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的創業勵志文章兩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創業傳奇人物史玉柱的名言:“只有失敗的教訓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激動人心的創業勵志文章·創業失敗的幾大原因

  1、名大於實。

  一些創業者過度包裝的痕跡一覽無餘。綜合所有倒下的80後創業者和創業專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創始人沒有一個踏踏實實的、計劃做一輩子事業的心態。這其中,在董思陽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其只是一些幕後的手所包裝出來的一個神話泡沫而已。這是一個呼喚英雄和標杆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題材的時代,所以剛剛嶄露頭角的80後創業者,很容易成為媒體乃至政界所關注的新星。但當泡沫戳破,神話主角現出原形時,其脆弱和幼稚卻又令人嘆息。

  2、不夠專注。

  絕大部分倒下的創業者,幾乎都犯過戰略搖擺的錯誤。得益於新經濟的興起,網際網路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頭腦靈活的80後創業者,在飢不擇食的情況,很容易陷入跟風的誤區。web2.0興起了,他們掛上2.0的標籤;sns興起了,他們套上交友的概念;部落格興盛了,他們立馬殺進去;視訊崛起了,他們毅然蠢蠢欲動……誰都知道,他們可能跟的不是風,是寂寞。可問題是,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現在大凡有點成績的標杆公司,哪個不是堅持了10年以上?而其中有些公司,到了第9年,還依舊是一個被人質疑的寂寞的主。

  3、賭徒心態。

  上個世紀裡膽大的爆發戶給後代留下的影響足夠的深遠,所以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是有大膽量的人。而且,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vc的活躍,一種新的急功近利的賭徒心態開始在創業者心中蔓延。不少人以賭徒的心態,把能夠忽悠到投資者的銀子,作為自己的終極追求。在此種心態下,企業能夠做好,反倒成了一個奇蹟。

  4、戰略失當。

  很多80後創業者對“下海”的困難估計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便進入了不該進入的市場。在考慮市場進入時,一般應該注意三點:第一、市場的空間容量和商業價值應該足夠大;第二、能夠形成先發優勢和壁壘,以維持行業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強大的巨頭在虎視眈眈的等待市場培育者,以便其實行後來居上的追趕戰略。

  80後創業勵志:創業應具備的基本要素

  1.方向。

  方向是創業和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你要為什麼而奮鬥。方向不是目標,目標有終點,而方向永遠沒有終點。對於年輕人和創業者而言,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說的再難聽一點,即使我們自己很笨,只要堅持一個正確的方向,一直堅持,也會取得不錯的成果。有了方向,目標就會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去管理目標。

  2.目標。

  當我們有了方向以後,最重要的不是先掌握方法,而是先明確目標。我發現大學畢業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上學就有明確目標的,這些人在上學的四年中,除了正常的學習,還會圍繞自己的目標去學習和提升,所以,這類大學生特別好用,只要工作的意願夠高,可以快速成為一流的員工;還有一種型別的是大學上完了還沒有目標的,為了上學而上學,他們來面試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是有什麼工作就幹什麼工作,或者乾脆一坐,問HR你能給我安排什麼工作?我們100%不會用第二類大學生,因為培養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們,早一點給自己找到一個目標,在進入社會後,你可以比別人至少早兩年進入正軌。

  3.意願。

  有了方向和目標以後,最重要的不是馬上去找方法,而是先解決自己的意願問題,意願就是一個人為了實現目標而付出行動力的決心。 我們常說人要有壓力,但有壓力而無所作為的人中國可以找出無數來,只有通過意願變成超強的行動力,而產生出結果和實現目標的才是有價值的。所以要放棄壓力,變成行動力,而行動力的根源來自於意願,只有行動力才可以實現你的目標。當一個人具備了很好的方向、目標和意願以後,他就具備了創業以及走向工作崗位的基本條件了。

  4.方法。

  方法本身並不重要,為了實現目標而存在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一般人而言,只有自己有強烈的意願去實現目標的時候,才非常容易接受別人給予的方法,甚至自己去找尋方法,所以獲取正確方法的前提是目標和意願的存在;而不一般的人,具備很好的學習和聆聽能力,他會把所有的方法變成自己的,在實現目標的那個環節中以最恰當的方法來使用。對於管理者而言,管理的同時,方法會成為催化劑,這個催化劑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方法一定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再給予,也就是對方有意願和需求去達成目標的時候。

