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哲學思想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位英國散文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簡析培根的散文《論高位》及其政治和哲學思想

  【摘 要】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散文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他誕生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代社會生活穩定繁榮,文學藝術空前活躍。《論說文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貢獻,藝術性地展現了其人生經歷中的精華。本文試圖通過對培根的散文名篇《論高位》進行細緻分析,詳細闡釋了他對處於高位者的生活、惡習以及執政的手段等方面的觀點,從而呈現出他的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思想和革新的哲學思想。

  【關鍵詞】培根 政治思想 哲學思想 《論高位》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位英國散文家,他生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其一生經歷了伊麗莎白女王和詹姆士一世統治的全盛時期,這是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也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醞釀爆發的前夕。而培根敏銳地覺察到了時代的脈搏,集中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可以說他在人類思想文化史上的偉績是不可磨滅的。在培根的諸多成就中,《論說文集》The Essays是他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貢獻,也是他人生經驗和體會的結晶。它的主題涉及方方面面,“如愛情、真理、友誼、父母與子女、美、讀書、財富、青年與老年、建築、死亡以及其他許多題材”。《論高位》Of Great Place可謂是培根散文中一篇發人深思、值得細細品味的精品之作,勾勒出了居高位者的生活、惡習及執政的手段,“它本是培根畢生宦海沉浮觀察體驗的結晶,卻在有意無意之間勾畫出一幅不分地域、歷久彌真的官場現形圖”。

  一 簡析培根的散文《論高位》

  散文《論高位》開篇便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居高位者的畫面。他們是“三重的僕役:君主或國家的僕役,聲譽的僕役,事業的僕役”。在謀求權勢的過程中他們同時失去了自由――人身的自由、行動的自由以及支配時間的自由。因此,“為謀求權勢而失去自由、為求治人之權而失律己之力”,這似乎是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力量。而作者清晰地展示了追逐高位者患得患失的心情和久居高位者的戀棧心理。“登上高位的道路是艱辛的,歷盡辛苦而得到的是更大的辛苦;有時還是很卑劣的,做盡不光彩的事才達到光彩的地位”,字裡行間都滲透出一絲絲的諷喻,不禁讓讀者拍案叫絕。至於那些剛登上高位者,往往“立足不穩”,因為他們開始感受到要保持住這個苦心尋得的位置,不讓它轉瞬即逝就更難了,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而那些年邁體弱者欲退時不能退,該退時不肯退,這種戀棧心理不僅對國家、人民有損無益,對其本人也是一種莫大的苦惱。而且,居高位者也需要藉助別人的看法才能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如果他們僅僅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他們是不會發現自己是幸福的。而只有當他們思索著別人對他們的想法,別人是如何渴望著擁有他們那樣的生活時,他們似乎才感到了幸福,一種完全由外界賦予的幸福,而內心卻是極其空虛惆悵的。他們總是最先感到自己的悲哀與憂愁,但沉浸在人們的掌聲和喝彩聲中,他們卻最後才發現自己的錯誤,因而對自身也就不再瞭解。他們整天忙於各種事務,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無暇顧及了。可悲的是,甚至當死神降臨時,他們仍對自身一無所知,而世人卻已熟知其為人。

  作為一名政治思想家,培根也深知權力的重要性,因為身居高位者既便於行善也便於作惡。高尚的道德引導人們自覺行善,但並非人人都能達到這麼高的境界。相反,過度的權力集中往往導致權力的濫用。“巴爾扎克有句名言,‘權力腐蝕人,絕對的權力有絕對的腐蝕力’。因此,必須有種種制約的力量才能使掌權者不能肆意推行違背大眾意願和利益的事。”培根本人是“根本反對極端的絕對的君主專制的。他強調王權應受限制;強調國王應以法治世;強調國王應通曉君王權力的限度及職責”。用現代政治語言來講,培根

  是個保守派。他所看到的是一個理想化的政府,這個政府充滿了仁愛,不受統治者過度的專制統治。然而,正是培根政治觀中的保守態度促使他始終為君王的權力而辯,正因為此,“導致了國會最終告發他,並借打擊他以打擊王權”,同時也導致了他政治生涯的意外衰敗。

  此外,培根在闡釋權力時也竭力證明諫諍的重要性,因為他相信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莫過於對進諫者的信任。他提倡國王應廣開言路聽取國會的不同提議,這樣即使是最聰明的國王也將從中得到啟示,受益匪淺,而國王的尊嚴也因參與議論而增高了。

