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功法原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生活中凡有意識的活動,一般有腦力和體力之分。形意拳是腦體結合,其動作是在神經中摳的興奮和抑制的調節下,按照其技法規律以拳意指導動作,用動作來印證拳意進行運動。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通過反覆練習,使動作正確、熟練、運用自如,達到“形神合一”的最佳狀態。作為意識、技巧、勁力整體性極強的拳術,形意拳在理論上的研究和運動實踐的目的,除了增強體能和內臟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將其技法與人體有關的解剖、生理、力學等現代學科結合起來,客觀地認識它的內涵並經過科學的鍛鍊,開發調動人的潛在心智和體能,促進腦的分化抑制發展,消除運動時心理、生理上不必要的緊張,使“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在意識和“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的外在表現更加協調一致。使呼吸、消化、血液迴圈系統因運輸營養供給身體運動需要而產生的必要緊張適應外體的激烈拳勢運動,使骨骼肌運動時的必要緊張和鬆弛,得到合理的交替,從而使動作的虛實轉換和發勁順達符合技法原則。

  一、頂垂扣抱 三尖相照

  “頂”是形意拳靜態姿勢的技法之一。頂的內容包括:頭頂、掌頂、舌頂。尤以頭頂為先,因為其理論有“頭為周身之主”一說,可見頭在靜態姿勢中的重要性。頭頂的含義是指頭部中正,頸部有意豎立起來,頭頂有向上頂領之意。下面以靜力三體式為例探討。



 

  習練靜力三體式時,1、保持頭頸正直並有意向上頂領,好像頂著東西怕掉下來的樣子,做到不偏不倚,上身保持均衡,但頂勁不能過分。否則頭頸僵硬,欠靈活,或歪扭鬆軟搖晃,致使頭部傾斜。給身體一側施加重壓,形成兩肩高低不平,帶來全身骨、韌帶、骨骼肌不必要緊張的連鎖反應,使靜力運動中的三體式失去自然鬆沉端正之形。2、靜力三體式的上肢動作。在形意拳理論“三節說”中,稱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此三節在劈、崩、炮、鑽、橫五拳運用時要求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其意不僅指手、肘、肩三節的順勢而出,更主要是指發力時,不能斷勁。靜態三體式中的“手頂”是指前伸的手臂要墜肘似直非直,後手臂肘關節彎屈約90°,掌根抵住肚臍,兩掌腕部適度下塌,五指自然舒展撐開,拇指外撐,虎口成半圓形,食指向上挑勁,掌心內含,既有向前頂的勁,又有向下按的力,形成擰裹狀,使兩手臂的骨,骨骼肌、韌帶處於必要的牽張狀態,做到緊而不僵,鬆而不懈。上述手臂的適度彎屈和掌型的要求,不僅是體現形意拳手型的特點,而且通過靜力練習,可為進入拳架鍛鍊奠定正確的動力定型。由手臂的擰裹導致骨、韌帶、骨骼肌的適度牽張是增強兩臂擰勁和裹勁的耐力基礎。若出現五指併攏,腕部上翹或折屈,虎口鬆弛。掌心外凸,腕、肘、肩關節僵直,則造成兩臂骨骼肌、韌帶的僵硬或鬆軟,不能形成正確的上肢動力定型,練不出形意拳要求的彈性勁力,並影響拳架練習時手法技巧的掌握與發揮。3、靜力三體式中的“舌頂”是將舌尖輕輕抵在上顎牙根處,其作用是口腔和麵部肌肉得到放鬆,利於津液分泌,與此相關的是兩脣自然合閉。上下牙輕微扣合,鼻做深、細、長、勻的呼吸,從而保持形意拳對面部要求的內固精神、外示安詳。

