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負利率政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所謂的負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將名義利率降至0%以下。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負利率政策是什麼

  一、?

  所謂的負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將名義利率降至0%以下,現有的負利率政策並非指普通民眾與企業在民間銀行的存款利率變為負數,而是指民間銀行存入央行的準備金利率轉為負數,民間銀行將資金存入央行,反而需要向央行支付利息,央行期待藉此促使資金轉向民間企業融資和有價證券購買。負利率政策意在將央行提供的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

  央行向銀行徵費並不代表銀行可以將全數的負利率轉嫁到顧客身上,銀行和顧客如何分擔這筆費用,要看雙方供求彈性***例如,銀行轉嫁成本的首要目標,是不容易調走現金的大客戶***。

  二、負利率政策效果如何?

  實行負利率有三個相關的原因:匯率太強、通脹太低,經濟太弱。決定經濟行為的,不是央行可以間接影響的名義利率,而是實質利率。名義利率大約等於實質利率加上通脹。當通脹接近零甚至輕微通縮時,即便名義利率是零,實質利率仍可能是零或以上。當通脹不變,要減低實質利率鼓勵消費投資,就唯有將名義利率推向負數。

  當利率下跌到0時,現金跟債權沒有太大差別,市民只會持有現金,銀行印多少紙幣,市民就持有多少紙幣,貨幣政策失去了功效,這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從理論上講,實施負利率,有助於突破貨幣政策的零利率下限約束,走出所謂“流動性陷阱”;有助於順應潛在經濟增長下降、自然利率下行的趨勢,進一步實施經濟刺激。

  但也有人認為,負利率對經濟的幫助並沒有想象的大。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實施負利率的國家出現了經濟增長和通脹的明顯改善。結構性的問題要靠結構性的政策來解決,過度依靠貨幣刺激,反而可能削弱結構調整的動力,甚至進一步惡化結構性問題。

  全球經濟面對的是增長、通脹、利率皆低的“三低”現象。負利率的直接目的,是迫使資本過剩的銀行多多借錢出去,鼓勵投資。利率是貸款的價格;價格低,除了因為央行全力放水增加供應,也因為投資意欲低而缺乏需求。經濟增長低,不能只看需求,也要考慮生產力加幅緩慢的供應因素。問題是,投資機會、科技創新、人力資本等,跟貨幣政策沒有明顯關係,不是放水***向市場挹注資本***就可以改善的問題,重要的反而是政府減少無謂監管、提高效率。貨幣政策非“失去效用”,也非“招數盡出”,只是全球經濟面對的問題已超出政策的有效範圍而已。

  央行會推行負利率政策嗎

  自2009年瑞典央行正式實行負利率以來,到2014年負利率政策已提上了各國央行議程。最近,各國央行就是否實行負利率產生了廣泛討論。

  其結果莫衷一是,爭議頗多:有人認為負利率有助於緩解銀行信貸收縮、抵禦通縮風險和穩定匯率;也有人認為負利率給金融市場尤其是銀行業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不利於金融穩定。

  而從目前看,實行負利率國家的目的和成效各有區別,如西歐的丹麥和瑞士實施負利率的目標是穩定匯率;歐央行和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則是為了刺激銀行積極放貸,緩解國內通縮壓力。且這些實行負利率國家中,有的在刺激信貸、消費和就業及走出經濟低迷狀態方面,的確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效果卻並不明顯。因此,對是否實行負利率存在爭議,相當正常。

  所謂負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對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及超額準備金實行負利率政策,並不是說銀行對普通儲戶會收取利息費用。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金融經濟狀態決定央行不宜推行負利率政策,其理由有兩方面:

  第一,負利率政策理論共識與我國金融經濟現實存在較大差距,決定我國不宜盲目實施。一般認為低利率通過對銀行持有現金的懲罰,鼓勵銀行放貸,可以刺激企業與個人借貸,促進消費與投資,進而刺激經濟。但目前,負利率理論不僅不適用於中國,且與中國客觀經濟現實相反。眾所周知,決定信貸增長要取決於銀行放貸意願、企業或客戶有效信貸需求及投資收益等三方面因素,而目前我國在這三方面都不具有優勢。一方面,我國近年來市場並不缺乏流動性,銀行信貸投放也是一路高歌猛進。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上半年金融資料看,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6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0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0%;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01.49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53萬億元,同比多增9671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47.94萬億元,同比增長12.3%。這些資料說明,金融業為穩增長在信貸投放上已發揮到了極致。但隨著目前世界經濟頹勢及中國經濟繼續位於下行區間,想通過負利率刺激銀行信貸的打算或難以實現,因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不景氣,銀行對其放貸意願不強;且企業投資回報低,貸款意願也呈下降趨勢,導致有效信貸需求嚴重不足。同時,因為投資回報過低,民間投資意願也降到了近年來冰點,都引起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和極大擔憂。

  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沒有實質性回暖,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反彈,銀行盈利水平已從前幾年的兩位數降到現實的個位數甚至是負數,商業銀行既要考慮收益覆蓋成本,更要防範信貸風險,無法做到兩全其美。在這樣的一種經濟金融狀態下,若對商業銀行實行負利率,意圖“迫使”商業銀行繼續加大信貸投放,不僅不現實,且只會把商業銀行逼進經營死衚衕,加劇潛在金融危機。

  因為,在當前存款利率即將全面市場化語境下,銀行在存款上擁有強勢定價權的優勢正在喪失,且央行本身存款基準利率較低,存貸款利差不斷縮小;加之盈利能力下降,如果商業銀行無法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那麼就會通過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減少短期儲蓄,增加長期投資來消化。

  而要覆蓋向央行支付的利息,商業銀行又可能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轉嫁成本,也有可能去配置高風險、高收益的中長期信貸資產或將資金投向泡沫虛擬經濟產業領域來彌補被侵蝕的利潤,增加投資資本的套利行為;而在當前經濟基本面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這樣反而會使我國銀行經營業績更加惡化,不利於金融穩定。

  第二,央行負利率會產生外溢效應,導致居民財富縮水,更不利於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實施。雖然負利率只限於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不直接涉及企事業單位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但由央行負利率誘發的外溢效應完全有可能產生,如果這樣會帶來嚴重金融經濟後果:

  一方面會降低銀行吸收存款的積極性,加之我國金融投資渠道狹窄,會迫使大量居民將資金參與到民間非法高利借貸或***活動,誘發金融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在信貸投放意願不強而又找不到好的資產配置方式情況下,吸引社會存款越多,存放央行存款越多,虧損就越大,久而久之會失去往日吸儲熱情和勁頭,喪失對居民儲蓄存款動力。

  另一方面,負利率又會助使商業銀行倒逼央行進一步降低居民儲蓄存款基準利率,甚至有可能對居民實行負利率。如果出現這種結局,不僅會侵蝕存款人財富,使佔絕大多數普通民眾的財富遭遇縮水之虞,更會加大社會財富“馬太效應”,使中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同時,財富的縮減有可能導致居民消費需求下降,影響擴大內需政策實施,會抵消負利率政策擴大總需求的初衷。此外,不利於存款創造和實體經濟融資。因為一旦居民存款也實施負利率,居民會大量持有現金,導致貨幣乘數下降,進一步削弱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功能,又反過來削弱銀行信貸擴張功能。
 

負利率政策為何不宜推行
負利率時代該怎樣做
相關知識
什麼是負利率政策
什麼是負利率時代
什麼是負利率
負利率政策的負面作用有哪些
股票什麼是勝利率
負利率政策為何不宜推行
利率政策是什麼
什麼是股利政策
什麼是積極財政政策
什麼是電阻率電阻率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