  同時,培根還指出“掌權者有四大弊病:拖延、貪汙、蠻橫、通融”。其實這四大惡習並不罕見,拖延與通融極大地影響政府的效率,而貪汙與蠻橫則將敗壞社會道德,從而引起民眾的不滿。正是由於培根本人在政治生涯中的跌宕起伏,他才能對這四大弊病有頗為深刻透徹的剖析。

  弗蘭西斯・培根生於倫敦,他於12歲時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畢業後進修法律並於1582年當上了律師,兩年後在下議院獲得一席之地,但因不贊成女王擴充軍費的措施,幾次升遷的機會均告落空。在艾塞克斯伯爵的幫助下,他在經濟和政治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援。在20多年的時間裡撰述並出版了許多著作,但由於政治上不得意,俸祿微薄,負債累累,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直到1607年,培根46歲時才被新登基不久的國王詹姆士一世任命為副檢察長。從此官運亨通,扶搖直上。1613年任司法大臣,1617年任掌璽大臣,1618年榮升大法官即大理院長,相繼被封為威如闌男爵、聖奧本斯子爵,達到了他在仕途和名利場中的頂點。1621年60歲時被控受賄,被判瀆職罪免去一切職務。培根承認說:“我真誠地坦白自己犯有貪汙罪,同時放棄任何的辯護。”

  從以上培根的個人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政治生涯伴隨著緩慢地上升和突然地衰敗,甚至因貪汙受賄而遭國會的彈劾,最終被逐出王室,這些融合了他個人經歷的富有洞察力的觀察體驗在其對掌權者的四大弊病的描述中有了惟妙惟肖的體現。   在這篇散文中,培根也告誡有志於高官厚爵者對前任的政績批評不應過於苛刻,應尊重同僚,在求情者面前不可過於矜持或時刻不忘自己的地位。“一切升至高位者都是沿著迂曲的梯級盤旋而上的。遇有派別之爭,在上升之際大可參加一派,而在擁有一定地位時則須尋求平衡,保守中立”,這一觀點揭示出培根對政治的經歷和態度,他試圖告誡有志於高位者在上升時大可攀附一派,而得利後則須明哲保身、保持中立。

  二 弗蘭西斯・培根的政治和哲學思想

  1.培根的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思想

  通過對《論高位》的細緻分析,培根關於居高位者的生活、惡習和執政手段等方面的觀點已清晰可見。眾所周知,培根被馬克思稱作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然而“他把自己的哲學思想滲透進了那個時代的集體無意識中,這種方法在他的座右銘中有了最好的歸納:通過隱藏的生活,人生活得最好。他復興了薔薇十字會17世紀與18世紀的一種祕密會社神祕學派和共濟會,為這些祕密的兄弟聯誼團體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於是這些組織便成了充滿理性與科學的新培根派哲學的載體與媒介。與歌德頗為相似的是,培根也蔑視那些不能夠產生實際效應的知識,同時也蔑視對自身邪惡的否定。”培根非常感激馬基雅維利能直率地評價人性在政治領域中的陰暗面,他說:“我們都感恩於馬基雅維利,作為作家,他公開地、毫不掩飾地宣稱人們實際上所做的並非他們應該做的事,因為要想結合毒蛇的智慧與和平鴿的無辜,而不具備關於邪惡的本性的知識,這一行為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知道,馬基雅維利1469~1527是義大利的一位政治理論家,他的著作《王子》The Prince1513描述了一位不顧道德準則、決意要維護其成就和權力的統治者。馬基雅維利有一條眾人皆知的諺語“只要目的正當,可以不擇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它就像鬼魂般縈繞著人們,對英國的政治力量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因此,如果說培根的《論高位》滲透著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思想這一觀點我們能普遍接受的話,那麼我們將更容易覺察到他的這一狡黠的思想更激烈、更生動地瀰漫在他其他的散文中,如《論野心》《論偽裝與矯飾》《論貴族》《論叛亂與》等。

  卡萊爾Carlyle認為培根是少數幾個中的一位“能直接與宇宙對話的人”,麥考利Macaulay認為培根“有聰穎的天資,能把想法彙集起來,然後賦予其簡潔易懂、富於睿智的特性”;然而,對麥考利來講,培根同時是一位“完完全全不誠實的人”,他用自己智慧的頭腦迷惑人們,使人們忘卻普遍認同的社會正當行為和道德觀念。培根承認自己的缺點:“我不會質問你們是否把我當作一個公正的人來看待;同時我直率地坦白我不是一個公正的人。”

