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茶祖的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中國茶道之祖除了陸羽以外應該還有另一名奇人,他與陸羽可以說是不相伯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皎然,公元***720-804***年***也有人考證生於公元703年***,吳興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世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在《全唐詩》編其詩為815-821共7卷,他為後人留下了470多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與皎然命運息息相關的有一個年輕人叫陸羽。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陸羽隨難民過江,公元757年***有專家考證是756年先流浪到江西又從江西到浙江吳興***,陸羽到浙江吳興,即現今的湖州。在那裡他遇見了皎然,以後他們結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緇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們的友情達到了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渝的超然境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皎然的指導、幫助,鼓勵、安排、資助、籌劃下,完成了中國茶業、茶學的千秋偉業——《茶經》。皎然對陸羽及中國茶道的貢獻分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中的陸羽找到了家

  陸羽生於公元733年,3歲被遺棄在竟陵***湖北天門***,是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西湖邊拾到將其抱回寺裡養育。11歲陸羽逃出寺院去戲班作了優伶,14-15歲被河南府尹李齊物看中,推薦去火門山的鄒子夫處學習讀書,20歲偶遇竟陵刺史的禮部員外郎崔國輔,崔與陸羽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前的754年,有人說陸羽已開始寫《茶經》,我們認為不現實。因為那時候陸羽還是一個21-22歲的小青年,對茶業、茶學都沒有很深厚廣泛的研究與積累,特別是安史之亂,處於流浪動盪狀態,也沒有這樣的環境寫書。

  中國著名茶道大家林冶先生在《中國茶道》一書第7頁中亦認為:陸羽是公元757年認識皎然的,其時,陸羽是一個24的青年,他們倆可以說是“一見如故”,開創了四十多年“佛俗情緣”的莫逆之交。

  羅家慶先生考證認為:“有人認為陸羽在龍蓋寺就懂得了煮茶,這不對。而是智積禪師罰他服勞役,砌牆頭,清廁所,沒有讓他煮茶。即使隨後到了李齊物、崔國輔兩位剌史身邊,由於衙門有專人司茶,他也不會接觸茶飲……。”

  我們認為陸羽在龍蓋寺李、崔處接觸茶飲的機會應該是有的,但就以此要寫千古《茶經》,且不說他是否有這樣的創意抱負,即使有未免積累遠遠不夠。

  陸羽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是在公元756-757年,即23-24歲拜見了皎然大師後的發生的。陸羽與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時,當時皎然大師已四十多歲,乃杼山妙喜寺主持,寺廟有茶場、茶園、茶堂、茶僧,即有這樣的權力、條件讓陸羽安下心來潛心研究,陸羽也結束了動盪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著落。

  ***二***陸羽《茶經》受到皎然的指導、啟發

  無從考證寫《茶經》是陸羽自己的創意還是皎然先生的命題,但陸羽從皎然住持的妙喜寺開始撰寫《茶經》是鐵的事實。

  另一說法陸羽為人相當謙虛,其治學精神信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他一開始寫的題目是《茶記》、《茶事》、《茶論》,陸羽非常謙虛,他不會一寫書就叫《茶經》這樣偉大的名字,所以《茶經》一名他不敢提,是皎然上人先提的,後人加以補充的。

  皎然年長陸羽13-14歲,大一輪,兩人“緇素結交”時皎然年齡已到40多歲,他已到過廬山、泰山、嶗山、嵩山、長沙、衡陽、饒州、洪州以及蘇南各地、剡溪、天台等處,他交友廣泛,閱歷豐富,對不少大廟的僧侶飲茶已頗有心得,佛院飲茶早已成習。有些寺院設有專門的“茶堂”,用作僧侶們潛心論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專門派有“茶頭”及“施茶僧”,用以燒水煮茶佈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跡許多大廟後對佛門茶理修煉很深。從他的許多茶詩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豐富的茶葉知識……

  昨夜西峰兩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採之長太息。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皎然上人生於公元703年,與陸羽相差30歲,其時已經

  50多歲,他更願意把自己的知識,經驗教育給一個自己喜歡且非常投機的青年。

  我以為陸羽雖然在龍蓋寺積公那裡學會了烹茶、品茶,但對於真正的茶道基礎、工藝、生產、種植還不甚瞭解,皎然的妙喜寺有專門的茶場,皎然對茶葉生產、加工、品飲都非常瞭解。因此,皎然的出現彌補了陸羽這方面的不足。