  “垂”是指“氣垂、肩垂、肘垂”。這三垂是靜力三體式技法之二。“八字訣”中有“氣垂”則氣降丹田、身穩如山;兩肩下垂,則臂長而活,肩催肘前;兩肘下垂,則兩肱自圓,能固兩肋一說。“垂”的作用是使人的軀幹、內臟及肩、肘、腕、腰、胯、膝、足各部關節、韌帶、骨骼肌由上至下,節節適度鬆沉。

  習練靜力三體式時,1、採用腹式並用鼻呼吸的方法是與“氣垂”相一致的,它能達到上體寬舒氣順,向下鬆沉,腹部充實***氣沉丹田***,樁步沉穩的目的。若是胸式或張口呼吸,會造成呼吸短促,胸部悶脹,腹部收縮上提,而使下肢失去穩固產生飄浮。2、有意識地使兩肩關節適度鬆沉後引,也是與“肩垂”相呼應的,它能促進上肢動作的舒展及關節,韌帶。骨骼肌的拉長,產生一股掙衡力,提高手臂動作的沉穩紮實靈活的程度,為進入動態技能練習或與人較技時,產生一寸長則一寸強的技擊效果。若有兩肩向上聳起後張和鬆懈,會引起上肢、軀幹的僵緊挺胸及軟塌駝背的弊病,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失去應有的自然形態與均衡的力量。3、“肘垂”結合“手頂”中對兩手臂動作的要求,能保持兩肘關節的鬆墜,可從防禦的角度體會肘不離肋的保護作用,並通過靜站練習來形成正確的肘部動力定型,增強兩手臂的擰勁與裹勁的耐力,以適應拳架或散手練習時各種手法技巧的變化。

  “扣”的內容包括“肩扣、手足扣、牙扣”。這三扣是靜力三體式技法之三。“八字訣”中有“兩肩要扣。則前胸寬闊,氣力達肘;手背足背要扣,則氣力到手,樁步力厚;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扣”的功能:可達到含胸開背,使軀幹、手臂、下肢骨、骨骼肌、韌帶得到適度牽張***背部***與鬆弛***胸腹***,形成一股掙裹力,富有形意拳所要求的彈性力。

  習練靜力三體式時,1、肩向前微扣鬆沉與“肩扣”是相同的,是胸部寬鬆、成圓背狀、上體進一步得到鬆沉及背闊肌和腹內外斜肌***俗稱腰部肌肉***有適度牽張,向後產生一股掙力,進而達到勁貫肘部的主要原因。如有“肩垂”中所述的毛病。則使胸腹和後背產生不應有的肌緊張,鍛鍊不出腹內外斜肌的彈勁。2、手與足***手指和足趾***的屈扣有度,同“手足扣”是一致的。其作用除了因掌心內凹和足心含空促使勁貫四梢外,還能保持掌形不變。加強樁步穩固。如手足背平直,出掌僵硬。足下有“拔根”或腳外側掀起的現象。不僅失去“手頂”中所說的掌形正確和樁步的沉實有力,且行拳走架時,會使手法、身法變形,體現不出上下勁力協調的特點。3、牙的輕微扣合對身肢的放鬆蓄勁具有一定的作用。與“牙扣”中所言“筋骨緊縮”是有聯絡的,同時避免練拳時咬住舌尖及張口不雅之相,若不然將失去“舌頂”中所要求的安詳之態。

  “抱”的內容有“丹田抱、心氣抱、兩肋抱”。這三抱是靜力三體式技法之四。“八字訣”中有“丹田要抱、氣不外散、擊敵必準;心氣要抱、遇敵有主、臨危不變;兩肋要抱。出入不亂、遇敵無險”之說。“抱”可使腹部充實***氣聚丹田***,同人交手能心平意靜,其手法技巧的變化出入都在保護自己兩肋的同時進行,即“兩肘不離肋”。

