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古詩教學中加強文化傳統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論文關鍵詞:古詩教學 愛國主義 人生觀 價值觀
論文摘要:古詩是我國悠久詩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學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愛國主義情感,懂情懂意,並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詩。在我國,詩從《詩經》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詩人各朝各代各時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作的內容也包羅永珍,題材不拘一格,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詞一句都經過千錘百煉。在悠久的詩文化中,古詩是一朵奇葩,它意境優美,含義雋永,語言形象,韻律和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教育應特別注重古詩教學,意在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古詩教學從小學開始,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還可以從中學習到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小學古詩教學。那麼,對於蘊涵著優良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
一、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團結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歷朝歷代都有好多愛國詩人,他們的很多詩篇都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如南宋詩人陸游、抗金名將岳飛、愛國主義詩文文天祥等。唐代詩人杜甫一生愛國憂民,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聽聞收復河南河北後喜極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體現了詩人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詩人和詩作還有很多。在教學時,教師要使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發展出力獻策。
(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
古詩有云:“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可見其對家鄉的熱愛。唐代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詩作《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句傳達的便是詩人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宋代詩人王安石在詩作《泊船瓜洲》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熾烈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對這些千古佳句進行深入解讀,進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
(三)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尤其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人類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身上散發著自強不息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光芒。因此,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唐代詩人李紳在《憫農》這樣感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詩人對勞動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加強對學生情誼的教育
除了有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情感的詩作之外,還有很多是表達親情、友情的詩作。情誼是十分美好的東西,每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都會產生或深或淺的情誼。在當前快節奏的生活中,人際關係淡漠已成普遍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一)親情教育
愛家才能愛國。家是親情維繫的一個團體,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親情的體現。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充滿了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讀來使人頗為感動。詩人孟郊在《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至極。著名的《七步詩》雖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殘,但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間要和睦相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切體會親人的關愛,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道德品質,使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營造一種和諧的親情關係。
(二)友情教育
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與朋友交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學生才不會囿於自己的小圈子,才會博聞。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朋友的選擇也大有學問。因此,對學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視。古人就十分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在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詩中所表達的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教育學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三、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才能成為社會的優秀人才。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靠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中有所感知,有所體悟。
古詩中,有很多關於人生觀、價值觀的詩作,教師可以拿來一用。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現了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在《石灰吟》一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表達了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獨自開”,不但歌頌了梅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表達了自己變法的決心。教師在教學這些古詩的過程中要特別強化其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優美的詩句學習中受到教育。
詩歌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還兼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情誼和正確、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所認識,有所學習,有所發展,這樣中華民族的才能始終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 龔睿,《對當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5(6)
[2] 朱靖、王慶華,《讓古文教學煥發人文光彩》[J],《中國成人教育》,2003(4)
[3] 陳文哲,《新課標下古文教學方向的轉變》[J],《語文建設》,2004(6)
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之我見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活動實施方案
論文摘要:古詩是我國悠久詩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學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愛國主義情感,懂情懂意,並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詩。在我國,詩從《詩經》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詩人各朝各代各時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作的內容也包羅永珍,題材不拘一格,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詞一句都經過千錘百煉。在悠久的詩文化中,古詩是一朵奇葩,它意境優美,含義雋永,語言形象,韻律和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教育應特別注重古詩教學,意在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一、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團結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歷朝歷代都有好多愛國詩人,他們的很多詩篇都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如南宋詩人陸游、抗金名將岳飛、愛國主義詩文文天祥等。唐代詩人杜甫一生愛國憂民,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聽聞收復河南河北後喜極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體現了詩人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詩人和詩作還有很多。在教學時,教師要使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發展出力獻策。
(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
古詩有云:“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可見其對家鄉的熱愛。唐代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詩作《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句傳達的便是詩人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宋代詩人王安石在詩作《泊船瓜洲》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熾烈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對這些千古佳句進行深入解讀,進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
(三)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尤其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人類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身上散發著自強不息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光芒。因此,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唐代詩人李紳在《憫農》這樣感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詩人對勞動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加強對學生情誼的教育
除了有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情感的詩作之外,還有很多是表達親情、友情的詩作。情誼是十分美好的東西,每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都會產生或深或淺的情誼。在當前快節奏的生活中,人際關係淡漠已成普遍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一)親情教育
愛家才能愛國。家是親情維繫的一個團體,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親情的體現。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充滿了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讀來使人頗為感動。詩人孟郊在《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至極。著名的《七步詩》雖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殘,但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間要和睦相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切體會親人的關愛,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道德品質,使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營造一種和諧的親情關係。
(二)友情教育
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與朋友交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學生才不會囿於自己的小圈子,才會博聞。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朋友的選擇也大有學問。因此,對學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視。古人就十分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在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詩中所表達的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教育學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三、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才能成為社會的優秀人才。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靠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中有所感知,有所體悟。
古詩中,有很多關於人生觀、價值觀的詩作,教師可以拿來一用。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現了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在《石灰吟》一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表達了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獨自開”,不但歌頌了梅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表達了自己變法的決心。教師在教學這些古詩的過程中要特別強化其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優美的詩句學習中受到教育。
詩歌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還兼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情誼和正確、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所認識,有所學習,有所發展,這樣中華民族的才能始終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 龔睿,《對當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5(6)
[2] 朱靖、王慶華,《讓古文教學煥發人文光彩》[J],《中國成人教育》,2003(4)
[3] 陳文哲,《新課標下古文教學方向的轉變》[J],《語文建設》,2004(6)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