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青少年初期是個體心理髮育和心理髮展比較迅速並且趨於成熟的時期,也是可塑性還比較大的時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探》

  作者簡介:莫肖傑1972.09-,男壯族,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民族初級中學教師,主要從事數學和德育教學。從教二十年,多次榮獲覃塘區優秀教師獎、教育教學成果獎、素質教育管理獎。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個體心理髮育和心理髮展比較迅速並且趨於成熟的時期,也是可塑性還比較大的時期。加強中學生的心理教育,對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需要在瞭解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心理素質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發揮學校家庭的協同作用,優化其心理成長環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務輔導機制。

  【關鍵詞】青少年初期;中學生;心理教育

  未成年人這一概念從法律角度上定義是以年齡為劃分標準的,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的規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週歲的公民。心理學一般將未成年人心理髮展階段分為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歲。

  小康社會要堅持以人為本,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未成年人是我國公民不可學少的一部分——我國現有未成年人約3.7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個體生理、心理的各項指標活躍發展併成熟的時期,因此,是個體心理素質培養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時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同時,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長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現本文著重對青少年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中國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針對當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的現狀,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以適應新形勢和新情況。

  1 中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學教育是中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培養實用型、技術型應用人才,促進國家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預料不到的情況和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夠得到很好解決,它將影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正在被社會、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已成為新時期教育的新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體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體現,以提高心理素質為目標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學生是心理問題和疾患的高發人群,中學生正值青少年初期,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面對生活環境、人生理想、現實等種種問題,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面對各種觀念的衝突,利益的選擇,許多人因苦無良策或處理不當,而陷入痛苦、焦慮、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現出激烈或異常的行為。而一個人的心理是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的。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髮展,教育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影響,由專職的教育者施加給學生並制約著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和方向。從國外的調查來看,十多歲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心理衛生的情況令人擔憂。這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不良性格等問題。在中國,這種學生基本上得不到學校心理專家的幫助,絕大部分人還得忍受著教師、家長的誤解和責備,無法和他人交流個人問題,更有甚者休學在家。作為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衛生教育,儘快地掌握心理學的原理和技術,使每個學生都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

  2 新時期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心理素質影響因素分析

  從中國目前九年義務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學習,抓得還是比較系統、比較有成效的,相比之下,心理教育還未得到應有重視。重視對中學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1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徵:中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動和個性特點是否與同齡人身心特點保持一致,對所處的環境是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中學生處於心理髮展的青少年期,向青年初期過渡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初中高年級學生,有人稱之為“狂飆期”或“極不穩定期”。在心理髮展上自然也體現出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徵表現為普遍的不穩定和頻繁的衝突。具體表現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我意識的不穩定和不成熟。處於青春期尚未完成的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現為從開始比較單純地接受他人的評價轉向能夠自覺進行自我評價。其次,心理活動出現豐富性和不穩定性以及衝動性,有時可能表現為對人十分關心和同情,但同時可能毫無理由地欺侮弱小同學,或對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發洩不滿;有時對人積極、熱情,有時又羞於表現對別人的好感。這種表現與過分衝動和不能自制密切相關。最後是成熟和性意識的萌動,希望體驗純潔的愛情。性的成熟對於青春期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生理本身的變化,更在於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變化和發展。這一時期的性成熟直接導致性意識萌動產生對異性的傾慕,對異性的迷戀、需求,需積極疏導。

  2.2 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素質的因素分析:《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要增強中學生素質,就必須根據他們的實際,分析影響他們心理素質的因素。

  2.2.1 來自學校的因素。1環境、角色的變化引起的心理不適應。不少學生帶著新鮮感進人初中學校,但在入校後卻發現現實的環境與條件並不完全像他們想象中的完美,於是萌生一種劇烈的失落感、挫折感,從而滋生了孤獨與緊張情緒。2教育過程的影響。長期以來,一些學校片面強調知識教育、專業教育,不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盲目追求高分數,忽視社會實踐的鍛鍊,缺乏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不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和不健康校園文化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3來自學生自身的因素。從學生主觀方面看,引起心理問題的癥結重要的還是認知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只看到自身的長處,自以為是、目空一切;有的卻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等等。

