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基本規律
山水畫是屬於國畫的一種,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代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代及近代續有發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為山水畫走向繪畫理論及繪畫手法的程式化完備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後在20世紀,中國傳統山水畫在西方繪畫的衝擊下,發生了新的變革,代表畫家如李可染等。下面為大家講一下有哪些吧!
***1***借景抒情
山水畫是借描寫自然景物以表達作者感情的創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觀認識,山水畫是客觀世界的景與主觀世界的情統一結合的產物。如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這些四季的神態、表情,都是“天”與 “人”的融合統一,是人化的自然,旨在憑藉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寄託人的主觀情感。寫景是為了“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情景交融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2***寫形傳神
“形”是指可以被視覺和觸覺感知的景物的實體外貌。“神”是指審美物件內在精神的屬性和外在神態情狀的個性特徵,以及作者創造藝術形象時注入的主觀思想感情。“萬物有靈”,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沒有無神的形,也沒有無形的神,抽象的“神” 是通過具體的形展現表達的,形和神是辯證統一的。從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到南北朝範縝提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都強調了形神的統一。“形神兼備”是中國藝術創作的最高準則,也是山水畫創作的一個基本規律。
***3***造物在我
中國畫技巧達到成熟時,畫家可以不看物件,伏案面壁,“白紙對青天”地任意揮灑。明代莫士龍在《畫說》中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清代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寫道:“今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見一草一尊,諦視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則韻致丰采,自然生動,而造物在我矣。”山水畫描寫的物件雖是極端複雜,但複雜中寓意著簡單,變化多端中隱藏著規律,對自然界反覆觀察研究,使其印在腦裡,熟爛胸中,而後才能傾瀉而出,任意揮灑,才能“淺露造化祕”,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天地。
帶松樹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