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方面的論文參考
教育是一種改變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途徑,一種積極引導人類的思想、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有效的途徑,從中性詞的角度看,可以有影響與之相對應,從貶義詞的角度看,可以有唆惡與之相對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主體性教育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和主動思考,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主體性教學。在教學中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主體性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改革
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實施主體性教學的必要性
主體性教學從教學過程來說主要包括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這兩個方面。主體性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在於如何將兩者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活動中有機的結合起來。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樂學、善學、優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教師的教學要求角度看,教師要做到“樂教、善教、優教”,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應該體現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從教學任務來認識主體性教學,就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併成為能進行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創新能力與爭先意識教育是我們必須要具備的,教師要把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才作為我們的培養目標,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自為的個體。其次,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育技術及新課體系的建立,為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奠定了基礎。隨著網路的發展,與學生有關的網路資源不斷湧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途徑,教師和課本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並培養相應的主體性素質和能力。
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主體性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教師要考慮到學習者主體的個體特徵,充分激發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主體性發揮不夠是當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普遍存在的現狀。一是部分教師對主體性教學的內涵理解欠透徹,甚至對其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不能以真正的科學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環節中所採取的考核體系仍然存在著嚴重不足,制約了教學的主體性。可見,當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主體性教學還存在著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繼續激發學生對綱要課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將主體性教學在課堂中得以更好的運用。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實施主體性教學的途徑探索
1.教師樹立主體性教學理念。教師立教的根基是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我們應認識到我們角色的多樣性,使之成為學生全面成長髮展的培養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民主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者。主體性教學的關鍵因素是具有正確的教學觀,要使主體性教學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教學中產生實效,首先要從教育的總體規劃上建立一個科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培訓方案,通過組織研討會及教師課堂培訓等方式,從根本上改變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組織了全省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開放式課堂的培訓,全省綱要課教師代表在中南大學進行了認真的聽課及評課。公開課上學生們通過自行編排的歷史情景劇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了很好的詮釋,課堂參與性非常高。在這次全省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開放式課堂中,授課教師緊扣“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善於運用研究式、參與式、啟發式的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的結合統一了起來。我們每個教師聽課後對主體性教學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並將這種教學方式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實踐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訂合理的主體性教學計劃。進行主體性教學,要有一個配套的教學實施計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述了鴉片戰爭以來這一百多年的時間,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個從沉淪到振興的過程,圍繞著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努力,從而構成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豐富內容。通過教學,要使大學生思想上得到昇華和提高,不斷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因此,在制訂實施計劃時,要針對這門課的特點,確定課程體系結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主體性教學內容、課堂精講的講義、主體性教學的方式等都是常常要涉及到的。
主體性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和關鍵點在於選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主體性教學的內容。首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問題,選擇恰當的案例進行講述。其次,要注意聯絡學生的疑點問題選擇案例教學,通過多方面論證,使學生心中的疑點問題豁然開朗,從而較好地發揮出教師的釋疑解惑作用。三是選擇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案例教學,貼近學生的思想與生活,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參與意識會較強,受到的啟發也會更加深刻。
3.主體性教學方法的實施與運用。主體性教學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全班討論。這種討論主要解決了理論上需要達成共識的問題。一般根據學生實際需要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分頭準備。討論過程中教師一直是研討方向的領導者,有時也展開師生間即時交流、對談式的討論,而非學生群議到底或由教師一人講解。第二,評判式討論。課堂評判應是多元的,既有師生的對話,也有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挑戰性評判更有意義。要把評判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參與機會,讓他們在評判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提高。第三,總結性討論。傳統課堂教師口若懸河,講述重點剖析難點,不時來個小結,學生的話語權完全被剝奪。總結性討論就是要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把研讀後的總結權交給學生,學生思考後自主的總結交流,效果遠勝於教師的一言堂。
4.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素質。學生是學習和教學活動的主體,《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覺性、能動性及創造性,充當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角。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用微笑的形式將對學生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們將會因此受到鼓勵,從而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以最好的主體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有利於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還應把競爭帶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比如,在課堂中我們設定一道思考討論題,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兩大組對此問題進行思考準備,然後由每組派出代表對此問題進行解答並進行PK,準備充分且回答較好的一組將對其整個小組同學的平時成績給予加分的獎勵,這樣讓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樹立競爭意識,也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把鼓勵帶進課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要恰到好處,既鼓勵了學生本身,又對其他同學帶來一種激勵上進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要有一個“度”的把握,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對於不同的物件鼓勵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最後,激發想象和聯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連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引導,拓寬想象和聯想的空間。引導學生將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絡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於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引導學生自我激勵學習動機,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設定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當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角,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地確立目標,從學習知識,明白道理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並將以活躍的思維狀態去參與課堂學習,主體性素質和能力也將得到培養和提高。
5.主體性教學總結與反思。每一次主體性教學結束前,教師要發表自己的觀點或給出帶有指導性的結論並進行歸納總結的講評,當然有時也可作“開放式”處理,不做結論,留待學生繼續思考。課後要求學生將參與主體性教學的過程及感受進行歸納總結和完善,寫出課程論文。同時教師也要對主體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映、成功的經驗、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不斷積累經驗。
總之,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教學中,主體性教學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師的積極引導相結合,教師要經常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主體性教學的研究也將進一步深入探索,提高其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升.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J].教育研究,2001,***2***:22-24.