  2.2.2 來自社會的因素。由於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人們的思想異常活躍。在這一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必然會給學生理想信仰、價值觀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社會不良文化輻射到校園,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墮落和腐敗現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摧殘學生的心靈,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網路是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的產物,它的出現減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加速了資訊間的傳遞。網路的不斷豐富和網咖人氣的不斷攀升,使網咖由原始的一個學習休閒場所轉變成了娛樂休閒中心。社會人員越來越複雜,使得網咖的環境越發的惡劣。而愛玩是青少年的一大天性,所以也就對此抱有著濃烈的興趣,在興趣的推引下使得他們對遊戲變得著迷,也就形成了癮。使得資質還未成熟的他們被網路中的五顏六色的虛擬世界所迷惑,深陷其中。

  2.3 來自家庭的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與影響產生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一是有的對子女前途甚為關切,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很高,但對子女的實際能力、興趣需要及心理狀態缺乏理解與溝通,常常用命令、指責的態度強迫孩子去學習,在這種無可奈何的境況下導致學生產生要麼“屈從”,要麼“反感”的不良心理反應。二是有的過分的滿足孩子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麼挫折,對孩子過去過於溺愛,過於呵護,即使學生在校犯了錯誤或有不良行為,也責怪老師教育不當,這種行為助長了學生產生依賴、孤僻等不良心理素質。三是有的父母對子女“恨鐵不成鋼”,因而喪失信心,放任自流,從而導致學生驕橫跋扈,唯我獨尊的任性個性。

  3 提高中學生心理教育水平的對策建議

  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強化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各種心理問題才能迎刃而解。促進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發揮學校家庭的協同作用,優化心理成長環境;建立心理健康輔導機制,提高其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3.1 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特別是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班主任工作無時不刻地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達到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所以教師尤其是輔導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摸索探討,逐步瞭解並掌握學生心理,提高和完善解決學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輔導員、班主任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機,特別是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行為道德動機,把培養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輔導員、班主任還要積極主動地協調和理順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做到寬容有度、嚴於律己。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工作,使學生明確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態度,排除情緒困擾,克服意志缺陷,培養剛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糾正認知偏差,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質。

  3.2 發揮學校家庭的協同作用,優化心理成長環境:首先要淨化校園環境,倡導校園文明風氣,提倡健康娛樂生活。學校應該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藝術、娛樂活動,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加強校報、校刊、校廣播電視、板報等建設,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其次要改變辦學理念,改善辦學條件,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心理完善和健康成長。要樹立育人的觀念,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走出過去重智輕德,重文化素質輕心理素質的誤區。最後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發揮家庭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長在培養孩子心理素質方面的緊迫感和責任心。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素質觀念,規範家長的教育方式和行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圍,在強化挫折教育的同時,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3.3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務輔導機制:建立和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輔導機制,一旦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心理危機事件,學生能夠找到合適的渠道,而不是採取一些有害的消極處理方式。為此,應該在學校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輔導機制: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及時甄別、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採取主動跟蹤服務的方式,把學生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學校要建立並完善心理諮詢制度,開設心理熱線和心理諮詢信箱等,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一個傾吐的場所和機會,使他們的心理困惑和壓力通過適當的途徑與手段宣洩出來,避免他們因心理失衡作出於己無利、於社會有害的行為。

  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生理、人際關係和社會地位都發生迅速變化的時期,面臨著求學、求職等重大人生課題,心理的緊張度和心理困擾很大,再加上由社會變革的加速帶來的壓力增強、競爭加劇、社會刺激多樣化,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困惑進一步增加而且複雜化。然而,也正因為青少年處在人生髮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所遇到的很多心理困惑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因此,對青少年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進行釋難解惑,提供調適方法,使他們取得心理平衡,防止產生偏差心理;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可以及時發現他們心理上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們疏導錯誤認識,矯正不良行為,排解消極情緒,從而避免和減少對他們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個性,全面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論文
淺談社會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參考
談談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的論文
淺析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論文
探析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論文
論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論文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的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