  寫《茶經》前當時實際上在全國各地飲茶之風已十分流行,文成公主進藏帶有茶葉,武則天、唐玄茶都喜歡宮廷茶事,……茶葉店鋪也已遍佈河北、河南、山東。很有可能《茶經》科研專案的立項是他們兩人創意並經寺院領導集體研究共同確定的。

  陸羽也非常爭氣,在苕溪草堂期間“結苕溪之濱,閉門對書,不雜非類”非常專心致志。

  陸羽不僅觀察茶葉的生產加工,也注重分析茶葉品質的優劣,與皎然一起探討烹茶方法、管理經驗等等。

  陸羽在妙喜寺及在“苕溪草堂”期間,他們經常討論、研討,陸羽寫成了《茶經》前期部份。但在皎然看來,陸羽閉門寫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還不客氣地提出了批評***誰能對茶聖提出批評?只有皎然大師***,他在《飲茶歌送鄭容》一詩中指出“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他愛之深所以評之切,除了妙喜寺自家茶場以外,他讓陸羽深入全國茶山研究茶葉載培、管理、採摘、煎制等茶事,以補充、修改《茶經》。……不但如此,皎然自己在歷史上有確鑿的記載他也寫過一部類似茶理、茶事、茶道的《茶決》,有人說是這本專著也有三卷***可惜後來失傳***,唐時象陸龜蒙很多人都看到過,由此證明他在茶理、茶業方面也是很有造詣與經驗的。

  ***三***皎然為陸羽寫《茶經》提供了物質條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導陸羽,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後顧之憂,給陸羽提供安靜寫作環境,同時還為陸羽解決了寫作《茶經》所需要的實驗場地、裝置、儀器等等。因為以皎然為住持的妙喜寺在長興顧渚山置有茶園***後為貢茶基地***,這個顧渚茶園是陸羽《茶經》最好的實驗室、試驗基地。有《顧渚行寄裴方舟》詩為證:“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六朝、隋唐南方許多名寺、道館都有這樣的茶園。

  大家知道即使現在條件下你要搞一個茶場涉及土地、載培、施肥、管理、採摘、烘賠等一連串事情,也不容易,何況是古代一個條件優良的實驗茶場,……這一切皎然大師都為陸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幾年後皎然為使陸羽有一個更加安靜、方便的寫作環境,又在苕溪之濱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處尋找外出考察的陸羽讓他回來安心居住寫作……

  一部《茶經》本身只有7000—8000字,用現代速度書寫幾天或幾個小時就結束了,陸羽為什麼要前後二十多年寫《茶經》,關鍵它是關於茶葉的種植、培育、管理、製作、宣傳、營銷、文化等它是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而作為妙喜住持的皎然當時能提供這樣的條件保證、政策保證、實驗保證。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是陸羽茶學研究的主要物質提供者與保障者。

  ***四***皎然不但是“茶道”的始作俑者,更是茶文化的巨集揚者

  皎然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對茶文化情有獨衷。在當時的時代,沒有電視、報紙,沒有相聲、小品、小說,文化傳播的最好形式是詩歌,並且詩歌也是當時科舉考試的主要形式,即以詩論科舉水平之高低。因此,他不但以詩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麼是茶道”,他還寫下了更多廣為流傳的茶詩,在同時代他是茶詩最妙最奇最多茶理最深的高人。

  如果說陸羽更多的是一個科學家,他是從茶科學、茶經驗、茶業產業角度來著作《茶經》,那麼皎然上人則更多地是從文學詩歌,從茶文化的角度研究,並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門禪悟親自體驗開啟了茶道之韻,從而拉開了整個中國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國茶道、世界茶道的開山之作!且不說皎然上的《茶訣》是否也講茶理、茶業、茶事,實際的中國茶文化也可能更古老,但是作為完整的“茶道”大旗,茶葉精神功能之系統開發是從皎然上人那兒開始的。

  因此,有專家認為陸羽更像錢學森、袁隆平;皎然更像魯迅、胡適、郭沫若。且不說其對陸羽的幫助、指導、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特別是茶道領域的開山鼻祖!

