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高產種植新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那麼小麥高產種植的新技術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種植小麥。耕層厚度>20cm,土壤有機質≥13g/kg,水解氮≥8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鉀≥

  150mg/kg。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深耕,耕深20cm左右,並耙透耙勻,做到上虛下實,以利種子萌發和根系生長。可用40%辛硫磷或40%毒死蜱4.5kg/hm2,拌幹細土150~225kg隨犁撒施,防治地下害蟲。

  2.選用良種

  一是要選用與當地氣候、栽培等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二是要選用與生產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品種。選用時應積極聽取小麥生產專家以及市場分析專家的推薦指導意見,降低生產的盲目性。

  3.種子的處理

  經過一定時間儲藏、加工以後的種子,發芽率、水分指標等是否符合要求,要進一步測試鑑定,同時注意播種前的晒種、選種等其它準備工作,確保種子質量。

  4.適量播種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因品種制宜。中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高產田若播量過大,易引起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個體生長弱,易倒伏,若適當降低播量,群體不會過大,個體促壯,抗倒,穗大,產量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不同的品種要掌握一定的播種。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1 播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用優質、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的優良品種,高肥水地塊宜選用武農148、小偃22、矮抗58等品種,中低肥水地塊宜選用小偃22、西農979等品種。小麥播種前除選種、晒種外,最好每100 kg種子用200~300 g的多菌靈或15%粉鏽寧拌種或小麥專用拌種劑對麥種進行包衣或使用包衣種子,防治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病害,保證小麥出全苗[1]。

  1.2 土壤處理及培肥地力

  土壤處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 g/hm2拌52.5 kg豆餅,結合耕地邊撒邊犁;也可用3%甲拌磷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30~45 kg/hm2,用於防治蠐螬、螻蛄和金針蟲。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及硫等元素,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無素。秸稈中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5%左右,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後微生物量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隨著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強,生物固氮增加,鹼性降低,促進了土壤的酸鹼平衡,養分結構趨於合理。秸稈還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質疏鬆,通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小,土壤結構明顯改善,連續秸稈直接還田,由於根茬粉碎疏鬆和攪動表土,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的保水、透氣和保溫能力增強,吸水率提高。因此,充分發揮興平市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廣秸稈機械直接還田技術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的有效途徑。

  1.3 科學配方,合理施肥

  按照目標產量,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產量6 750~7 500 kg/h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0~45 t/hm2及純氮180~225 kg/hm2、五氧化二磷135~180 kg/hm2、氧化鉀90~120 kg/hm2,全部有機肥、磷肥、鉀肥和70%氮肥作底肥結合翻地施入,剩餘30%氮素化肥結合灌水在拔節期追施。

  1.4 深耕細耙,精細整地

  一般深耕20~25 cm,深耕耙透不漏耕,旋耕機作業的地塊,旋耕深度要達到15 cm以上,特別是秸稈還田地塊至少旋耕2遍,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無殘茬和土塊。起壟要求行直壟端,為提高小麥機播種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 適期播種,寬幅精量條播

  2.1 播期確定

  科學地確定小麥的適宜播種期是冬前形成壯苗的關鍵,也是小麥高產的主要措施之一。由於近年冬前***9—11月***氣溫有提高趨勢,播種時間可根據當地氣象預報確定。一般於日平均氣溫14~16 ℃播種,興平市一般在10月7—18日播種,半冬性品種於10月7—12日播種最佳,弱春性品種在10月12—18日播種為宜。

  2.2 寬幅精量、半精量條播

  小麥精量、半精量條播是有效控制播量、適當降低基本苗、構建合理群體的有效途徑。用精量、半精量條播機播種,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 cm,覆土良好、鎮壓較實。同時帶肥下種,種肥以約75 kg/hm2的氮磷複合肥為宜。主要根據品種的分櫱力、分櫱成穗率、播種期早晚和土壤肥力水平確定播種量,分櫱力強、分櫱成穗率高、播期較早和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播量相對小些。一般播種量為:精量120~150 kg/hm2,半精量10~12 kg/hm2,早播宜少,晚播可以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1 d,播量增加3.75 kg,確保全苗不斷壟[2]。

  3 加強冬前麥田管理,培育壯苗安全越冬

  3.1 促查苗補種,培育壯苗

  播後10 d左右,及早查苗、補苗,消滅斷壟,保證苗全;消滅疙瘩苗、保證苗勻、促進苗壯。對群體偏大、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要及時進行中耕、鎮壓,中耕深度7~10 cm,也可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450~600 g/hm2對水450 kg噴霧抑制其生長,實現控旺轉壯。對晚播弱苗麥田,以促為主,採取增施有機肥和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溫,實現促弱轉壯。

  3.2 化學除草

  在採取輪作倒茬和人工除草的基礎上,於11月下旬選晴天用高效、低殘留麥田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6.25%使闊得水分散顆粒劑150~300 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 mL/hm2對水450 kg防治;對禾本科雜草可用3%世瑪乳油375~450 mL/hm2對水450 kg防治。

  3.3 適時冬灌

  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平均氣溫降至4~5 ℃、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為宜***一般在12月15日前後***,秸稈還田地塊,應提前10 d進行冬灌,及時踏實土壤,嚴防麥苗架空死亡,造成缺苗斷壟,一般灌水900~1 200 m3/hm2。

  4 狠抓中後期管理,促苗轉化奪高產

  4.1 科學追肥,促進麥苗升級轉化

  根據苗情科學追肥,對一、二類麥田積極推廣前氮後移技術,提高小麥品質,3月上中旬結合澆起身水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對長勢較弱的三類麥田追施尿素150 kg/hm2,促進麥苗升級轉壯;生長過旺或群體偏大的麥田,除起身期控制肥水外,在拔節前還應採取壓麥、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3]。

  4.2 麥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對於冬季未進行化除的麥田於3月上旬及時開展化學除草。4月上旬,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50 g/hm2,加10%噠蟎靈可溼性粉劑300 g/hm2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 g/hm2,對水450~750 kg,綜合防治小麥鏽病、白粉病及麥蚜、麥蜘蛛、吸漿蟲;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50 g/hm2,加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 g/hm2,加磷酸二氫鉀2.25 kg/hm2對水450~750 kg綜合防治小麥鏽病、白粉病、麥蚜、吸漿蟲和乾熱風;若小麥揚花期天氣預報有2~3 d陰雨過程可用50%多菌靈750 g/hm2對水450~600 kg在雨前噴施,預防赤黴病,如雨前未噴施,在雨後1 h補噴仍可有效防治赤黴病[4]。

  4.3 酌情澆水,防止倒伏

  孕穗期和灌漿期是小麥需水的高峰階段,若遇乾旱,應及時澆水,澆水時要結合天氣、土壤墒情、苗情等具體情況而定,切忌澆水過晚造成後期遇風雨倒伏,導致小麥減產。

  5 適時收穫

  小麥最佳收穫期是蠟熟末期,應及時收穫,搶收搶打,確保豐產豐收。

 

小麥管理種植視訊
小麥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相關知識
小麥高產種植新技術
大豆高產種植新技術是什麼
玉米高產種植新技術
南陽小麥高產種植技術
小麥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大蒜高產種植的技術視訊
蔬菜種植新技術
油茶種植新技術的介紹
苦瓜優質高產栽培新技術
魔芋種植新技術的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