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並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按其性質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英文名:Psychology

  性取向是“永續性的對一個或兩個性別產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由此可見,在這個定義中沒有提及性行為。所以,性取向和性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人們通常所說的同性戀指的是具有同性性取向的人,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性取向就會導致什麼樣的性行為。個體被異性吸引一定渴望和異性發生性行為;個體被同性吸引一定會渴望和同性發生性行為。但是,這個命題的反命題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個體和異性發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異性***異性戀***;個體和同性發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同性***同性戀***。

  性取向是由什麼決定的

  性取向在個體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不受環境影響而改變。性取向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雖然科學界的對於性取向的共識指出,性取向是永續性的,不可改變的。但對於人類來講,性行為是高度可控的。所以一個人完全可以有與性取向不相符合的性行為。也就是說,一個異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同性性行為,而一個同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異性性行為。所以,區分性取向與性行為,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個同性取向的人可能選擇與異性有性關係甚至結婚,這隻說明他***她***的性行為物件是“異性”,並不意味他***她***的性取向“變為”異性取向。有些人相信所謂“假性同性戀”或“境遇性同性戀”,他們舉例認為軍隊裡、寺廟裡,有些人是同性戀,但離開之後,就不再是了,並以此來證明性取向是可以改變的。這也是典型的將性取向與性行為混淆的例子。這些人中很多隻是在特定環境裡,由於缺乏接觸異性的機會,所以介入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他們從未屬於同性取向。

  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

  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於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望和感情慾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並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係經歷。有些人錯誤地以為,如果沒有嘗試過,性取向就無法判斷。性取向實際上是一種直覺,即使一個人在還沒有任何性經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歡”來表達親密關係,但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如果不具備性吸引,那顯然也與性取向無關。同性性取向的人,完全可以喜歡異性,也能有很深層的友誼。性取向是隻有本人自己,通過自己的直覺,感覺性吸引和感情慾望,才能做出判斷的。

  性取向什麼時候才能被自己完全意識到

  一般來講,一部分青少年在12歲的時候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青少年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並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人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在40-50歲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深信不疑。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的早晚,與個人經歷、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是雖然科學界對於同性性取向在總人口中的分佈已有共識,但具體在每個文化中,“同志”的比例卻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所謂“同性戀越來越多”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缺乏知識造成的。實際上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開放,越來越多的同性取向的人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在自己生活中***或至少在一定範圍內***以自己的真實本質生活,才給人這個所謂“同性戀越來越多”的印象。

  性取向是一個軸

  性取向是一個軸,兩端是100%的同性戀和異性戀,中間是100%的雙性戀,人類的性取向可以在整個軸上的任何一個點上。現代研究結果指向性取向確實是二元化的,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是處於接近“純粹”異性取向的位置,一小部分人處於接近“純粹”同性取向這個位置,也有一小部分人處於中間位置***即雙性取向***。現代研究,綜合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以及人口統計結果顯示,異性取向約佔總人口的95%,同性取向約3~5%,雙性取向約1~2%。

傷腎的食物有哪些常見的傷腎食物
帕金森症患者的抑鬱傾向
相關知識
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同性戀是天生還是後天形成
同性戀是什麼的學術論文
成龍的女兒同性戀是真的嗎
同性戀是什麼形成的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純真散文
歷史上的張飛是同性戀嗎
拉斐爾是同性戀嗎
王俊凱和王源是什麼關係是同性戀嗎
天蠍座的男生是花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