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創業艱辛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在創業過程中,如果說壓力,我認為選擇什麼不做是非常大的壓力。在商業的策略上,不是決定不做什麼,而是做什麼。看看那些創業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創業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甘肅一農村婦女的電商創業故事

  王芳芳, 一位農村婦女的創業故事

  王芳芳,甘肅省成縣索池鄉大草灣村一位普通農村婦女,過去在縣城從事服裝生意,2013年她放棄原有生意,在網上開辦了成縣雲霧山土特產館,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幫助鄉親宣傳和營銷農特產品,走出了一條由傳統產業向新電商農特產品的成功轉型之路。至目前,該網店信用已經成為五星級誠信網店,銷售當地核桃、土蜂蜜、松子等農特產品金額達到10餘萬元,使家鄉大山溝裡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子商務走向了全國各地,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也為自己走出了致富之路,並多次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關懷和視察,成了遠近有名的農村婦女創業成功典型。

  不懂就學,在挫折中磨礪創業意志

  最初,她作為一名農村婦女,王芳芳對電腦並不熟悉,更談不上使用微博、微信了,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買賣東西?這一切對她都是陌生的。在2013年成縣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期,她憑著自己一點QQ聊天上網的經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別人給自己註冊了新浪微博,便開始自己的新媒體與電商之路。

  “第一筆交易是通過微博給廣東的顧客發了10斤蜂蜜和20斤松仁,但當時自己還沒有網店,也不會使用支付寶,然而這位顧客對我非常信任,通過銀行賬號給我匯錢,第二天我就認真地挑選優質的松仁和蜂蜜發給了客戶。客戶收到後對我們的農產品讚不絕口,通過哪筆交易,讓我認識了電子商務的可行性,更加增加了我的創業的信心,隨後就開始向身邊開網店的朋友學習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如何利用微博和微信來做營銷。”王芳芳回憶說。

  然而,後來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比如對電腦知識的不熟悉、網店圖片做的不美觀,無人問津;不懂得如何去做營銷,農產品在物流運輸中出現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她曾經一度想過要放棄。但就在要放棄時,她反覆問自己:難道這點困難就難倒你了嗎?晚上思來想去,不能輕言就放棄。在丈夫、朋友的支援下,她參加了成縣政府主辦的網店培訓班,瞭解了電子商務有關知識,掌握了網路營銷的基本常識

  永不言棄,在奮鬥中描繪創業藍圖

  創業的道路是曲折和艱辛的,王芳芳也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道路上一路走了過來。初期,首先遇到的是產品物流問題,對於生鮮農產品來說,要保持它的新鮮性和時令性,從田間摘採到客戶手裡,不能超過48小時,由於當地交通不便,往往新鮮的櫻桃、杏子等可口的農產品到達顧客手裡的時候已經不再新鮮、甚至會出現不能吃的狀況,如何解決物流的問題?成了制約生鮮農特產品銷售的主要問題。看到農民手中的新鮮農產品不能及時地銷售,她有時吃不好,睡不著,就在此時,她曾經運用的微博開拓了她的思路,在微博上進行呼籲和求助,終於開創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即對於時令性較強的櫻桃、杏子等農產品,積極與其他網路銷售平臺合作,將銷售的中心放到周邊的蘭州、西安等城市,採取預訂,確保採摘、物流、送到客戶手中不超過48小時的快速銷售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物流這個制約因素,而且通過與其他網路平臺的合作提高了網店的知名度和銷售額。

  通過這種有效模式,今年5月份她累計幫助當地群眾銷售鮮櫻桃1000多筆,銷售金額達到10萬元以上。使當地櫻桃很快暢銷一空,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解決了農產品買賣難題。同時,她的上門收購服務讓當地農民足不出戶就變賣了農特產品,既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又真正幫助農民得到了實惠,讓自己豐富了銷售經歷和營銷思路。

  然而她並沒有侷限於獲得的滿足感,當她聽說成縣籍的畫家姚屹東在省城蘭州美術館要舉辦畫展時,她積極與對方聯絡,免費為畫展提供了“雲霧芳果”系列家鄉農特產品,成功將家鄉農產特品推向了省城文化市場,實現了銷售的多渠道,為家鄉的農產品也添上藝術的色彩。

  感恩鄉親,在回報中分享成功的喜悅

  王芳芳雖然取得了一點成功,但她沒有忘記當地父老鄉親,沒有忘記關心她、幫助她的當地黨委、政府,沒有忘記社會的支援。2014年6月,她與合作伙伴一起拿出6000多元為成縣索池鄉寨子小學的孩子們購置了書包、文具和圖書等學習用品。同時,她也加入了成縣當地的民間愛心機構--成縣愛心聯盟,經常幫助那些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正是這樣一種情懷,更加讓她堅信一定要帶給大家更多無汙染、純天然的農家產品,幫助身邊更多困難的人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王芳芳的成功創業,為全縣乃至全市廣大農村婦女、青年開展電子商務、勤勞致富樹立了榜樣。她是廣大農村青年就地致富和轉移致富的模範和榜樣,是全縣農村婦女、青年中具有新時代精神的佼佼者。她的創業事蹟也必將對進一步推動全縣電子商務的發展,幫助當地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助推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