[2]繆興秀.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原則及其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02,***1***:12-13.
[3]袁維新.主體性教學及其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0-23
[4]劉志翔.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主體意識的加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6***:157.
篇二
《運用創造教育理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創造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具有重要影響力。本文主要以陶行知提出的創造教育理論為起點,探討如何讓學生動腦思考提高想象力、如何讓學生動手提高實踐力、如何讓學生動嘴說話提高語言表達力,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創造教育;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我國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提出創造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對創造教育教學方法和如何培養出符合國家實際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做出了具體要求和明文規定。因此,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事業,當前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合格公民,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的創造人才。教育本質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內在潛能,啟迪學生心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開拓者,注重學生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創造理論對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結合幾年語文教學感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握“三個意識”,提高“三種能力”至關重要。
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想象力
語文課程是與生活緊密聯絡的一門課程,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課堂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考慮文章的歷史背景、考慮作者當時的心情、考慮文章描寫的畫面與現實中的反差等,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譬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書面文字是這樣描述紫藤蘿瀑布的,“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這是一幅描述美麗極致的紫藤蘿場景,學生如何理解和體會?教師要創設想象情境進行引導。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閉眼睛發揮自己的想象,然後由教師誦讀這段描寫紫藤蘿的語段,讓抽象的文字與學生腦海中儲存的瀑布場景相匹配,在腦海中構造出自己所想的紫藤蘿瀑布場景。學生結合自己日常所見的瀑布的樣子進行合理想象,自然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講解這種類似文章時,語文教師要多給學生以發揮創造想象的機會,充分開發他們的大腦。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腦海中的那片圖畫,不但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而且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同樣的鍛鍊。
二、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教學中不單要教學生學會書本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勇於嘗試,只有學會自己親自動手實踐,才會擁有新發現。陶行知提出創造教育的核心在於行動,只有行動了,才有機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種思想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受益匪淺。教散文、詩歌時,語文教師不妨讓學生嘗試用此種文體寫作創造,最後分享給其他同學。上文言文課時,教師不妨由學生作為主導,讓他們動手查閱古音字詞,然後分小組翻譯,教師此時只需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上一些有趣的小說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挑選一組認為最有趣的片段,然後組織學生在班級進行現場表演,如此一來,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更使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輕鬆地掌握要學習的內容。同時課外,教師要轉變死板的作業模式,語文課終究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與社會緊密相關,學習語文的最終結果是適應時代發展,為社會服務。所以課下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調查訪問,或演講報告之類的活動,不僅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同時開發他們的創造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圖書館查閱一些有關課文、作者的資料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例如教師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首先可以要求同學們在課下蒐集關於朱自清的個人簡介,課堂上讓同學們講述朱自清的生平,然後老師給予補充,其次可以組織同學們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眼中的荷塘月色,並寫成一篇散文,與同學們分享,從中比較與課文中的荷塘月色有何異同之處,如此一來,不僅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同時學習興趣得以提高。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是他們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比“填鴨式”教學方法更有效果。
三、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暢所欲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開動自己的嘴巴,大膽提問;開動自己的大腦,敢於提出自己的見地和觀點。因此,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勉勵學生勤動嘴,讓學生學會大膽地發問,敢於表述自己的觀點。譬如講《背影》這篇文章時,父親爬過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場景感人至深,但是,有的學生就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為父親不應該爬月臺,這是觸犯了交通規則的行為。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是表揚他,因為他真正在動腦思考問題,而且有自己的見解,勇於表達。但是,該生提及的問題與課文主旨相差甚遠,教師的天職又是解答學生疑惑,針對此類情況,教師講解完課文畢後,可以組織同學們針對“父親是否該爬月臺買橘子”為話題進行一場辯論會,隨後老師說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對課文的疑惑得到了有效解決,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問題的敏捷性。特別上作文課時,更應該給學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間,針對作文題目發揮想象,大膽假設,如以《貓與老鼠》為題目寫一篇作文,正常情況下,貓肯定會把老鼠給吃了,但有的同學就會寫,“老鼠統治了世界,把貓當做奴隸”。也許這位同學將來會成為一名很好的設計師。想象沒有對錯,只要敢大膽創新,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有滋有味。同樣,我們可以在班級內針對社會熱門話題定期組織辯論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激烈的辯駁之中,思想的火花會被點燃,學生的創造思維會被開發,不僅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且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問題時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和實際生活,以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作為問題的引子,提及的問題要有針對性,不能偏離課文主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於問題的答案,只要學生所答在正確範圍內就可,不必拘泥於一字一句固定在答案之中。
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本質在於創造。當今社會呼喚創新型人才,一個民族只有不斷跟上時代步伐,擁有創新的思維理念,這個國家才會在不斷前進中發揚光大。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同努力。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正處於青春期,他們對這個社會認知不夠全面,思想又叛逆,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開闊他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動手實踐,提高實踐能力;積極發言,主動表達思想,提高思辨和表達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揮,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挖掘,奇蹟才能被創造,語文課堂運用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理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中心.語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7.
[2]楊雪梅.解讀陶行知教育思想[J].班主任,2009,***2***.
[3]張華新.論陶行知的實踐教育思想[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5***.
[4]洪祥生.試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國特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21***.
[5]王華.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教育價值[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3***.
[6]丁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實踐[J].人民教育,1991,***9***.
[7]林永希.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述評[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0***.
[8]周洪宇.20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反思[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
教育學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