  皎然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積極倡導者,更是與陸羽一起熱情倡導“以茶代酒”、茶飲料,在前期批評陸羽《茶經》不足的同時,與陸羽一起又是茶飲、《茶經》、茶文化的推廣旗手。他不但為陸羽開展茶學、茶業研究提供環境場地、裝置、經費,而且還經常有意組織“苕溪茶會”,帶領詩茶愛好者去剡溪舉辦“沃州茶會”、“剡溪詩茶論壇”,策劃、組織、包裝、宣傳了茶文化及“以茶代酒”的茶飲料的思想,並以論壇、會議、活動、詩歌等形式進行了確有影響力的傳播。對陸羽的《茶經》不但愛之、引之、批之、宣傳之,而且對其本人及“陸氏飲茶法”也是熱情謳歌,不遺餘力。陸羽剛到浙江,人生地不熟,皎然上人把他熱情推薦給他的許多高人朋友,如顏真卿、張志和、朱放、靈徹、李季蘭等等,象顏真卿後來也成了陸羽事業的堅強支持者與摯友。某種意義上公元773年由陸羽設計,顏真卿書法題名,皎然策劃賦詩的“三癸亭”就是著名的陸羽茶學品牌的事件營銷之一!自陸羽《茶經》及皎然的《飲茶歌》後,唐代茶詩大盛,茶道與詩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來了亙古以來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中國著名茶道專家餘悅教授認為“沒有皎然就沒有陸文學的寫作基礎,沒有顏真卿的識才愛才助才,陸羽不會成為茶聖”……因為僅過幾十年即發生了會昌“滅佛運動”,全國大寺4600餘所,小寺4萬餘所,還僧妮26萬人,解放寺院奴婢15萬人,妙喜寺也完全被拆毀,……當年陸羽曾有過的寫作實踐環境似靈光一閃,蕩然無存。

  ***五***皎然是陸羽的長輩、導師、篤友、兄弟

  陸羽儘管孤兒出身,但一輩子在人生轉折的過程中卻常有貴人相助。皎然無疑是陸羽事業人生轉折過程中的貴人,也是陸羽的長輩、老師,又是陸羽後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隨,交往時間最長、學術探討最多,關係情義最深的兄長與良師益友,本來陸羽晚年從廣州到蘇州定居了很多年,他也曾經準備終老蘇州。可是皎然上人的圓寂給了陸羽巨大的打擊,他毅然決定離開江南水鄉蘇州而重返湖州以追隨皎然……當陸羽走完了漫長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後,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濱,以伴隨他生前最好的哥們兄弟——篤友皎然上人。

  也許講茶文化、茶道還會有人講到盧仝的貢獻。沒錯,盧仝後來的七碗茶歌——《茶歌》的影響不亞於皎然的“三飲”之歌,甚或是大有千年傳唱不衰後來居上之勢。所謂大唐茶業三件大事:陸羽《茶經》、盧仝《茶歌》、趙贊“茶禁”***即對茶徵稅***,更有“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殊不知盧仝生活於***公元795-835年***,在盧仝出生時皎然大師早已出版了《茶決》推出了《飲茶歌》中國茶道***皎然比盧仝年長75歲***,如果不論盧仝詩的社會性,在茶道內容及形式上,盧仝並沒有超越皎然大師多少,盧仝對茶道的理解絕對受皎然三碗茶的參照與啟發***這兒不是貶低盧仝***,更確切說“七飲茶歌”就是“三飲茶歌”的繼承與發展,七碗茶是三碗茶的仿效與細化***原創是皎然上人的***。

  ***六***、皎然不但開創了茶道,也是茶理、茶業、茶葉生產的行家理手

  皎然不但是茶文化高手,他對茶葉生產、加工、飲茶及茶葉經營都非常瞭解,究竟其妙寺有實打的茶園,此茶園除了供應本寺院茶僧茶禮之用外,可能還有一部份用以創業,是“寺院經濟”的一大部分***那時候以許多方丈、住持儼然象一位大地主***。現以《顧渚行寄裴方舟》一詩為證:

  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

  鶗鴂鳴時芳草死, 山家漸欲收茶子。

  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

  由來慣採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未生, 小寒山中葉初卷。

  吳婉攜籠上翠微,濛濛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採之長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

  ***注:有史述為證,皎然與著名茶人、文學家陸龜蒙在長興顧清都置有茶園,本來就是一大茶場主。***

  由上述可知,皎然在此裡面對茶葉生產的環境、管理、氣候、採摘、品質、煎飲、銷售、市場都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其對茶理,採摘、氣候、時間、營銷研究之深幾乎是唐茶詩無出其右者。詩歌在唐代不但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記載、傳播文化的主要形式。如果皎然不是對茶葉生產、採摘、市場十分了解,是寫不出這樣有深度有內容又有神韻的茶詩的。

