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網際網路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村推行創業具備一定的現實必要性與緊迫性,但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村創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網際網路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案例1:農村網際網路創業

  別人跳出“農門”進“城門”,希望在城裡紮根生存。他卻走出“城門”奔向農村。畢業於武漢大學的小夥尹志欽放棄城裡優越的工作,回到農村售賣雞蛋。他把家鄉山雞蛋、土雞蛋送進城,邁出艱難創業的第一步。他說,他堅信自己會在這方熱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辭掉好工作回家賣雞蛋

  6月25日下午3時許,尹志欽和他的合作伙伴周澤青剛從青島送蛋返回。“6時許就出發了,共送了300多個雞蛋和幾隻雞。”尹志欽抹了一把汗笑著跟記者說,當天的收成還算可觀,銷售額近一千元。尹志欽就是那個回家做“賣蛋郎”的武漢大學畢業生。記者瞭解到,尹志欽是一名90後,黃島區六汪鎮人。他是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2013屆畢業生,出身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他,本來可以跟同學一樣,進入房地產公司從事測繪、投資管理等工作。但大學時代,擔任過網際網路社團產品經理的他,卻對網際網路行業情有獨鍾。大四那一年,在經過了層層選拔後,尹志欽拿到了進入行業巨頭百度工作的機會。

  面對這樣很多人豔羨的工作,尹志欽卻有些遲疑。“百度推崇的是工程師文化,而我所在的崗位,並不涉及技術。”在反覆考量後,他最終選擇了自己同樣感興趣的電子商務行業,進入一家知名物流公司。“我在大學時候,就注意到很多城裡人來村裡買土雞蛋,到了過年過節,還有人開著車來買雞買羊。”雖然有穩定工作,但是他仍然放不下自己創業的念頭,今年3月份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掉別人眼中的好工作,回到黃島區六汪鎮的老家,決心做一個天天跟雞蛋打交道的“農夫”。“沒意思,上班沒激情,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鄉下收雞蛋賣到城裡

  “很多城裡人專門開車去農村買土雞蛋,卻因為摻假買不到優質產品。”種種食品安全問題也讓他看到市民對優質雞蛋的需求,於是他便與發小周澤青開始了創業路。“實施前,我們利用一個月時間轉遍了黃島區所有的山。”為了找到合適的蛋源,兩人的腿都跑細了。隨後藉由網際網路宣傳,推廣自己的山雞蛋和土雞蛋。一開始親戚、朋友捧場,後來又把他們的朋友介紹過來,尹志欽賣的雞蛋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

  為了保證新鮮度,他都是採用客戶先下單 ,再去農戶家收雞蛋,收完後進城配送的方式 。在尹志欽那裡,山雞蛋的價格大概為每個 2.2元左右,土雞蛋則為一個1.8元,雖然價格比普通雞蛋貴一倍,但還是有一些客戶很中意。“市場上有些說是土雞蛋,但那個價格一看就是假的,微信和微博的銷售核心就是信任,很多客戶連問都不問,直接就願意下訂單。”尹志欽說,作為年輕人創業,很多陌生人的信任顯得尤為可貴,有一個客戶短短半個月下了4次訂單,每次都買40個雞蛋,這讓尹志欽有了被信任的感覺。訂單越來越多,尹志欽忙的時候往往從早上6時出門,天黑才回家。

  對創業滿懷信心

  創業之初沒有交通工具,所有的雞蛋都靠尹志欽和自己的小夥伴進城配送,公交車成了他們的物流工具。客戶遍佈青島市區和黃島新區,最累的一次,尹志欽坐了300多站公交,才把幾單全部送完。“那幾天客戶比較少,我們就跟客戶商量,能不能攢個兩三天,然後集中配送,他們也都很理解。”攢了六七個訂單後,早上7時,尹志欽和同事同時出門,開始往市內送雞蛋。先坐農用車從村裡到達鎮上,然後轉公交到黃島,過隧道到市區,再一趟趟轉車。

  “來回倒了好多次車,有的時間銜接不好,車次比較少的情況,需要等上很長時間。”回憶起那天的經歷,尹志欽說自己回到家腿都有些站不住,坐公交車坐到屁股疼,晚上坐到黃島之後,甚至已經沒有公交車回家,幸虧聯絡到了一名順路的老鄉,才搭車回到了家。現在為了方便配送,尹志欽購進了一輛二手車,方便他進城送貨,隨著客戶的增多,從開始一天只能賣40多個蛋,到現在一天銷售額達千元。雖然放棄了穩定的工作,但迴歸田園,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鄉,尹志欽覺得心裡格外踏實。他說,自己想在新區發展下去,他相信自己的土雞蛋會越賣越好。