  5.毅力。

  毅力=堅持+突破。我們設定的目標是由很多小的目標組成的,小的目標完成了,大的目標就可以完成了。不過,我們被目標搞死了,因為目標遇到一些難度或者阻礙的時候,歸功於你的毅力。

  6.成果。

  最值得興奮的就是成果,而不是過程。成果標誌著你已經具備了完成目標的能力,也意味著你可以去挑戰更高的目標了。

  7.自我觀察。

  我們太多的時候陷入過程而不能自拔,發現不了問題。如果發現不了問題,就會迷失,肯定實現不了結果。因此需要自我觀察。我制定了一個簡單的工具,將任何事情的組成簡化為:目標-過程-結果,而對於一個有目標的人,問題肯定會出現在過程中,所以一旦感覺不太對勁,馬上用這個工具判斷自己,我所進行的過程與我要實現的目標是否一致,問題出現在哪裡?用目標來判斷正在進行的過程是否相符,是否是最佳的過程,能否產生結果?這樣,問題就會找出來了。

  激動人心的創業勵志文章·不要輕信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創業勵志,不要輕信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創業者在尋找天使投資的時候,投資人總會在創業者面前擺出一副無所不知的模樣,他們的意見就是金玉良言,他們的指導就是不容置疑的諄諄教誨,例如某老師與某教主。

  但當我們認真思索這些投資人反覆灌輸給創業者和市場的話時,我們不禁會發現其中的荒謬之處,而且很多都是心靈雞湯的“廢話”。

  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1、投資人常說 “保持專注是成功的第一步”

  這是投資者們對創業者最常說的建議,可問題是在國內的大環境下,面對同業者無所不用其極的競爭手段、面對大公司的對創業者可能的成功的覬覦和複製、面對市場受眾對創業者的低認可度,請問如何讓創業者簡簡單單保持專注?

  這樣複雜的創業環境中,卻只是告訴他們保持專注,彷彿專注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一般。而事實卻是,大多數創業者就是就是盲從投資者的意見而無視外界的變化,最終落後於潮流和趨勢導致失敗。

  只是保持專注並不能保證成功,國內的整體形勢要求創業者們考慮更多、應對更多、計較更多,他們根本不可能單純、專注地投身於他們的事業,這才是真相。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並不是專注,而是審時度勢。

  2、投資人常說 “團隊凝聚力是第一生產力”

  請投資人們捫心自問,國內創業團隊有幾支是一路走下去堅持到最後的?

  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團隊內部人員因利益、目標的分歧而分崩離析的,有多少團隊中的骨幹因為對手的挖角而孔雀東南飛,又有多少創業者就是因為整支團隊內部的各種人事糾葛而耽誤其事業進步發展的。

  創業者因團隊的問題而導致事業停滯甚至最終失敗的事例不勝列舉。

  找到一個好的團隊是一件難事,要找到一支能夠長期共存下去的團隊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投資人只是強調團隊的重要性,卻鮮少提及在當前的創業環境下團隊給創業者所帶來的問題和隱患對創業者而言,而一旦遭遇類似的問題,往往使創業者措手不及。

  這算他們善意的謊言嗎?

  3、投資人常說 “創業者什麼最重要?執行力!”

  投資人常說創業者成功的關鍵在於將創業構想迅速轉化為執行力。可是,投資人怎麼能要求創業新丁們具備這種決斷的執行力?

  執行力,這正是創業者將夢想踐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艱難的一步,同時也是他們最需要投資人援助和指導的一步,而投資人現在卻又把這個燙手山芋扔回給他們,還擺出一副天經地義的樣子。

  投資人冠冕堂皇地旁觀著那些在創業路上蹣跚學步的創業者,卻只是在口頭上對艱難邁著步伐的他們大聲說著,執行力,執行力,似乎創業者真得不明白轉化執行力的重要性。

  這投資人們是在敷衍創業者的夢想和激情,還是在輕視他們的能力和認識?

  4、投資人常說 “創業者的成功源於對自己專案的愛”

  沒錯,如果你連自己的專案都不愛的話,又怎麼指望投資人和使用者去認可你的專案呢?

