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經營
企業應該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修正自己的業務定位,並形成可實施的各業務職能的策略和績效標準,以此來牽引公司的業務和運作。
在企業經營中中,我們只要恪守住:
1.充分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體驗過海底撈服務的人都會好奇,為什麼他們的員工都像打了雞血似的激情投入;知曉華為的人也都感到他們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道理只有一個:以客戶和經營為導向的公司,會從指令式告訴員工幹什麼轉向激發員工主動幹好的模式。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被激發出來,那是無窮的力量。所以,我們在灰度管理中有所不為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有所為:建立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的機制。海底撈“雙手改變命運”的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績效機理,華為“工者有其股,讓幾萬知識分子出身的員工持股”正是他們持續成長的動力。只要我們敢於相信員工的力量,激發他們,就會產生出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2.不斷強化核心能力建設。在同質化競爭越演越烈的今天,只有那些對客戶重要而我們又能做的很好的,才能稱之為核心能力,小米的使用者參與、京東的極致半天送達、蘋果的愛不釋手、海底撈的變態式服務,都是圍繞顧客的痛點在強化著各自品牌的核心競爭能力。一旦這個能力形成,競爭的門檻也就無形被提高,經營的優勢也就被無限放大了。
在戰略和績效的拉動下,為了確保公司上下不會為了追求業績而違背商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可以通過統一核心價值觀,用企業文化的底線思維來規範大家的行為,推動相攜同行。
這一拉一推便構成了企業經營的一天一地。天地之間,只要有利於“以客戶為中心”、“充分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構建企業核心能力”這三個準則,一切皆可以簡化,皆可以放權,皆可以模糊和妥協
的“天”?
沸沸揚揚的網際網路思維,其本質仍是使用者思維,“得使用者者得天下”。德魯克早就講過“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但在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小企業要想贏得顧客,只有不斷細分市場,找到那個能深刻理解使用者痛點的市場,並能提供極致到令顧客尖叫的產品與服務時,我們才能有競爭優勢,這便是企業的業務戰略定位與規劃。
所以迴歸經營的企業得把專注點放在這裡。如一家做兒童家居的企業,在細分3~6歲兒童臥室家居購買者時,察覺到這個消費群體購買行為背後實質是孩子與父母的分房問題,是3歲孩子開始形成獨立人格的關鍵成長階段的問題,於是便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為“兒童分房專家”,便有了動漫家居、0甲醛排放等令人尖叫的產品特色。
戰略是幹出來的,所以要想戰略能被有效達成,我們必須將戰略轉換成一個一個職能的策略。只有策略才能被各業務部門準確地理解與執行。比如說一家定位“讓顧客天天吃到野生海鮮”的企業,要使該戰略落地,便制定瞭如下職能策略:採購必須轉換成海邊源頭採購和全球採購,研發必須根據採購品種快速確定烹飪方法和配方,營銷必須能快速調整選單和主動銷售。這樣的公司運作才可以讓我們的戰略煥發出實效與威力。
戰略的執行同時又要不斷被考量,被評估,進而被修正。所以將戰略目標轉換成績效,同時賦予每個人以清晰方向與評價標準,這便是戰略生效的另一砝碼。難怪IBM能一直卓越,其中覆蓋全球40多萬人的PBC個人業績承諾,就是為每個員工賦予清晰的業績目標,並以此為標準來評價、考核與激勵員工的行為。
的“地”?
績效導向的經營,確實面臨著有人見利忘義、違背道德的風險。“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推動”便是最有效的措施。建立統一的核心價值觀,並將價值觀轉換成文化能力模型和行為特徵。據此展開員工的價值觀評價,並以此來衡量業績的達成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標準,不失為一套簡化而又有效的方法。聯想的“紅線”管理、阿里巴巴的價值觀考核、華為的自我批判就是這種“底線”思維的現身說法和最佳實踐。
各國的管理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