  2.培根的革新的哲學思想

  伊麗莎白女王和詹姆士一世統治的時期是一個穩定和繁榮的時代,這個時代目睹了文學和藝術領域史無前例的活躍。

  在這一形勢下,培根敏銳地感覺到自文藝復興以來在歐洲大陸興起的新文化、新思潮正猛烈地衝擊著英國思想界、文藝界和整個英國社會。他對哲學的主要貢獻是對被現代自然科學所採納的歸納法的應用,而不是對中世紀佔統治地位的經院哲學的純粹推理、演繹。換言之,他與經院哲學發生對抗並與之徹底決裂,併成為17世紀英國經驗論哲學和18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可以說,培根描繪出了歸納法的原則,儘管這一方法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但培根畢竟為自然科學方法帶來了一大突破。培根看到了對人類重要的知識是以經驗為根據紮根於自然界的,對自然科學的探索體系將保障人類對世界的統治。同時,“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這句古今中外廣為傳誦的名言也是由培根提出的。不言而喻,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對人類思想史有著不可替代的成就。

  因此,用麥考利的話來說,“我們可以陳述這樣一個論點――弗蘭西斯・培根擁有人類被賦予的建構得最完美的智慧。”哈勒姆Hallam把他描述成“最聰慧、最偉大的人,並斷言說培根可以與亞里士多德、修西得底斯、泰西塔斯、馬基雅維利、休姆等所有這些哲學家相媲美”,艾迪生Addison肯定了這一觀點,並稱培根“擁有了古代最偉大的作家們所有驚人的天賦”。可以說,培根在總括了自古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時期全部知識的同時,又從根本上革新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併為現代實驗科學及發明創造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他個人品性與生活有什麼缺點過失,培根作為現代學術思想的偉大先驅者是當之無愧而無可爭議的。”

  三 結束語

  因此,《論高位》可謂是培根散文中的精品,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身居高位者的生活、惡習及執政手段等方面的畫面,同時也反映出了他的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思想和革新的哲學思想。如果說在查爾斯・蘭姆的筆下,虛構與事實達到了美妙的結合,平淡的日常瑣事在想象的光耀下幻化成了天地間迷人的景象;而威廉・赫茲列散文寫作的“基本準則是個性化和平實感,是不受任何正統的美學和政治學說束縛的真情實感的流露”;那麼,培根,作為英國散文的先驅者和奠基人,則是根據自己的閱歷,用一種中性的語言向他人傳播知識和智慧。《論說文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貢獻,其對生活、社會、人際關係的闡釋充滿著人生哲理和高度的藝術效果。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些散文不僅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類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也讓我們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和激勵。

  篇二

  淺論弗蘭西斯·培根的哲學

  【摘 要】本文將從培根的生平經歷,培根的代表思想,以及培根的思想的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淺析其思想哲學。

  【關鍵詞】弗蘭西斯·培根;哲學;現實意義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近代經驗論的創始者。培根雖然出生在16世紀,但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主要都在17世紀完成的,因此應該把它看作17世紀的哲學家。培根既是近代經驗論的創始人,也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馬克思把他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主張科學實驗,科學歸納,提倡唯物主義經驗論,他用他的思想征服了全世界。他帶給世界的震撼與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一、生平經歷

  弗朗西斯·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根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582年,21歲的培根取得了律師資格。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並且把經驗和實踐引入認識論。

  畢業後培根從政,歷任國會議員、國王顧問、大法官等要職。但是好景不長,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被高階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培根因病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是《偉大的復興》,包括《論學術的進展》,《新工具》兩冊。培根也是一位政論家,著有《政治和倫理論文集》。

  二、培根的哲學思想淺析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鳴鑼開道者。他最早表達了近代科學觀,闡述了科學的目的、性質,發展科學的正確途徑,首次總結出科學實驗的經驗方法——歸納法,對近代科學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培根是除舊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對經院哲學的科學觀和傳統邏輯思維方式的批判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培根對傳統科學觀的批判是顯而易見的。培根的著作《新工具》是相對於亞里士多德的《工具篇》而言的。他對就舊哲學的批判也主要集中對亞里士多德所開創的,經院哲學的傳統科學觀和邏輯體系的批判。培根認為把邏輯與科學連為一體是一種謬誤,是造成歷史與現實的人類知識中得種種弊端的原因。而傳統的和現實的知識的種種缺陷的要害在於沒有實用性。在培根眼裡,這些所謂的傳統科學知識只是為了滿足爭辯、宣傳,個人名利等需要,但卻絲毫沒有服務於人類的實用性。這樣的知識沒有任何進步,只會讓人們的思想固步自封,科學學說被凝固、僵化,沒有任何發展的前途。培根認為衡量知識的標準應該是實用性。他以此否認傳統知識繼續存在的權利。然而我們應該理解,培根所說的服務於人類的實用性是一種特殊的價值觀,是指滿足人類物質生活需要的用途,不包括精神方面的需要。這樣理解的話,傳統的科學觀是應當受到批判的。

