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的智慧故事
道教趣味故事集錦 道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伏羲開天闢地時起,道家就埋下了生長的種子。下面是小編分的享道家哲學智慧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範文1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都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到我們隊伍中來吧!”
野狼沒有回答狐狸,繼續磨牙,把牙磨得尖利無比。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安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
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好玩。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就把牙磨好,到那時,我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哲理:做事應該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根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
範文2
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採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對老翁表示稱讚後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麼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後,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鬍鬚,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裡,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裡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拿,得心應手麼?”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學好任何本領都需苦練紮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範文3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閒遊閒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幹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裡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裡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裡,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關於道家的哲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