  但是,請投資人看看國內網際網路的現狀,想想那些最受歡迎的產品和服務:曾經的3721、hao123,現在的360防毒、小米手機。它們在商業上的確大獲成功,但它們真得在技術、使用者體驗方面真得是有超人一等的水準呢?

  有幾個創業者會在商業模式之外認可它們?又有幾個創業者會真心喜歡這樣的專案?

  既是自己真正喜歡同時又能受到投資人、使用者認可和歡迎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幾乎鳳毛麟角,在國內的現實情況就是,創業者的口味和市場、使用者的喜好之間常常存在著不小的罅隙,創業者常常會為了不斷讓產品“降級”來吸引使用者的興趣和注意力。

  這樣的“降級”往往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生產過程,創業者們看著自己鍾愛的孩子為了迎合投資人、市場和使用者的興趣和要求最終滿目瘡痍,甚至最終還有陷入難產的危機,請問是叫他們愛自己的專案而無視市場,還是注重市場而割捨對專案的熱愛。

  那麼,請問投資人們,你會選擇哪一個?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創業者?投資人希望、鐘意的是後者,卻鼓吹理想主義的美景來蠱惑那些創業者,這是屬於投資人的黑色幽默嗎?

  5、投資人常說 “面對騰訊你又怎麼辦?”

  “你的專案將來怎麼面對騰訊?”

  “你的專案如果將來成功了,能否應付來自騰訊的複製?”

  這樣的問題在現實中發生可能性的機率到底有多大呢?值得騰訊卻複製的產品真得就那麼輕易就被投資人們發現嗎?

  與其說這些看法是投資人們的先見之明,不如說它們實際上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成功的一種近乎病態的期許。投資人其實都清楚,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實際上並不一定取得成功,也許他們能夠拿到兩三輪投資,也許他們能夠從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但他們不僅遠遠談不上成功,實際上也不過剛剛從競爭的沼澤深處掙扎出來而已。

  有經驗的投資者能夠第一眼就看出創業者的方案的市場價值,是否能在市場上取得讓騰訊都感到眼紅和壓力的業績——這樣的專案少之又少,對每個創業者都這樣詢問,真得有意義嗎?

  6、投資人常說 “商業模式怎樣”

  急功近利的不僅是整個國內網際網路界,還有這些投資人們。

  排除一切馬後炮,沒人會想到Facebook、Twitter會有今天的成功,但即使到今天,它們依舊面臨著盈利模式單一的質疑,那請問,假如國內的投資者當初遇到這樣的機會,你們會怎麼辦?難道還是心急火燎地追問商業模式怎麼樣?能不能盈利?

  國內的投資者還糾結於商業模式,卻少有人去關注創業者理念和專案的概念性,事實上,任何一款成熟的產品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市場和使用者,《憤怒的小鳥》、Instagram的火爆是個例,而這樣的個例同樣經不起國內投資者商業模式的詢問。

  這就是如今國內投資界的風氣和現實,沒有人願意去培育市場,人人都急於在短期內迅速見到效益,短期內,的確能夠快速安全地賺錢,但同樣地,這樣下去國內的環境永遠誕生不了偉大的投資人和創業者。

  大多數創業者之前都沒有任何相關經驗,投資人卻指望他們明確回答商業模式的執行、盈利與否這些市場調研方面的問題,這現實嗎?這算強人所難嗎?

  謊言重複一千遍或許可以成為真理,但教條重複一千遍只可能成為無用的陋見,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當你真正深入問下去,我的產品哪裡不好?我的團隊如何優化?我應該如何應對騰訊競爭?我應該如何提升執行力?又有多少的“所謂投資人”能給你非常具體的建議,他們只擅長雞湯體。

  投資人常說的這6句“廢話”,創業需警惕,不能不信,也不要全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激勵高考學子的文章
激勵創業的勵志文章精選兩篇
相關知識
激動人心的創業勵志文章兩篇
成功創業勵志文章兩篇
鼓舞人心的高考勵志文章欣賞
大學生的創業勵志文章
大學生的創業勵志文章
創業勵志文章3篇
銷售行業勵志文章兩篇
最打動人心的青春勵志唯美語錄
激勵創業的勵志文章兩篇
感動人心的高三勵志故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