  習練靜力三體式時。1、上肢和軀幹在上頂下垂頭正脊直,頸項順豎,含胸開背不變形的前提下,儘量使上體鬆沉,增加腹部的充實,這與“丹田抱”是吻合的。因為形意拳的每個招式所表現的整體力量爆發,是經腹部、脊柱、背部這條導力線引發的。拳言“力由脊發”的根據就是由此而來。當然,若犯了“頭頂、氣垂”中所言的毛病,那麼。腹部的堅實就蕩然無存,呼吸的調節就不能由大腦意識支配其執行而導致散亂。其勁貫梢節就是一句空話,更談不上實戰中“有的放矢”了。2、要假設面前有一個其技擊功力極強的對手,保持頭腦冷靜,克服畏懼對方強大的心理上的恐怖感,全神貫注盯住對方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捕捉對方進攻意圖,這同“心氣抱”是相通的。目的是訓練自己在搏擊中,處變不驚,以靜制動的良好心理素質。3、從靜止的防禦到動態時的出招換勢的應用角度,深刻感受兩肘護肋的重要性。因為進攻他人的能力是建立在自身防禦很好的基礎上的,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從思想上強化自己“操練時,面前似有人;交手時,有人似無人”的技擊意識。“上下相照”內含“三尖相照”和“外三合”,是靜力三體式的技法之五。所謂“三尖相照”指順勢拳式的鼻尖、前手尖、前腳尖在一個矢狀面內上下相照,拗勢拳式的此三尖向同一矢狀面合聚形成上下相照。“外三合”則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的上下相合。

  習練靜力三體式時,1、要力求做到順勢的上述三尖相對,這樣能使姿勢嚴密緊湊,氣勢雄壯,攻防特點更加突出。為什麼呢?從防禦的角度來說,前手處於人體的矢狀面內,對方不易攻擊我的正中部位,不論對方從左右上下任何一方擊來,我都易於變換防守招勢。三尖相對的要領,指順勢動作必須順腰送膀,使側向的軀幹和四肢處於矢狀面內;而拗勢動作必須擰腰順肩,使被擰轉的肢體儘量靠近身體的矢狀面,這樣,就縮小了易受對方攻擊的面積。

  就進攻而言,三尖相對的動作,不論順式接順式,或順式接拗式,拗式接拗式,都有助於運用腰勁,發出整力,加大攻擊力量。這在拗式與順式相連線的動作中,可以形意拳中的“龍虎相交”右拳和左足尖與鼻尖相對,緊接著的“黑虎出洞”左拳和左足尖與鼻尖相對為例。這組動作的前一動,為拗式三尖相對,此時,由於前手指尖上對鼻尖,下對前足尖,形成了右***左***下肢向左***右***擰勁。左***右***上肢向右***左***擰的狀態,整個身體被擰成繩狀。當由前一動拗式變為後一動順勢時。被擰緊的肢體突然鬆開,前手回撤和腰的迴旋,催動另一手向前擊出,力貫拳上。

  從人體解剖的角度分析,預先拉長肌肉的初長度,能增加其收縮力。在軀幹處於“繩擰”狀時。正是拉長了參與回撤、旋、出擊的各肌群。“擰”而後擊,當然增大擊出的勁力。

  2、使掌、足梢節微屈扣勁相合,同側的肘、膝上下相對;肘的垂***鬆***勁與膝的內扣勁相合;若是拗式、異側肘和膝上下對齊,形成向中至接近一縱面的勁與勢之合,儘可能使肩關節、肱骨頭、髖關節、股骨頭***胯根***向下的鬆沉勁。

  上述的外三合與三尖相照統一一體,貫穿在三體式中,可達到形體協調一致。

  二、犁行踩砸 疾動緊隨

  這是形意拳運動的步法基本技法。“犁行踩砸”,指向前運動時,兩腳移動要像犁耕地一樣,有掀翻障礙的意識和推進力,使腳貼近地面***不能拖地***進行,腳落地時,要有踩死毒蟲般的砸勁,踏地有聲。“疾動緊隨”,指一足動,另一足必隨,一足進步,另一足必跟步。一足退步,另一足必撤步。並且,領先前進或後退的足要疾速,尤其是進步和退步要大步急進或後退,隨之跟進或後撒之足亦要緊隨前足而動。

