 西安: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3] 何維林, 李哲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J]. 中國健康教育, 2004***8***
[4] 樂國安. 當前中國人際關係研究[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22.
[5] 樂國安. 社會心理學理論[M].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79.
篇二
《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概念》
摘要:本文從當代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社會適應的關係,自我概念與社會化的關係,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係以及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的關係等我的基本觀點著手論述我對自己心理髮展狀況的理解以及針對分析這種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自我概念 社會適應 社會化 心理健康 人際關係 自己的心理髮展狀況 分析對策
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關於自我及其周圍環境關係的多方面、多層次的認知和評價,是個體對自我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態度的總和。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把自我概念作為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少心理諮詢師經過長期實踐總結,也提出自我概念的不合理是導致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
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自我概念呈現出複雜性、多樣性和矛盾性等特點,培養大學生的積極自我概念,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也是一名處在人生重要階段的大學生,這一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對一生都具有深遠影響。經過一個學期對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的學習,我也逐漸意識到我的自我概念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我將結合基礎知識努力對症下藥,積極培養積極的自我概念。
一、基本觀點
大學階段是人的自我意識成熟的關鍵階段,也是個體社會化發展,適應社會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大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對他們今後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學生自我概念對大學生社會適應有顯著影響,表現為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社會適應總體上呈較高的正相關而且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符合個體能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另外性別對大學生社會適應的總體影響不顯著,而學校類別對大學生社會適應產生顯著影響。
社會化通常指個體在社會影響下,通過社會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獲得,形成一定社會所認可的心理-行為模式,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的過程。個人通過社會化而得以適應社會,獲得發展的基點。社會則通過社會化而培養它的繼承者,使得人類文化可以延續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任何一個人,僅僅依靠其機體的自然成長所獲得的能力,是不能夠作為正常社會的一個普通成員存在的。個人的個性化是與社會化同步進行、同時實現的。社會化保證了人類社會的延續與文化的傳留,個性化使得個人可能具有超越現實而又改善現實的獨特性與創造性。自我概念實際上起著個人行為自我調節與定向的作用,因而其與社會化的聯絡正受到社會心理學家越來越多的關注。
而通過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關係研究,自我概念對學生的心理、行為影響是廣泛的,學業自我概念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與學生的學業成就具有顯著正相關。
根據大學生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在人際關係在性別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在自我批評、自我認同、交談、異性交往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心理自我、自我滿意存在顯著差異,大中城市和農村學生在交談、異性交往上存在顯著差異,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學生在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上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存在顯著相關,經過迴歸分析發現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在具體維度上存在相互影響。
自我理解,是指我對自己心理髮展狀況的理解。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是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的基礎。從大一入學到現在,我從各個方面努力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我積極進行了許多社會交往,充分表現自我,來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我發現自己渴望表現自己,但是缺乏自信,也並不太善於大方地融入組織環境,但是平易近人,比較容易和別人相處,但又只能等待著別人主動的接觸。
另一方面我也比較善於合理運用社會比較策略,很善於拿自己和身邊的人作比較,這也是我全面客觀認識自我的重要方式。我也覺得合理的社會比較策略,對於我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很重要意義。但是我發現自己有總是拿自己的弱點跟別人的優點相比的誤區,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很少自己的優點,同時,卻總是看到並且羨慕甚至有點小嫉妒別人的優點,這樣勢必會誇大自己的不足,抹殺了自己的長處,久而久之就讓自己形成比較消極的自我概念,自信心有點大打折扣。
我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留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但是,有的時候有點過多地留意。庫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論中提出了“鏡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強調別人的態度、評價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個體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態度或評價在自我頭腦中的反映。當然不同的人對同一個體的評價往往不同,同一個人對同一個體的評價在不同的時期也會發生變化。每一種評價都不可能是對“自我”的全面客觀的評價,但只要我們把它們綜合起來,就能得到比較全面的自我概念。因此在生活的過程中,多留意來自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異性等多方面的資訊,肯定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這樣可以逐步形成對自我的全面客觀的認識。如果在聽取別人的意見的過程中虛心認真,就能不斷調整自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但是我應該及時糾正自己不必要的敏感性格,不要想得太多,反而容易鬱鬱寡歡和不自信。
二、分析對策
在我習慣性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找不同時,一定既要注意進行橫向比較,也要全面比較,絕不能無原則的攀比。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點,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狀況、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會比較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比較積極的自我意識,減少無畏形成的自卑。 而在正確全面分析自我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積極地悅納自我。這一點對我來說尤其重要。悅納自我是發展積極自我概念的核心和關鍵。一個人首先應自我接納,才能為他人所接納。悅納自我就是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好的或壞的,成功的或失敗的,有價值的或無價值的凡自身現實的一切都應該積極悅納,要平靜而理智到對待自己的長短優劣、得失成敗,要樂觀開朗,以發展的眼光開看自己;既不以虛幻的自我來補償內心的空虛,自欺欺人,也不消極迴避自身的現狀,更不能以哀怨、自責甚至厭惡來否定自己。在自我悅納的基礎上,培養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從而發展自我,更新自我。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是否能積極接納自我,不僅與他是否能全面客觀認識自我有關,而且與他的個人抱負水準有關。當一個人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差距太大時,就容易導致拒絕自我***如自卑、自殺***,對於大學生來講尤其應當注意。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期望很高,脫離現實,一旦遇到挫折,勢必會造成悲觀情緒,進而拒絕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我既不能沒有抱負或抱負太低,也不能過分追求完美或抱負水準太高,應該把抱負水準與自己的現實情況密切聯絡起來,把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這樣由近及遠,就會逐步走向成功。
接下來就是我最期待的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喪氣,保持自信和樂觀態度是積極的自我概念的集中體現。努力過就不要後悔,對於結果,我只能做這麼多,無法左右意外等等事情,遇到失敗的結果,只能這樣,就放手就好了,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質。“自我”的完善和發展必然會促進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反過來又會促進自我的完善和發展。
通過對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開始更加把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味消極地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我會更加註重形成積極正確的自我概念,努力地與社會適應,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注意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1。
[2]葛操.當代大學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9。?
[3]楊心德,等.大學生心理障礙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李蓉蓉.大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11***。?
[5]姚信.大學生自我概念發展狀況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3,***1***。
[6]劉萍、王振巨集.國外自我概念研究中理論模型建構述評.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7***2***,81~86。
[7]鄭湧、黃希庭.自我概念結構:大學生自我概念維度的因素分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5***,51~56。
[8]錢銘怡、肖廣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心理科學,1998,***6***,553~555。
[9]趙崇蓮、李巨集翰.高自我價值感的負效應:自我危機與攻擊.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4***,73~76。
關於商業心理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