  唐朝後期兩位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茶人皮日休與陸龜蒙,他們比陸、皎後生幾十年,也在湖州、長興進行相當長時間的考察,對皎然、陸羽十分了解,總結了自周至唐的茶史、茶事,寫成了著名的《茶中雜詠》,也總結了自茶葉生產到採製加工、茶具、茶舍……一系列知識與經驗,形成了著名的“皮陸唱和”。而其中皮日休認為陸羽茶經很多地方參考了杜育的《荈賦》。而陸龜蒙在顧渚山下置有茶園,還親自進行茶葉生產實踐,自己親自經營,且看過皎然《茶決》認為也是三卷本,唐朝有很多詩人還看到過此《茶決》,陸羽《茶經》的許多茶事、茶理引自《茶決》。陸龜蒙參考《茶決》、《茶經》還撰寫了《品第書》即陸龜蒙的《茶書》,可惜後來也失傳。

  此外,皎然上人的《茶決》不但陸龜蒙看到過,唐代很多典籍還引用過《茶決》。比如《百丈清規》、《禪林清規》、《五燈會元》等更有明代著名茶史專家陳師《茶考》指出:陸龜蒙作《品茶》一書,繼《茶經》、《茶決》之後。……《茶經》陸季疵撰,即陸羽也。羽字鴻浙,季疵或其別字也。《茶決》今不傳。及覽事類賦,多引《茶決》。此書間有之,未廣也。陳師,錢塘***杭州***人,明嘉靖間會試副榜,官至永昌知府。有專家考證《茶考》一出,有關的茶事史書“開始有條不紊的魚貫而出了”。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作為有茶葉產業的老闆又佛道儒多修的偉才,對茶葉生產、加工、煎制、營銷都是全過程瞭如指掌,他不但是魯迅、郭沫若、巴金一樣的“茶文化大家”,也是象錢學森、袁隆平一樣的茶科學家。只不過由於《茶決》的失傳,皎然給人以茶道專家的面目出現而已,如果《茶決》還在,或如果誰能把《茶決》考證、挖掘出來,可以斷言《茶決》、《茶經》亦為中國茶業開天闢地的兩篇開山這作!

  中華茶文化之祖的介紹

  長期以來,茶學界與茶文化界圍繞著“誰為茶祖”這個根本性問題,展開了積極而有效的科學研究。今天,我們在這裡尊神農為“茶祖”,是從尊重歷史出發,經過眾多學者經過考古、歷史、地理、人文、農業、民族、民俗等領域的長期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所取得的成果之一,尊神農為“茶祖”的依據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農耕文化而論,茶樹,茶葉,茶葉的應用,都是農業生產的發展與農耕文化的產物,神農氏是農業之神,中國農耕文化之祖,因而也是“中華茶祖”。

  2、從歷史文獻而論,神農氏是中國遠古時代最早發現茶的解毒功效,從此開闢茶為藥用文化,因而是“中華茶祖”。

  茶聖陸羽《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與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經典著作,書中明確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周魯公。”明確肯定神農氏作為中華茶祖的歷史地位。

  《神農本草經》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遠古時代先民們茹草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為了讓廣大老百姓能夠安全飲食,嚴防因飲食不當引發疾病,神農氏親自嘗百草,辨別百草的可食用性。在這一過程中,神農氏發現了茶,開闢了茶為藥用文化,稱其為“茶祖”名副其實。

  3、尊炎帝神農氏為“茶祖”符合炎黃子孫民族情感的皈依。

  中華民族歷來尊重歷史,尊重優秀傳統,全球華人都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中華茶祖神農文化,乃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祖神農為先民“捨身嘗百草”的勇氣,“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犧牲精神,是炎黃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千萬年以來一直激勵著億萬炎黃子孫為中華振興而努力拼搏。

  因此,炎帝神農氏既是中國歷史上令後人景仰的“三皇五帝”之一,也是 “中華茶祖”。弘揚中華茶祖神農文化,乃是中華茶人不可推卸的神聖職責。

 

春季杜鵑花的養護方法
中國茶道表演步驟
相關知識
中國柔道協會的介紹
中國茶道文化的介紹
中國茶道論壇的介紹
茶道用品的介紹是什麼
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
茶道專家的介紹有哪些
茶道四字的介紹
茶道書籍的介紹
茶道配件的介紹
茶道之美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