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3歲前的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知道東西是別人的,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來玩,不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心理

  一心理平衡動機:看到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沒有,也想要。比如說兩個一起玩的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從爸爸那裡得到一個玩具,另一個孩子沒法從大人那得到,於是就找機會“下手”,拿走夥伴的玩具。

  二好奇心理:孩子看到沒見過的東西,出於好奇,拿走別人的東西。這主要體現在孩子拿走大人們的東西。比如說某個孩子看到老師把一塊手錶放在桌子上,孩子拿來看,對手錶的指標轉動很感興趣,於是趁老師不注意,就拿走了。

  三環境影響: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父母或孩子身邊的長輩沒有良好的示範,比如說父母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自己本身就有佔別人小便宜,愛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這樣肯定會讓自己的孩子模仿。另外,孩子的同伴特別是主要的夥伴有愛拿別人東西的習慣,或者在他們的教唆下,孩子也會染上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

  四心理缺陷:主要指家長對孩子的關愛程度和方式不當,於是孩子通過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彌補心理缺陷。典型的例子是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或者給了孩子零花錢,而沒有對孩子的消費進行科學引導。對孩子如何花錢不聞不問。於是孩子就會出現“偷”父母的錢,或者“偷”超市商場裡的東西的現象。極個別的孩子還認為“偷竊”是勇敢的表現。

  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方法1

  首先,要讓孩子樹立物權意識,學會理財。將孩子的東西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徵求父母的同意。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並且引導他那些東西該買,那些不該買,學會理財和積蓄,避免孩子浪費和攀比。例如孩子想要一個漂亮的書包,可以告訴他自己攢錢買一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慢慢地學會存錢,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同時也有助於理解他人的東西對別人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老師要言傳身教,做好模範作用。可以給孩子收集和講一些與這方面有關的正面和反面的事例、故事等等。當然,父母老師一定不能有小偷小摸的佔便宜行為,正如俗語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再次,對孩子的需要適度滿足。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從而讓孩子造成這樣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平時要多詢問孩子的想法,順勢引導,而不是單一的滿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否則只會惡化孩子的佔有慾望。

  第三,讓孩子樂於與家長交流。平時多一些跟孩子的對話,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瞭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切忌暴跳如雷地訓斥。用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父母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心平氣和但態度堅決才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明天你一定要還回去”、“你如果再不還,我會幫你去還,那樣你願意嗎”?這樣的話語是無法讓孩子接受的。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尊心已經很強了,他會考慮自己的面子,會在乎別人的看法。我們可以先跟失主溝通,請求別人的諒解,再陪著孩子去歸還東西、致歉。

  最後,家長對孩子的發展要有正確的判斷。有的家長在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后,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偷”,這就是以成人的心理判斷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而孩子這時的行為往往是“無意”的。而在家長提醒後孩子還不改,就判斷為“故意”,如果想通過一次教育就糾正孩子的行為,那教育不就太簡單了嗎?要對孩子的心理成熟水平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才能使家長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並解決問題。

  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方法2

  1利用兒歌、故事和遊戲等教育幼兒。

  幼兒年齡小,容易受到具體形象的感染,容易從故事、歌謠、遊戲中受到啟迪。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大,利用這種形式及時教育幼兒,更容易幫助他們改正不良行為。比如,可以在幼兒相對安靜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玩一玩"是誰的"的問答遊戲,幫助幼兒明晰物品所屬權並及時給予正確行為的提示。遊戲可以這樣進行"紅紅的帽子是誰的?不是青青的,不是越越的,紅紅的帽子是豆豆的。紅紅的帽子誰來拿?青青不能拿,越越不能拿,紅紅的帽子豆豆才能拿。圓圓的小球是誰的?不是依依的,不是貝貝的,圓圓的小球是牛牛的……"當幼兒聽到自己的名字被編進問答中時,會對問答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不針對某一幼兒的言語提示則可以更好地保護"偷拿"東西的幼兒的自尊。

  2 給予幼兒適度釣"懲罰

  當幼兒反覆出現這種行為時,教師應及時態度鮮明地應對,必要時應當給予幼兒適當的懲罰。比如,暫時性地將該幼兒與其他幼兒隔離,或者暫停該幼兒喜歡的遊戲一次,並及時告訴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多次出現不良行為,也可以與其家長及時溝通,由家長與教師共同來完成"懲罰"的過程。如果行為受到懲罰,幼兒就會認為這個行為是不適宜的。適當的懲罰因此會對幼兒產生正面的影響,幼兒會根據這種懲罰形成初步的是非觀念。這種情緒體驗會與幼兒今後形成的道德認識產生聯絡。當然,懲罰應把握好"度",並且等幼兒不再有這種行為的時,應立即恢復他原來的待遇。

怎樣教育孩子做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相關知識
怎麼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
怎樣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
怎麼教育孩子不能打人
怎麼教育孩子關心別人
怎麼教育孩子尊重別人
怎麼教育孩子不受欺負
怎麼教育孩子不說謊
家長怎麼教育孩子不打小朋友
怎麼教育孩子不說髒話
怎麼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有哪些方法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