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蝕地貌怎麼形成的
你對冰蝕地貌有多少了解?由冰川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形態。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冰蝕地貌的相關知識。
由冰川所挾帶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動過程中象磨石一樣不斷銼磨冰床。由於 冰川本身各部分的運動速度不同***表面快、底部慢、中間快、兩側慢***。冰川所攜帶的碎屑物的運動速度也有差別,它們彼此之間也會互磨。刨蝕的結果使冰川 礫石和冰床表面產生冰擦痕和磨光面。
由此形成了冰蝕地貌。
冰蝕地貌之冰斗
是山嶽冰川最典型的冰蝕地貌,冰斗位於冰川的上部,呈半圓形的劇場形狀或圈椅狀,三面環以陡峭的巖壁,開口處為一高起的巖檻,冰斗底部是一個窪地。
冰斗主要是在過去山坡凹處河源集水盆地等窪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窪地內積雪成冰,周圍基岩受到凍融風化作用而凍裂破碎,冰川運動時把這些崩解物質從窪地中搬走,從而在冰川與窪地的崖壁之間,形成源頭裂隙。以後冰雪又充填裂隙,經凍融風化產生的碎屑物又被運動的冰川帶走。
這種過程反覆進行,巖壁不斷被侵蝕後退,窪地逐漸擴大。同時窪地底部由於冰雪的壓力和侵蝕,也被蝕低加深,原來是小型的積雪窪地,便發展成為圈椅狀的冰斗。
山地冰川源頭的漏斗狀聚冰盆地。是寒凍風化、冰緣作用和冰川挖掘共同營造的結果。其底部較深,四周巖壁陡立,一側冰川出口處有高起的冰檻。與淺盆狀的雪蝕凹地明顯不同。冰斗的形成與雪蝕作用有關,其前身往往是雪蝕凹地。
因雪線附近常年積雪,雪的補給豐富、冰斗均分佈於雪線附近,故冰斗的分佈高度,在同一地區都是大致相同的,並且均勻地向某一方向變化***升高或降低***。不同時期形成的冰斗高度,隨雪線高度不同而異。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層排列的現象。這是鑑別古雪線的位置及其變化的主要證據之一。雪蝕凹地同積雪有關,而雪線的存在與山地地形條件和坡向有關,故它們的分佈是不規則的。
冰蝕地貌之刀脊和角峰
隨著冰斗的不斷擴大,鬥壁後退,相鄰冰斗間的嶺脊逐漸變成刀刃狀山脊,稱為刃脊。幾個冰斗所夾峙的山峰逐漸變成尖銳的金字塔形角峰。
相關閱讀:
冰蝕作用的原理
冰川活動破壞組成 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稱刨蝕作用。 冰蝕包括掘蝕和 磨蝕兩種作用方式,而幾乎沒有溶蝕作用。冰床附近的冰體因受擠壓,融點降低融化成水,滲入下伏冰床的裂隙或孔隙中,水體因壓力降低而凍結。
隨冰體和融水的反覆融化和凍結,它們的體積反覆收縮和膨脹,致使組成冰床的基岩或土體發生崩解。崩解的碎屑***包括原來的碎屑***又會被再凍結,併入冰川中,並隨冰川遷移。以後新鮮冰床繼續重複遭受上述作用,不斷加深拓寬,這種作用稱為掘蝕。
發育於降水量充沛的海洋性氣候下的溫冰川***海洋性冰川***和發育於降水量小的大陸性氣候下的冷冰川***大陸性冰川***,掘蝕作用的強度有明顯差異。前者的溫度以接近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充沛,掘蝕作用特別強烈;後者的溫度以低於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貧乏,掘蝕作用極弱。
此外,冰川在運動途中,因自身產生的強大擠壓力,所挾帶的岩屑對冰床進行研磨,使基岩床面和岩屑都遭受磨損,這種作用稱為 磨蝕。因溫冰川的掘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其底部挾帶的岩屑較多,此外,它可沿冰床滑動,所以溫冰川的磨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
冰蝕作用可以塑造出一系列特殊地貌。在 山嶽冰川地區最常見的冰蝕地貌有: 橫剖面呈U型的冰川穀,狀如圍椅的冰斗,金字塔形的角峰,山脊薄如刀刃的刃脊,光滑平整並具有多組刻痕的冰溜面,以及狀似伏於地面的羊背的 羊背石等。
冰凌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