  培根還形象地把科學發展的障礙比喻成“假相”,這就是著名的“四假相”說,分別是“種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場假相”和“劇場假相”等,“四假相”學說深刻揭示了傳統科學賴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會根源。

  “種族假相”是指某個群體犯的錯誤,指人性的缺陷。按照培根的說法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以人為尺度衡量外物,缺乏科學所需要的中立態度和客觀性,因此導致主觀與客觀的相混淆的錯誤;“洞穴假相”是指個人犯的錯,個體差別造成的缺陷。因為個人的立場不同,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個人的思維方式的差異等產生主觀性,狹隘性。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處的洞穴;“市場假相”是指語言方面的誤解。由於有的語言有其名無其實,有的語言雖有實但定義不清,含義比較模糊。語言的混亂又造成思想上的混亂,於是造成人們真假難辨。這種稱為“市場假相”;“劇場假相”是指各種哲學體系以及理論造成的錯誤。培根把歷史上的哲學思想比作舞臺上演的一出出戲劇。他把歷史上的理論歸為三類:一類是以亞里士多德邏輯體系為代表,它以較少事實取出較多事實,以偏概全。第二類是所謂的經驗派,它建立在少數狹隘和曖昧實驗之上,這也是培根所批判的。第三類是經院派,他們從信仰和幻想出發,把自然科學與神學糅合在一起,建構荒誕的自然哲學體系。

  完成了對傳統科學的批判,培根提出了自己發展科學的方法。培根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一系列原則,制定了系統的歸納邏輯,強調實驗對認識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稱培根是“英國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創始人”,是“整個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這是對培根哲學特點的科學概括。值得注意的是,培根雖然強調感性經驗對人的認識的重要性,但他沒有把這一點絕對化,他只是強調感官是人認識外界的一個必經的通道,而並沒有說通過感官獲得的知識都是正確的,更沒有說這種認識就是認識的全部。相反,他認為感官本身有侷限性,比如感官對於那些並不是很顯露的、或過於微小、或空間距離過遠的物體,這未必能認識得很清楚,所以他說:“斷定感官為衡量萬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錯誤”。人的認識也一樣,原料只能通過感官從外界獲得,但這還不等於已經獲得真正的知識,人還必須通過自己的大腦,把這些從外界獲得的材料,“加以改變和消化而儲存在理智中”,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培根十分重視科學實驗對認識的作用。

  此外培根還提出了科學歸納的方法。他的科學歸納法影響了一代代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稱為“科學的教父”和近代唯物主義和經驗論的先驅。他主張第一步要觀察事實,加以記錄,儘量蒐集精確、豐富、完整的感性材料。第二步要用三表法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三表法即存在表、程度表、缺乏表。所有正面的例證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構成存在表,所有反面的例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構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證或介於兩種之間的構成程度表。最後一步要進行歸納、實驗,從特例中得出普遍規律,獲得知識。培根強調歸納法不只是對正面例證的積累,而且要“用適當的拒絕和排斥的辦法來分析自然”。也就是說要用反面的例證來修正,乃至推翻已有的結論。

  三、關於培根思想的現實意義的思考

  培根從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認為感覺和經驗是認識的來源,科學知識和經驗是建立在感覺基礎上的,科學實驗的最佳方法是實驗的歸納法;認為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獲得親身的感受和經驗,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這種唯物主義感覺論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們現代社會。這種唯物主義觀點對我們現代仍然具有很大意義。我們也應該注重科學實驗,注重凡事下結論要先行後知。要注重蒐集準確的,大量的材料,然後進行思想上的加工整理進而得出結論。萬不可純憑感覺做事,凡事要講究證據。這樣更加有利於科學的發展,也更加有利於我們判斷和處理事情,得出正確的結論。講求實事求是,注重科學歸納,這對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相當有意義的。

  培根極為重視科學知識,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至理名言,他看到了科學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認為科學可以造福人類,幫助人類戰勝自然、支配自然,成為自然的主人。在培根看來,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在於與實際相結合;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知識是否正確,是否有用。這些觀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知識才是力量,注重科學知識的發展才是人才發展之道,才是國家發展之道。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國家只有注重高科技的發展,注重科學的發展,培養知識性人才,才能實現富國強民的目標。

  

管理者的企業文化思考
淺析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論文
相關知識
培根的哲學思想論文
淺析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論文
選修課柏拉圖的哲學思想論文
康德的哲學思想論文參考範文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論文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論文
蘊含的哲學思想論文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論文
西方法哲學思想論文
五大哲學理念的哲學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