  案例2:張正全:“富二代”回農村創業養蝦 年收入500萬

  夏天,重慶市合川區太以及鎮沙金村,天氣異樣悶熱。27歲的張正全以及工人一道,正忙著將一張張捕滿鮮蝦的網從蝦池裡撈上來,再裝上車。“這麼悶熱,但願不要下雨,否則,這些蝦就運不出去了,如果雨下大了,又像上次那樣,就慘了。”張正全有些耽憂地望著天,豆大的汗珠一串串地從臉上淌下。

  左近村民們都很奇怪,這個“80後”的年青人,為啥子要放著城裡的好日子,來這裡吃這類苦。

  軍旅人生,讓“公子哥”變了樣

  張正全家在沙坪壩,在周圍朋友眼中,他是“富二代”,父母做了30多年海產品生意,優勝的人生前提讓張正全這輩子哪怕不工作,也會衣食無憂,朋友們常開玩笑叫他“張公子”。

  2003年,父親張佐明將高中畢業的張正全送進了部隊,退伍後不久,張正全驟然對父親說想在重慶自我弄個海蝦養殖場。儘管兒子的設法讓張佐明既詫異,又欣慰,但他其實不放心:“他沒吃過苦,我耽心他幹不好。”

  較了幾個月的勁,張正全終究說服了父母,專程到福建考察學習了海蝦淡養技術。2011年,父母幫他投入了近1000萬元,在合川區太以及鎮沙金村建成為了重慶傲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張正全流轉了260畝土地,平整後建起了20多口蝦池。又從沿海空運來基圍蝦苗以及海水,再就地逐步淡化飼養。目前在重慶市,用這類技術養蝦的,只有兩家。張正全恰是看中了這一產業的市場前景。

  張正全說,是3年部隊人生扭轉了他:“我不能一生啃老,自我的未來得靠自我雙手努力。”

  不怕吃苦,就怕總是下雨

  就這樣,張正全一個人來到偏遠的沙金村,租了一間民房,開始了以及以往完整不同的人生。每一天,他都以及聘用的農民工一塊兒,頂著酷寒酷暑在工地上忙活著,有時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兩年下來,張正全白淨的面板變得漆黑,人也瘦了一大圈。

  才到太以及時,張正全很不習氣,這裡沒有鬧市的燈紅酒綠,沒有舒適的家。對他來講,更難捱的是孤單。“之前晚上往往以及朋友一塊兒出去飲酒唱歌,可現在這裡,晚上只能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愣。還好,現在漸漸適應了。”張正全說他不怕吃苦,就怕總是下雨。

  蝦場位於涪江邊上,張正全當初選擇這裡,就是看中了涪江優良的水源,可恰是這條涪江,讓他連續兩年遭受了巨大損失。

  去年7月以及前不久的暴雨讓涪江水位上漲,漫進了蝦池,蝦以及大閘蟹跑了許多:“每一次損失都在20萬元以上。”張正全說,他打算拉網,或者將蝦池堤壩抬高加固,否則年年都會因而遭受損失。

  對張正全來講,下雨還會呈現一個問題。“蝦場到太以及場鎮其實不遠,可有一段約1千米長的陡坡土路,一下雨,運蝦車根本出不去。”令他欣慰的是,目前當地政府正在斟酌硬化這段路。

  他學到的,不單單是如何創業

  張正全請了十多個當地農民工,蝦場閒時,還將他們介紹到其父位於渝北三亞灣海鮮市場的餐館幫忙。

  “張老闆人好,隨以及,一天80—100元的工資,從不拖欠。而且咱們每一天只工作8小時,超越時間,還另算加班費。”左近農民周純友說,蝦場建起後,他以及好幾個村民都再也不外出打工,到這裡掙錢來了。

  目前,張正全的蝦場每一年可產兩季,每一季蝦飼養約3個月便可上市,年產量60多噸,年收入500萬元。

  “銷路不愁,價格也能夠,每一斤都在35元以上,只是這些蝦池一年總有約半年時間閒著。”張正全說如果蓋上大棚,安裝鍋爐加熱,冬天也可養蝦,便可實現一年3季。但這需要更龐大的資金,張正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等自我掙了錢,再擴充套件範圍、改良設施吧。還得將父母為我提供的成本還上。”

  “部隊人生讓我明白了,好人生要憑自我的雙手去首創。這兩年養蝦閱歷讓我知道了農村、明白了掙錢的不容易,這或者許是我這兩年最大的收成吧!”張正全說。
 

個人淘寶創業計劃書
免費網路創業解讀
相關知識
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故事
返鄉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
農村成功緻富創業故事
在農村養殖起家創業故事
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經歷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經歷
農村網際網路創業故事
農村網路創業故事
女性網際網路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