  在動態平衡運動中,無論是拳架或散手,要通過身體語言表達出形意拳的技擊思想和技能,不僅要使每個動作都貫穿靜態姿勢的要領,同時要體現上述步法的技法規律。拳諺說得好,“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在攻擊與防禦的動作中,充分展現出“邁步如行犁,落腳似生根”的穩健有勁,快速進退,井然有序的步法,是進攻他人防守自己的根本之一為了這個目的,除了採用靜態樁功來增強腿部勁力外,可通過負重深蹲,立定跳遠和短距離的反應跑,變速跑來全面改善提高下肢肌肉的伸展性與彈性,使肌纖維的等張和等長收縮得到良好的調節,為步法的靈活運用打下紮實的力量。速度素質基礎。並針對拳技中的步法進行專門練習,以達到“腳踩正意勿落空,訊息全憑後腿蹬;蓄意須防被敵覺,起勢好比卷地風”的最佳步法效果。

  三、沿直鑽翻 護中奪中

  這是形意拳手法動作的基本技法。指練拳時。兩手臂要以護住自己身體正中,進攻對方正中為目標。臂的伸屈出入要循著這個正中面的直線配合肢體的鑽擰翻旋,使肢體形成往復迴環的擰繩狀。“鑽翻”如劈拳,拳勢一動,手臂隨拳上鑽的同時,逐漸外旋擰轉至小指一側向上;而後,手臂一邊內旋,一邊前伸,形成翻落下劈之勢。在“起鑽落翻”時,頭、腰、腿亦要適度地以鑽翻擰旋動作配合,使拳勢上下相連,完整一體。“護中奪中”是兩手臂嚴謹地防住自身正中部的要害,佔據進攻對方的最近途徑。轉旋出入能借助臂的擰轉加強擊發力,並使直來直往的出入軌跡,略帶橢圓形,使動作圓轉自如,以進攻對方正中為目標。

  根據以上舉例,在行拳或散手時,即使對手法的掌握已到收放快速的程度,也要在發揮技巧的同時體現很強的力度。因為手臂是運用劈、崩、炮、鑽、橫五拳相互衍化而出的招式來防護位於軀體正面易受打擊的胸腹,出於搶佔對手中門,佔據有利位置將其擊打的主要部位。若出拳伸掌無力,在較技中既不能成功的防守自身,更不能有效地攻擊對方,再好的招術也只是“強弩之末”不起作用。所以,為了使靈活多變的手上技能與勁力相得益彰,達到“出手似鋼銼,回手如鉤竿”,短促嚴實,擰裹而發的要求,必須重視上肢力量的鍛鍊。首先通過壓、拉、振、繞環等輔助練習來提高肩、肘、腕關節、韌帶的鬆柔,其次採用富有彈性的握力棒、圈、拉力器等器械的訓練,增強前臂肌、肱二頭肌、三頭肌、肩三角肌的張弛調節,產生擰轉裹抱的彈勁。結合各種手法的不同用意進行練習,使手型、拳法的變化在攻與守的搏擊中相機而行,產生較好的技擊效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鬆柔是產生彈勁的基礎,離開這個前提發展出來的力是拙力,這種力只能給肢體帶來不應有的肌肉僵緊,對技能的發揮無濟於事,因而,不能發展這種笨力。

