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楊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百多年來,無數楊式太極拳愛好者習練這一中華民族的武術瑰寶,對傳統武術的傳承和人類健康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注重基本功的訓練。
基本功主要包括:九大關節的柔韌性和整體協調性訓練,關節的功力催化,呼吸與內息的訓練,丹田的功力催化,鍛鍊以後的收功和日常保養方法等。以深厚基本功為基礎的招式,才是實用的招式。就算以養生為目的的鍛鍊,如果不練基本功,那麼養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以脊柱運動為主。
人體力量最大的關節是:尾閭和腰椎,所以尾閭和腰椎力量的開發程度直接決定一個的人功力深淺。脊柱上通大腦,下領神經,中間掛著五臟六腑,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連。脊柱強則身體強,精神旺盛;脊柱弱則身體弱,百病叢生。所以脊柱運動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手和腳的運動。傳統楊式太極拳要求:把脊柱練得像蛇一樣節節湧動摺疊,打套路的時候要求盆骨、脊柱、腳和手的整體配合運動,特別是脊柱的運動佔主要地位。
3.腰是總樞紐,引領全身走。
初期關節運動模式中,腰是指尾閭、盆骨和腰椎以及其周圍軟組織組成的大關節組合。鍛鍊過程中,無論做哪個動作都要求大腦控制尾閭運動,尾閭引領全身其他所有關節運動,拳經裡說“刻刻留心在腰間”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人體所有的關節都能夠受到大腦的控制而靈活自主運動,只是很多關節不經常運動,大腦已經忘記怎麼控制它們運動了,我們現在就是要把這個控制能力給找回來,通過鍛鍊達到控制尾閭運動就像控制手指運動一樣靈活,那麼整體協調性就練到達標了。
先把全身每根骨頭都練得能夠靈活自主運動,再有系統、有秩序地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組合。拳經裡說“一動無有不動”就是說無論做哪個動作都要求:腰一動,其他關節也都跟著動,大關節大動,小關節小動,沒有一個關節不動,這個“動”全部是自主運動而不僅僅是被動跟隨。
4.仿生學原理。
動物在經歷了千百萬年的進化而形成的生存與搏殺技能是最科學、最實用的,沒用的技能早就被大自然淘汰掉了;所以搏殺中的動物神形是最具生命力的,也是最具攻擊力的;因此以模仿動物神形而形成的中國內家拳體系是最科學的、最具生命力和攻擊力的。
5.左右平衡。
大部分人練拳都是以右手式見長,左手式普遍略遜,甚至沒有練左手式,這樣會導致左手和右手一邊倒的現象,慣用右手不用左手還有可能造成脊柱側彎,長此以往對功力和健康都會有影響。傳統楊式太極拳要求左手和右手兩個方向都得到鍛鍊,糾正形體的對稱性,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
6.注重鍛鍊過程。
任何沒有過程的結果都是空中樓閣,空中樓閣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無論從養生還是武術角度去看鍛鍊過程,都是一步一個臺階向上攀登的,水平是慢慢提高的。從一個側面看,一個好的老師他的使命就是把從基礎通往高處的臺階給大家鋪好,讓更多的人能夠順著這個鋪好的臺階向上攀登;而不是一昧證明自己有多厲害、爬得有多高。
7.注重過渡環節。
每個人的先天稟賦不同,一個動作,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夠做到位,一個人也不可能把所有動作都做到位;比如扎虛步,無論是誰都是從高一點開始的,隨著功力的加深越來越低,最後才達到髖關節與膝關節等高這個標準。扎虛步的要領就是自己能夠很輕鬆地能扎多低就多低,不要為了證明自己功夫深而硬往下扎,太極拳運動,如果剛開始就硬要一下子扎到標準,那麼膝關節肯定會受損,這樣的話鍛鍊不僅沒有增強體質,反而使自己變成一個膝蓋帶傷的人。
8.層次分明。
鍛鍊太極拳要經過整體勁***柔韌性與整體協調性***、明勁***全身彈簧力***、暗勁***丹田吞吐與開合***、化勁***面板毛孔呼吸,內外通透***這四個過程。猶如大廈的一樓、二樓、三樓、四樓。每一個初學者必定要在明師的指引下,從入門到登上第一個臺階開始,通過一級又一級的臺階,不斷攀登,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達到一個高度。從古到今所有練拳的人無一例外。放眼天下,古今中外成大事之人的成長曆程,無一不是歷盡磨礪,從血淚奮鬥中譜寫的史詩,沒有人能夠一步登天,而有些拳友一開始就在化勁上琢磨,未免有好高騖遠之嫌。
9.求質不求量。
有很多拳友把鍛鍊的重心放在招式的多少上,今天學24式、明天學49式、後天學85式,總感覺自己會了很多套拳,其實並不然。包括武術鍛鍊的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個大原則,就是:質在量先,太極拳的招式不在於模仿了多少數量,而在於理解的程度,每一式的要領及運動原理、實際運用原理等才是最需要理解的地方。就像吃的東西再多,如果沒有消化吸收,那麼等於沒有吃,還額外增加胃腸的負擔。
10.伸筋拔骨。
在打套路的過程中,每一式極其分解動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做到全身各關節伸筋拔骨。伸筋拔骨是指:找到每個關節的運動極限角度***位置***,並且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鍛鍊,達到慢慢擴大全身各關節運動極限角度***位置***這個目的。也就是每天拉開一點點,時間長了自然就把筋骨舒展開了。
11.練養結合。
傳統楊式太極拳要求練養結合,太極拳,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從古到今有很多武術老師武術造詣很高,但是身體卻出現病態而且壽命不長,就是在保養這個環節出現誤解和偏差。練武術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身體好,沒有必要保養;或者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不屑去保養,其實越好的身體就越需要保養,越注重保養身體才會越來越好,就像越好的汽車就越需要花大本錢保養一樣。這個養包括:機體的保養和精神的保養。
12.先立大原則***主線框架***、再求小標準***分支細節***。
普通的老師教拳就像製作模型,把每個學生做地像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一樣,有老師在,學生還有一些進步。哪天老師不在了,學生的發展能力也就差不多到頂了。好的老師教拳就像植樹,幫助每個學生把根扎到泥土深處,栽培、栽培!紮根培土。使新生命的根與大自然接通,最後能夠自己去吸收陽光水分而自然生長。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自身的發展能力比較強。前浪後浪,承上啟下。長此以往,整體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上述所有特點都屬於大原則範疇,而小標準指的是區域性的形體位置準則,比如:手腕提起與肩同高,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等。
吳式太極拳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