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十大海峽
世界十大海峽,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世界十大海峽是?
1、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馬六甲海峽因沿岸有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而得名,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面積為65000平方公里。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線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裡運往國內的,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2、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呈人字形,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
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而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稱之為“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線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
3、望加錫海峽
望加錫海峽是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段的海峽,位於加裡曼丹與蘇拉威西兩島之間,北通蘇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與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美國軍艦來往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海峽長約800公里,一般寬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望加錫海峽是亞洲和歐洲間的重要洲際海上航道,是從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東南亞區際間航線的捷徑,是世界上有重要軍事和經濟意義的八大海峽之一。它與龍目海峽相連,成為連結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東北部的戰略通道。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艦艇常常經由望加錫海峽和龍目海峽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爭奪海峽控制權,日本聯合艦隊與盟軍曾在1942年1月在望加錫海峽進行過聞名於世的望加錫大海戰,是各國激烈爭奪與控制的海上要道。
橫亙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1366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星羅棋佈的島嶼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最為著名的當屬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這三條海峽是穿越印度尼西亞群島,溝通兩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4、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平均深度約30-50米,最狹處約85千米;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兩側的大洲分別是亞洲、北美洲,美俄國界在此穿過。這個海峽連線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海峽連線了楚科奇半島與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與白令海***太平洋***,太平洋和北冰洋間的惟一通道。
白令海峽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為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島,北面通過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白令海的形狀接近一個三角形,東西寬、南北長,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約為1640米。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寬闊,坡度很小,東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架,水深不過150米。西南部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峽海底的的峽谷長400千米,寬32千米,有50多條小分支峽谷組成。科學家認為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峽谷。
5、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線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成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曼德海峽長50千米,海峽寬約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間分散著一些火山島,丕林島將海峽分成小峽和大峽,小峽在亞洲一側,寬約3.2公里,水深30米,是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大峽在非洲一側,寬約25.8公里,水深 323米,因暗礁、險灘多不便航行。
靠近非洲海岸還有索瓦比群島,也叫七兄弟群島。由於海峽內暗礁和淺灘眾多,風力強大,給古代航行船隻帶來很大的危險和困難,使來往的旅客不禁畏懼而淚下,故阿拉伯語意為“淚之門”。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系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地峽形成後仍然在不斷地擴張、加寬,500萬年來每年擴張約2釐米。
6、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線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林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三部分,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兩岸主權均屬於土耳其。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海峽自西而東由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3部分組成。東連黑海,西通愛琴海,全長361千米。達達尼爾海峽長65千米,寬1.7-7.5千米,水深57-70米。馬爾馬拉海是個內海,南北寬約70千米,東西長約266千米,面積1.1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處1355米。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千米,東北部最寬處3.7千米,中部最窄處僅747米,水深27.5-124米。
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近兩個世紀來,歐洲列強為爭得海峽的控制權進行了長期激烈的鬥爭。其中俄國為此曾幾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英法軍隊也曾佔領過海峽地區。1936年,有關國家召開了土耳其海峽問題的國際會議,並達成協議。它規定了各國的船舶可以自由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也可以通過,唯航空母艦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則有一定限制。如今,蘇聯解體,華約不復存在,北約積極東擴,土耳其加盟北約,成為北約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日益突現,它對世界列強的全球戰略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海峽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戰略屏障。因此,土耳其海峽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
7、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公里,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公里。直布羅陀一名源於阿拉伯語,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塔裡格建造的直布羅陀港。直布羅陀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角之間,寬43公里;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巖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正東的阿科山之間,寬23公里。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
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和地中海一起構成了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天然分界線。海峽的北岸是英屬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來說,直布羅陀海峽真像它們的咽喉一樣重要。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8、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是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的海峽。因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先由此通過進入太平洋,故此命名。峽灣曲折,長563千米,寬3.2-32公里,最深處達1170米,是溝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當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海峽航行時,夜晚曾見南邊島嶼上升起一個個火柱,這是印第安人點燃的烽火,因此這個島嶼也就被稱為“火地島”。火地島是海峽南邊的最大島嶼,面積4.8萬平方公里,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
海峽東端與阿根廷相接,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角與聖埃斯皮裡圖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島皮勒角抵太平洋。海峽主要港口阿雷納斯角在伯倫瑞克半島,為智利羊肉集運港。兩側巖岸陡峭、高聳入雲,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懸掛在巖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並威脅船隻航行。東段開闊水淺,主航道最淺處只有20米,兩岸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海峽處於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強勁而飽含水汽的西風不僅給海峽地區帶來低溫、多雨和濃霧,而且造成大風、急浪,是世界聞名的猛烈風浪海峽,不利於航運發展,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間的重要航道。
麥哲倫海峽的一些港灣可停泊大型艦隻。因為航道曲折艱險,自從巴拿馬運河通航後,來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隻一般不再經過這裡。
9、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線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寬240公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衝突和海戰。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狹長海灣,分隔英格蘭南部海岸和法國北部海岸,自西向東漸窄,東端有多佛海峽接北海。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在歐洲大陸棚的淺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向東遞減至45公尺。對歷史上由歐洲入侵英國的人來說,英吉利海峽是通道也是障礙,這使之成為早期水道測量的重要地區,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頻繁的海床,近岸邊的海底陡降十分厲害,西部通常平坦,東部起伏。約4000萬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峽在科學上有顯著特色,尤其是關於強大潮汐的影響。
英吉利海峽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溼多雨霧,降雨均勻,日照甚少。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週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行。
10、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是西印度洋的一條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東為馬達加斯加島,西為莫三比克。葛摩群島橫列海峽北端,印度礁和歐羅巴島位於海峽南口。峽全長1670公里,呈東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公里,中部最窄處為386公里。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峽內炎熱多雨,夏季時有颶風。由於水深峽闊,巨型輪船可終年通航。海峽盛產龍蝦、對蝦和海蔘,有莫三比克暖流南下,氣候溼熱,多珊瑚礁。贊比西河從西岸注入,為東非重要航道,旅遊資源豐富,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莫三比克海峽歷來為殖民者所垂涎。從十六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染指該地區,之後,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淪為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葡法兩國分別在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圖萊亞爾,西岸莫三比克的馬普托、莫三比克城、貝拉、克利馬內等。其中,莫三比克城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發現時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經在海上交通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從該港口出發,鐵路與非洲內陸的鐵路網相連線,可以橫貫非洲大陸南部,直抵安哥拉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港口。這不僅使得莫三比克海峽成為溝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峽地區成為殖民者向東非和亞洲侵略擴張的基地。為了獲得獨立,海峽地區的人民進行了幾個世紀英勇頑強的鬥爭,馬達加斯加於1960年6月26日宣告獨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於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峽北端的葛摩群島也於1975年7月6日正式獨立,海峽地區逐漸擺脫了殖民統治。
世界上最大手機廠商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