  生態跑豬養殖創業,生豬養殖戶教你農村致富的創業經

  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豬一直都是被圈養的,有人見過在山上放養的豬嘛?恐怕很少人說見過。今天我們分享的這個農村創業故事裡,生豬養殖戶張永安告訴你什麼是“生態跑豬”。

  張永安搞養殖業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先後曾養過雞鴨魚,甚至飼養過野豬。這幾年來,由於市場行情不行,生豬的價格忽高忽低,忽上忽下,難以掌控的很。張永安的豬場也經歷了大起大落,一直以來,養殖業也沒掙到多少錢,家境也不十分的富餘,2010年對於他來說,是個巨大的轉折點,一次經歷,讓他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養殖觀念。

  張永安自述生態跑豬創業經歷:“我們這裡養豬都是圈在欄裡養的,一天我發現一個農戶把豬和牛羊一樣,一起放養。長大以後,肉非常非常的好吃,我覺得這個可以嘗試,所以我就把這個豬放到山上去。我稱之為跑豬。”

  當時基本上養殖戶家裡面的豬舍都是建在平地上的,然而張永安卻把豬舍建在了400多米的半山腰上。豬舍一年四季都是大門敞開,100多頭生豬就這樣散養在山林裡面,任由它們在樹林中悠哉悠哉的遊玩,覓食。80多畝的山林就是它們生長的天堂。

  何為跑豬,顧名思義,就是常年在山林之中奔跑覓食,白天吃植物的樹根樹葉。它在山林中奔跑,每天都在不斷地運動,脂肪被消耗不少,肥肉就少了,身上的肉自然就長的比較的結實。跑豬,跑豬,這樣才符合跑豬的習性嘛,張永安如是說。其實這和人運動是一樣的道理!

  沒想到的是,在山上面放養習慣了的這批豬,白天撒了歡的在山林中吃喝玩樂,晚上卻還能自覺的主動回豬舍裡睡覺。放養一段時間後,張永安驚奇的發現,這批放養的豬由於每天在山林中相互奔跑追逐,身上的肥膘肉不見了,整個豬身上全是腱子肉。長時間在山裡的風吹日晒,細皮也漸漸消失了,全身披上了厚厚的保護皮。這一發現,讓張永安樂壞了,他沒想到,把豬當牛羊一樣的放養,居然養出來的豬的品質這麼的優良。於是他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很很響亮很形象的名字——“跑豬”。

  去年,託人把豬肉弄到了武漢超市裡去賣,大受歡迎,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就衝著好吃,又做了精包裝作為送禮的禮品,好多人買了送禮,這樣巨大的市場一下子就被打開了。雖說這跑豬的市場銷路解決了,市場不愁。可是由於豬的活動量大,吃的全是自然的食物,沒吃一些人工飼料,這豬的生長週期自然也就增加了。以前肉豬的生長週期在4個多月左右,現在要用10個月到1年的時間。週期這麼長,這可咋掙錢呢?

  張永安算了一筆賬:圈養的豬,每頭的飼料成本應該在900元到1000元左右,跑豬吃的是山裡的樹葉,野果,喝的是溪水,到100斤以後才補充精料,成本大約在600元左右,飼養的人工費也節省了。每頭跑豬的價格能多賣出去2000多塊錢左右,摺合所有的花費能多收入500元左右,比起多餵養半年的時間要划算的多了。而且跑豬的銷路不用愁,還可以按定單養殖,需要多少養多少,不擔心賣不出去,可控性很高。

  2013年,張永安和武漢的一家公司簽訂了500頭豬的大合同,準備把跑豬養大了賣給他們,可是自己又養不了那麼多頭跑豬,於是乎跑豬專業合作社就自此誕生了,現在正準備把合作社的規模再擴大一些。張永安說,他去年養殖跑豬的收入在20多萬元,今年的這批跑豬按合同的價格預期能夠收入50萬元,每頭豬能掙到1000塊左右,比圈養的豬每頭要多掙50%的利潤呢。

一個人創業的艱辛事蹟
創業歷程及感悟
相關知識
一個人創業艱辛的故事
女人創業成功的故事
窮人創業致富的故事
殘疾人創業致富的故事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精選
年輕人創業典範的故事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優選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經典
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故事
大學生創業艱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