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腦癱症狀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是由於小兒頭部發育沒有完善導致的疾病,對小兒的危害是極大的。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發育落後
一般來說,患有腦癱的孩子2~3個月時還不會笑,不會抬頭,持續哭鬧,手指緊握不會張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能把手放到嘴邊。此外,智力發育也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2、姿勢異常
腦癱患兒常表現為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打挺易驚,少動或過多地亂動,吃奶無力,經常嗆、噎、吐奶,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
3、易哭睡不安穩
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嚥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互動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什麼是腦癱
我們俗稱的腦癱,在醫學上全稱為腦性癱瘓。小兒腦癱,是指從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一個月內腦部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指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神經障礙綜合徵。小兒腦癱這種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小兒腦癱一般都發病於嬰兒時期,即在嬰兒時期時,我們就可以根據一些症狀判斷出腦癱患者了。這些腦癱患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嬰兒出生後不久很少哭,也很少動,而且哭聲很低弱,顯得有些過分的安靜了,或者是正好相反,嬰兒很愛哭,也很容易激怒,會反覆出現尺跳現象。一般有這些症狀的孩子的父母就要多加註意了。
小兒腦癱診斷特別強調應符合以下條件:嬰兒期出現發育落後或運動障礙的症狀;需除外各種代謝病或變性病等進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樞性癱瘓及正常小兒一過性發育落後。
寶寶腦癱是什麼原因
引發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很多,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父母親吸菸、酗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高產次、早產、流產史、雙胎或多胎等,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臍帶繞頸、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早產兒或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後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顱內出血、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
寶寶腦癱會出現哪些障礙
1、語言障礙
大多數的小兒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我們瞭解了小兒腦癱的症狀有哪些後,知道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小兒腦癱佔比例為大。
2、視、聽覺障礙
不少小兒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小兒腦癱較為多見。小兒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3、生長髮育障礙
一部分輕型小兒腦癱兒童生長髮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小兒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髮育顯得落後。
4、牙齒髮育障礙
小兒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較正常孩子為高。要警惕是小兒腦癱的症狀,應及時的治療。
5、口、面功能障礙
一部分小兒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嚥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6、情緒和行為障礙
不少小兒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小兒腦癱怎麼預防
1、出生前腦癱的預防:積極開展早期產前診斷,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增進孕婦健康,防止發生先天性疾病。
2、孕婦應該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等。特別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迅速時期,此時更應注意防止感染。
3、禁止吸菸,飲酒: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的照射,不要過多地做B超檢查,最好不看電視。
4、出生過程中腦癱的預防:造成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娩過程中引起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因此要預防早產、難產。做好難產胎兒的各種處理,這是預防腦癱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5、一旦出現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病症,要積極進行治療,減少對新生兒的損害。
6、腦部感染,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等均可引起後天性癱瘓:因此要加強預防措施,防止發生上述疾病是預防後天性腦癱的根本。一旦發生上述情況,要及時住院治療。
長高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