  四、齊蓄齊發 內外六合

  這是形意拳運動的整體技法。“齊蓄齊發”是指蓄勁與蓄勢、發勁與發招要一致,蓄時心意內導,吸氣斂勁。肢體屈縮束身。發時心意外催,呼氣助力,肢體展放寬舒。這種一蓄全蓄,一發全發的整體動作,使拳勢表現出“一枝動、百枝隨”,“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合”的樸實鮮明的節奏。那麼,怎樣通過習拳中的感性認識來理解“齊蓄齊發”?“齊蓄”不單指拳勢步法在行進時摩脛扣襠,落步時拱爪踩撲;身法的屈伸擰轉;沉肩圓背,豎項頂頭;兩手臂屈肘於體前的正中護頭之勢;出掌時五指分開,指梢回扣如鷹爪抓物狀和發聲助發勁這六勢集一體的外形鬆沉屈縮緊湊,更重要的是當處於防禦時,彼不動,我不動,形如搏兔之鷹。神似捕鼠之貓,預察機宜,注一掛餘,在不得機不得勢時,以冷靜不慌亂的臨場搏擊心理狀態,做到意不動而外不發。“齊發”則是在有利於自己進攻的情況下,意動形隨,彼想動,我先動,如捕羊之猛虎,疾如閃電,將平時練就的技能、力量、擊打意識隨著肢體的展放,充分發揮頭、肩、肘、手、胯、膝、足七拳作用,例如:“遠了便上手,近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來便加膝”,“摟抱撕纏,頭撞肩靠胯擊”。即“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達到穩***有把握***,準***對方被擊的重心***、狠***不留情,不讓對手有變化逃離線會***的技擊目的。

  “內外六合”指前文的“外三合”***參閱三尖相照***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相合為一,使招式和勁力達到內外一致的相合。怎樣細緻地理解和感受“內外六合”呢?

  走架和散打時,其思維、意識活動應緊密聯絡,因為有思維才能產生意識活動,若思緒雜亂,意就不專注。“思”的內容不單是靜與動的練習要領,還包括:1、戰略思想,例如,“能在一思進,不在一思存”,“交勇者不可思誤、思誤者寸步難行”,即與人搏鬥要樹立克敵制勝的信心,敢打硬仗,勇往直前。得機得勢要勇敢果斷,或擒或打,要立即解除對方戰鬥力,若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不但失去戰機,還給他人以變化逃脫的機會,為對手創造反擊的條件。2、戰術原則:提倡以我為主,在短距離、短時間內近打快打,手眼身步法協調無懈,攻守結合。“以閃為進,以進為閃,不必遠”。眼明手快,先發制人,快速突然,一發即至。打出“乘其不備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的時間差,使對手措手不及失去方寸,成功地破壞對方的習慣打法,造成對方心理緊張和技擊上的失誤,從而取得進攻的主動權。

  “意”的內含,指在上述思想原則的指導下,全神貫注地練拳,動作中表現出注意力的專一,堅強與活潑無滯。通過具體的招式運動,充分展現走架和散手的行拳要領與技擊思想。其二,把起伏轉折跳躍等動作的用意與身體內外鬆沉有機地相合,做到動靜結合,並根據剛柔快慢的要求來支配呼吸的頻率和提、託、聚、沉等呼吸法,使不同的動作。勁力之間的銜接。富有自然的抑揚頓挫的運動旋律。其三,運用腹逆式呼吸與不同的拳勢勁力合理結合,吸氣配合動作蓄勁,呼氣催動招式發力,呼與吸都因勢而行,使“氣”暢行無阻,從而使每個招式既不漂浮,又不僵硬,外順內實。莊重安逸,全身蘊藏著充沛的內在勁力。

  上述內外六合的含義是在大腦中樞神經活動導引下,以具體的外在形體表現出來,協調一致,貫穿於任一拳勢中。這就是內外相合,六合歸一。

 

少林絕技心意把的介紹
傳統武術的文化空間
相關知識
形意拳功法原理
形意拳練法三階段
峨眉派武術功法原理概述
形意拳基本功入門之腳法
形意拳技擊的搓手訓練功法
形意拳的開胯練習方法
形意拳的拳法體系簡述
形意拳八勢行功釋義
形意拳的聯絡方法是什麼
孫氏形意拳的入門練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