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近年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正日趨嚴重,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做法正深深的傷害著我們可愛的孩子,實在令人擔憂!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歡迎閱讀!

  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篇一

  幼教專家認為,幼兒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則是從幼兒生理、心理的特點出發,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將小學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違背了教育規律,是在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健康發展。

  心理學教師認為,幼兒的身體機能和神經系統都很脆弱,強制性延長幼兒學習時限,會增加兒童神經系統的負擔,長期下去,必然會傷害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嚴重危害健康,還可能誘發幼兒厭學,“重複型教育”還易使兒童形成不良學習態度。

  其危害有四個方面:

  危害之一:過早的小學化教育,會使幼兒的智力發育被耽擱,綜合能力不能得到很好開發。由於有些幼兒園的辦學思想、育人環境、基礎條件和教師水平的侷限,只能教小學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特別注重背詩、習字、拼音和算術,致使孩子的思維定式從這時就已形成,認為語文、數學才是出路。落後的育人做法,沒能很好地發現和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特長因素和綜合素質。這樣的幼兒園和家長可以說,開始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危害之二:長期的小學化教育,導致幼兒壓力增大,健康的心理素質降低,造成心靈扭曲。因為教師的死板教學和違規要求,家長的極端查問和過高追求,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長期超負荷的心理負擔,必將會給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或埋下厭學、甚至輕生的思念。所以,規範的幼兒園、聰明的家長一定要認識這一弊端,還給孩子活潑、愉快、健康的童年生活。

  危害之三:驕傲自滿情緒產生,導致孩子到初中高學段成績下滑,人生開始走向下坡路。如果幼兒園時,幼兒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學完了,表面上看是掌握一些知識。但到小學時,缺少自控力的孩子,由於成績暫時優先,卻沾沾自喜,該用80%的時間和功夫卻用上50%,其餘的時間就用來玩耍打鬧。他們開始不聽話或幹一些不軌的事情,長此以往成績就下降了,隨之老師管不了,家長看不住,他們開始厭學、逃學,甚至潛入社會作惡多端或釀成嚴重後果。這與不正規的學前教育有直接關係,幼兒園該學的知識沒學到也沒學好,小學時該學的知識又不好好去學,這一扭曲的教育現象,導致孩子誤入歧途,我們必須引以為戒。

  危害之四:幼小的身心長期接受不正規的、壓迫性的教育,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一是長時間、端正座位或兩手背後聽課,給孩子的精神和身體都會帶來傷害;二是對三、四歲的孩子,應在遊戲中開發智力,而不應強迫寫字。

  實踐證明其壞處有四:

  1.幼兒時期肌肉發育不完善,握筆寫字會影響手指肌肉的發育,對手腕尤其不利;

  2.幼兒控制能力差,寫字時頭很低,容易損害視力,有些上小學就戴近視鏡,初中時近視率達到60%;

  3.很容易導致頸椎彎曲;

  4.幼兒神經系統在發育中,硬讓幼兒一筆一劃寫字,會使他處在緊張受抑狀態,影響幼兒身心健康。

  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篇二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髮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它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遊戲中的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慧的全面開發。這種教育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孩子還未上學,就已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老師如果一律要求他們寫字、算數,如果寫不好,家長呵斥、打罵,老師批評,孩子在這種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極的情緒體驗,自然會認為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

  幼兒天性是愛遊戲的,專家指出:幼兒在成人意義上的“玩”,其實都是在學習。而小學化了的幼兒教育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剝奪幼兒遊戲的機會,泯滅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實質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是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3.不利於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危害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經系統的傷害,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過早過多的進行規範性學習,不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髮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而正規的幼兒教育,教師每設計一個遊戲活動往往使幼兒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遊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後更有潛力。

  6.忽視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孩子是不是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否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否引發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培養了孩子知識的遷移能力,是否幫助孩子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否教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等。而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鍵期在學前,這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所在。

  7.拔苗助長,對幼兒入小學後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許多家長不懂得學前教育應該教孩子學什麼,而是提前把上小學才學的知識硬填給孩子。到了小學再學就等於留級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無新鮮感。無味枯燥的重複使他們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班”。

  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對我們的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務必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幼兒家長的關注。

  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篇三

  近年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正日趨嚴重,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做法正深深的傷害著我們可愛的孩子,實在令人擔憂!所謂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生動的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有的甚至從小班就要求孩子會寫字,學習拼音,做算術,給孩子留作業,幼兒園做不完,回家還要做,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1. 孩子還未上學,就已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家長和老師,非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要求他們 ,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齡有多小一律要求他們寫字、算數,如果寫不好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到能寫好的年齡,家長呵斥、打罵,老師批評,孩子在這種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極的情緒體驗,自然會認為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

  幼兒天性是愛遊戲的,專家指出:幼兒在成人意義上的“玩”,其實都是在學習。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此,幼兒園作為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更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一切活動都應該在遊戲中進行。否則,就是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而小學化了的幼兒教育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剝奪幼兒遊戲的機會,泯滅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實質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是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3.不利於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危害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決定了他們還不是“坐下來學習”意義上的學生,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經系統的傷害,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過早過多的進行規範性學習,不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上的不良症狀的產生, 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髮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讓幼兒寫、算,進行強制性的學習,他們“玩”的時間被剝奪了,沒有一點自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無法發揮,孩子變得像“小大人”,呆頭呆腦。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在成人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遊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慧的全面開發。而正規的幼兒教育,教師每設計一個遊戲活動往往使幼兒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遊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後更有潛力。

  6.忽視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孩子是不是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否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否引發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否培養了孩子知識的遷移能力,是否幫助孩子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否教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等。而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鍵期在學前,這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從孩子的終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講,培養孩子學會認識、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長基礎,這些遠比教給孩子具體的知識更重要,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7.拔苗助長,對幼兒入小學後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許多家長不懂得學前教育應該教孩子學什麼,而是提前把上小學才學的知識硬填給孩子。學前階段的孩子無論智力和能力都夠不上,所以必定學不好,其結果是使孩子掃興和反感,再加上家長的責罵和老師的批評,孩子厭學是必然的。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對孩子極大的傷害,是在拔苗助長。有的孩子即使勉強學了,但入小學後成績也未必好。到了小學再學就等於留級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無新鮮感。無味枯燥的重複使他們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專心聽講,養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課、做小動作、不完成作業等不良的學習態度,反而影響了所有學習任務的完成,成了老師和同學眼裡的“差生”,從而使孩子產生對學校、對學習的厭惡、厭煩情緒。許多家長總是埋怨孩子不學習,不爭氣,其實最該檢討和受到責備的正是我們家長自己,孩子本來是棵好苗苗,卻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給“拔”得“蔫”了甚至“枯”了,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班”。

  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對我們的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值得各位領導、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思考和重視!

  看過" 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的還:

1.幼兒教育小學化 對幼兒的危害論文

2.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及對策探討論文

3.幼兒教育不宜小學化論文

4.關於幼兒教育小學化論文

關於幼兒教育小學化論文3篇
幼兒園教師自我反思範文_幼師自我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簡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論文3篇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論文3篇
關於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的論文
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
幼兒教育小學化論文3篇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論文3篇
關於幼兒教育小學化論文3篇
簡述幼兒園與小學不銜接的原因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
幼兒教師個人期末總結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