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怎樣飲食養生製作方法好吃
立秋到了,要注意養生。此時飲食應該開始慢慢過渡,為迎接秋冬的寒冷打好基礎。下面是有立秋飲食養生方法,歡迎參閱。
立秋飲食養生方法
1 、每天足量飲水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1600ml,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面板乾燥,口脣乾裂,咳嗽等 。
2、飲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燉、燜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
3、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秋季天氣非常的乾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形成便祕。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的乾澀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時可選擇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類中可選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來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調理腸道,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5、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6、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立秋應常吃4種食材
1、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製成幹品,以乾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胡蘿蔔
胡蘿蔔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蔔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4、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品。大米雖然潔白細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穀子釉質部分和穀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常見的立秋習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即在立秋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城裡人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今年立秋的時間是幾月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