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的法律司法解釋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人會利用網路對他人進行誹謗,從而觸碰到誹謗罪,因此,誹謗罪也有相關的司法解釋。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誹謗罪的司法解釋,希望能幫到你們。

  誹謗罪的司法解釋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資訊網路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資訊網路上散佈的;

  ***二***將資訊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資訊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資訊網路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資訊網路上散佈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資訊網路上散佈,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第二條 利用資訊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資訊實際被點選、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三條 利用資訊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一***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二***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三***引發民族、宗教衝突的;

  ***四***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六***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七***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條 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資訊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資訊實際被點選、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第五條 利用資訊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資訊,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資訊,在資訊網路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資訊網路上散佈,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第六條 以在資訊網路上釋出、刪除等方式處理網路資訊為由,威脅、要挾他人,索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的規定,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通過資訊網路有償提供刪除資訊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資訊,通過資訊網路有償提供釋出資訊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一***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數額達到前款規定的數額五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第八條 明知他人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援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九條 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犯罪,同時又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的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的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資訊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條 本解釋所稱資訊網路,包括以計算機、電視機、固定電話機、行動電話機等電子裝置為終端的計算機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網、固定通訊網、行動通訊網等資訊網路,以及向公眾開放的區域網絡。

  誹謗罪賠償的財產規定

  1. 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侵害人的過錯程度是指侵害人進行侵權時的心理狀態。一般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在故意的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傷害一般要比過失情況下大得多。同時考慮到侵權人的主觀惡性,一般故意違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要比過失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要重。行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權利的時候一般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其主觀的惡性較大,因此承擔的責任要重一些。

  2. 侵害人的獲利情況。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以及精神損失的補償,同時也是對侵害人的一種懲罰,只有這樣才可以能夠達法的預防犯罪的目的。試想如果一個人以杜撰名人的隱私出版而賺錢,那麼必然會侵害受害人的名譽和隱私,對於這樣的侵權行為如果僅僅是要求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而沒有針對其所獲得的巨大收入一情節判處鉅額的賠償,那麼賠償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侵權方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這樣的事情以取得暴利。

  3. 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精神損害賠償既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和心理上補償也是對於侵權人的教育和懲罰,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必須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掌握一個度,才可以實現。對於處於社會弱勢的群體在發生這種行為是應該以較弱的處罰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對於社會中的強勢群體則應該處以較重的處罰。原因很簡單,只有對於強勢群體處以較重的處罰才可以真正達到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

  4. 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和後果。侵權行為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後果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樣的後果並不是一定要造成受害人精神受損或者自殺才算,只要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當然,在司法實踐中,對精神損害的大小,同樣的侵權行為對於不同的人所造成的精神損失大小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一個名人的名譽權的侵犯要比對於普通人名譽權侵犯所造成不良影響範圍上和程度上都要大很多。因此,對於此可以給予較重的懲罰,這樣不僅儘可能的發揮其社會效用,同時可以要求人們以此為鑑,起到對於違法行為的預防作用。

  5.侵權行為的方式、場合和範圍。以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行為方式造成的後果一也不同。一般認為,在公共場合傳播有損他人人格權的內容所造成的精神損害要比在私下場合傳播大得多。持續的毆打行為也要比言語上的侮辱傷害大得多。男保安對於女顧客的強行搜身行為造成的損害要比女性服務人員搜身造成的傷害程度深。

  6. 訴訟時當地的經濟狀況。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不同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要比西部和中部地區發達,同時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比較明顯。對於發達的地區只有賠償較高的精神損失額才能達到精神損失賠償的撫慰和補償的功能。對於欠發達地區,根據其經濟水平以及侵權人的責任能力的大小確定賠償額,也是比較穩妥,最終尋找出一個平衡點。

  誹謗罪的相關立案標準

  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滿足下列條件的即構成誹謗罪: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

  2、須有散佈捏造事實的行為。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

***的法律司法解釋有哪些
憲法基本知識的相關考試題目
相關知識
誹謗罪的法律司法解釋是什麼
多次詐騙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對嚴重暴力犯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放火罪的相關司法解釋是什麼
單位行賄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行賄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樣的
行賄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樣的
惡意欠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對欠債執行的新司法解釋是什麼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