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栽培馬鈴薯模式創新好處多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2日

  馬鈴薯生長期很短,管理較簡單,而經濟效益較高,是很多馬鈴薯產區菜農喜愛的作物。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時下正是廣西免耕馬鈴薯收穫的季節。在廣西武鳴縣雙橋鎮八橋村免耕馬鈴薯基地,經現場測產,免耕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5砂公斤,超過全國馬鈴薯平均畝產量的1.5倍以上。著名馬鈴薯專家孫慧生稱,廣西稻草覆蓋免耕栽培馬鈴薯,創新了我國馬鈴薯栽培新模式。

  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如平說,免耕馬鈴薯種植模式可以簡單地形容為“擺一擺、蓋一蓋、撿一撿”,就是播種時把種薯擺在地上,然後用8~10釐米厚的稻草覆蓋,收穫時翻開稻草撿起即可。這一創新種植模式,好處多多。

  一是省勞力,搶季節。免耕栽培馬鈴薯改變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種、中耕除草和深翻挖薯等傳統意義上“精耕細作”模式,比常規耕種畝省6~8個工時,節本降耗150元。同時,可以做到晚稻田收割一塊,馬鈴薯隨即種植一塊,不影響次年水稻生產季節。

  二是抗性強,產量高。據廣西大學一項調查表明,免耕栽培馬鈴薯地表溫度比常規耕種高3~5℃,在南方地區長時間冰凍多雨天氣中,表現出較強的抗逆能力,加之通風透氣好,有利於薯塊形成和膨大,一般畝產比常規栽培高20%~40%。

  三是品質優,賣價好。免耕栽培馬鈴薯收穫無需使用農機具,不傷薯,且大小均勻,每公斤價格比常規種植提高0.2元左右,每畝可增收200元以上。

  四是增地力,促環保。免耕栽培馬鈴薯所用的稻草及收穫後的莖葉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促進稻田生態環境良性迴圈,避免了過去火燒稻草薯葉的汙染。

  馬鈴薯的烹飪方法

  新馬鈴薯燉煮,老馬鈴薯烹炒。新鮮馬鈴薯口感細嫩稠滑,容易做熟。由於其水分多、糖分多、膠黏性較好,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燉燒菜等;而老馬鈴薯相比新馬鈴薯,在營養上沒有很大差異,但水分減少,口感爽脆,下鍋後不會發生新馬鈴薯那樣易黏鍋、易糊的現象,適合烹炒。

  削皮,只需去掉薄薄一層。馬鈴薯皮下面的汁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所以削皮時只削掉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用鋼絲球輕搓馬鈴薯表面,很輕鬆就能將外皮去掉薄薄一層,且不會損傷裡面的“馬鈴薯肉”。新馬鈴薯則可用冷熱水交替去皮,把馬鈴薯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換到冷水中,這樣也能很容易地去皮。

  切完馬上泡在水裡。馬鈴薯中含多酚氧化酶,在氧氣的作用下會發生褐變,從而影響馬鈴薯色澤。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切好的馬鈴薯應及時放在水裡,以防氧化變黑。在浸泡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醋,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褐變,二來能讓馬鈴薯口感脆爽、不黏不糊,三來能減少馬鈴薯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流失。需要提醒的是,馬鈴薯切完後最好馬上烹調,以防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小火燉容易熟。馬鈴薯用文火燉煮,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裡面卻是生的。另外大火燉,湯汁不斷翻滾會使馬鈴薯塊外面煮爛,更容易糊鍋。

  馬鈴薯泥帶皮蒸儲存營養。帶皮蒸的整馬鈴薯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營養的吃法。去皮蒸會讓水分更容易進入馬鈴薯中,這樣蒸出來的馬鈴薯水分太多,口感不好。另外,做馬鈴薯泥時也最好帶皮整個蒸熟後,再去皮搗製成泥。

  馬鈴薯燉排骨

  原料:馬鈴薯3個、排骨250克、鹽、醬油、老抽、糖少許、蒜頭8粒,八角1粒。

  做法:

  步驟1:馬鈴薯削皮切塊,或者用小模具壓成小人的形狀,排骨洗淨砍塊,用鹽、醬油稍微醃一下。

  步驟2:熱油鍋,把排骨倒下鍋炒一下,然後把排骨和馬鈴薯放到瓦煲。

  步驟3:倒適量熱水到瓦煲,燒開後放蒜頭和八角。

  步驟4:再放入排骨。

  步驟5:加點老抽入色。

  步驟6:小火燜十五到二十分鐘後,放些許糖調味,再煮幾分鐘就可以吃啦。

  營養價值: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馬鈴薯早就成為第二主食。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孕婦提供鈣質。

  推薦人群:備孕 孕期 月子/產後 兒童

  忌食人群:嬰兒


馬鈴薯貯期防萌芽的技巧有哪些
如何防除馬鈴薯田闊葉雜草
相關知識
免耕栽培馬鈴薯模式創新好處多
脫毒春馬鈴薯怎麼種植好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論文
淺談資訊時代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淺議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模式創新探索
物業管理企業營運模式創新
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
網路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
電子商務模式創新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