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資料
許多人變得很物質化,忽略了基本的文明禮儀。而大部分人注重的是成人的禮儀,忽略了中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教育養成。殊不知,禮儀的知行是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 好習慣成就未來 。分析現代中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現狀;家庭文明禮儀教育的缺失;從小抓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文明禮儀教育之對策。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關於文明禮儀的黑板報圖片
:什麼是九賓之禮
“九賓之禮”。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周天子朝會 “九賓”時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九賓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禮儀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了。《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以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係。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裡,“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禮”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並停留較長一段時間;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於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揖讓禮”。“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一般用於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種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這一禮節,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袒臂禮”。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於事態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於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大約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
“虛左禮”。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 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後生。”後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 “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講文明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