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寶寶發燒如何護理怎麼辦
夏天已經不知不覺中來到,面對夏季出生的寶寶,新手父母在欣喜之外難免有些為難,夏天寶寶發燒是怎麼回事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夏天寶寶發燒如何護理以及寶寶夏天發燒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寶寶發燒的三大元凶
夏季突然高燒應特別注意傳染病的發生,並及時上醫院診斷。最常見的傳染病有以下三種:
流行性乙型腦炎
夏季最為凶險的傳染病之一,病原體是一種嗜神經性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吸血來傳播的,多為10歲以下的寶寶。
急性中毒型菌痢
細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痢疾桿菌,主要表現有發燒、腹痛腹瀉和解膿血便的症狀。在細菌性痢疾中有一種稱為中毒型菌痢,多見2-7歲的寶寶。
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多因水源汙染而引起區域性流行。傷寒病主要表現有持續高熱、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還有肝脾腫大、面板出現玫瑰疹、腹脹腹瀉等表現。夏秋季如發燒持續1周以上的寶寶應請醫生詳細檢查是否傷寒所致。
夏天寶寶發燒如何護理,解答
合理使用空調
夏天寶寶發燒時,可以使用空調,但不要溫度過低,維持房間溫度在25℃~27℃之間,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孩子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戰,則要加蓋毛毯。
勤測體溫
寶寶低燒時,體溫最好每4小時測一次;而高燒的每1—2小時測一次;如果在醫生指導下,用了退熱藥後,過40分鐘測體溫,以觀察藥效。
注意觀察病情
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如果孩子腹瀉,可留大便標本做化驗;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並與醫生聯絡。如果孩子心情煩躁,可通過講故事等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儘量不要讓孩子在發燒期間玩耍,以減少體能消耗。
及時就醫
寶寶體溫超過38.5℃,應及時帶孩子就醫,不宜耽誤病情。如果孩子高燒反覆不退,孩子精神萎靡、臉色蒼白、反應差、哭起來不易安撫、不斷呻吟、哭聲弱等等,更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減少衣物
寶寶發燒時,需要散發熱量才能夠快速退熱。因此,居室要開窗通氣,解開頸部釦子,必要時應減少衣物或者被子,促進散熱,不宜捂汗。如果發現小孩有出汗現象,應該及時為孩子擦去汗水。
補充大量水分
寶寶夏天發燒時,要讓孩子安靜躺下休息,多喝白開水。一方面可以促進體內的代謝,排出毒素;另一方面大量補充水分可以利尿,也能帶走部分熱量助於退熱。
物理降溫
寶寶夏天發燒時,家長可採取物理降溫,因嬰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高熱時易出現抽風反應。可先將寶寶衣服解開,用冷水或冰袋敷頭,體溫過高可以溫水洗澡或溫水擦浴。水溫控制在33~36℃為宜。保持孩子面板的溼潤,面板上的水分能夠幫孩子散發熱氣。
飲食護理
孩子發燒時營養物質和水分消耗增多,但因為其消化功能也有所減退,應當適當減少飲食,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漿、米糊、麵條湯、餛飩、雞蛋等。儘量多給孩子喂水,如糖水、果汁、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也有利於細菌病毒的排洩。
寶寶夏天發燒怎麼辦,解答
頭部冷溼敷
將毛巾放入普通冷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在患者的前額部或者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最好準備兩條毛巾,每3~5分鐘更換一次;於冷溼敷後30分鐘測量體溫,當體溫下降到38℃以下時,則停止使用。
退熱貼
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其退熱效果一般,並不像廣告誇大的效果。在寶寶額頭貼上一貼,寶寶頭部會舒服一點,家長的心也會舒服一些。但也是有益無害。
發燒39℃就醫
寶寶體溫超過39℃應立即就醫。另外,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若高燒反覆不退,孩子精神萎靡、臉色蒼白、反應差、哭起來不易安撫、不斷呻吟、哭聲弱等等,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另外,6個月以下小兒高熱時,應及時就醫,不宜在家服退熱藥。
補充足夠的水分
寶寶發燒時,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多喝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避免脫水。而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又可以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所以,不停的喝水,也是退燒方式。
減少衣物或被子
小孩發燒時,需要散發熱量才能夠快速退熱。因此,居室要開窗通氣,解開頸部釦子,減少衣物或者被子,促進散熱,不宜捂汗,必要時用空調調節一下室內的溫度,但不要用風直吹。如果發現小孩有出汗現象,應該及時為孩子擦去汗水。
發燒38.5℃以下物理降溫
如果小兒發燒溫度在38.5℃以下時,不需要太過緊張,這時可以利用物理降溫,往往退燒效果明顯。
溫水擦浴
溫水擦浴是通過蒸發和傳導作用促進機體散熱達到降溫。方法是:將門窗關好,不可有對流風或直吹風,室溫控制在24-26℃。準備一盆32-34℃的溫水,水量以淹沒軀幹為宜,托起孩子,坐於盆中,給孩子洗個溫水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完畢後,快速擦乾身體,穿好衣物,半小時後測量體溫。也可直接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促進散熱。
用什麼洗衣服去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