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語言藝術的審美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導遊語言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指導遊覽、進行講解、傳播知識的一種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導遊語言藝術通過優化語言來提高表達效果,從而樹立良好導遊形象的。也就是說,語言符號的傳遞能起到“樹立良好的導遊形象”這一效果的,才稱得上是“導遊語言藝術”下面小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導遊語言藝術是導遊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集中體現,它是導遊員審美意識的表現形式,是導遊員按照一定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觀念對客觀世界的事物進行選擇、概括、加工和再創造,其中往往溶注著自己的審美態度和審美情感。這種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藝術因而具有一定的審美作用。馬克思說:“藝術物件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這也是對導遊語言藝術審美作用的極好說明。比如,在青島導遊員大賽上,一位上海導遊員在向遊客介紹青島概況時,巧妙地將青島的四大特點“碧海、藍天、紅瓦、綠樹”與金色的沙灘結合起來,用五線譜加以形容,並把勤勞的青島人民比作跳躍的音符。他的導遊語言新鮮獨特,生動有趣,創造了一種美的意境,使遊客感到青島不僅有外在的美,而且有內在的美,從而加深遊客對青島的審美認識。那麼,導遊語言藝術到底有甚麼樣的審美作用呢?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創造美、傳播每兩個方面:

  一創造美

  語言作為人類意識的體現物,既具有詞義性作為概念的符號,又具有指物性,還以其語言方面語氣、語調、聲音節奏等的變化,直接傳遞資訊,表現人的情感,導遊語言藝術就是利用語言的這種表現性和形象性進行美的創造的。一方面他在傳遞某種資訊的同時,利用羨餘資訊,創造一種美的情趣,使遊客產生心理愉悅。例如:

  一位導遊員陪同一位法國旅行團去重慶,因天氣原因,飛機要延誤四小時,客人們到涼了半截,這時,導遊員隨機應變地對大家說:“真是人不留客天留客呀,也許是重慶太好客了,捨不得各位稀客匆匆離開,所以老天有意挽留大家一會兒。時間不長也不短,正好附近還有一處迷人的景點未來得及去參觀,我們與其坐在這裡乾等,何不盡興去遊覽一下呢!”遊客們低落的情緒一下子調了上來,都說這是個好主意,紛紛用掌聲表示贊同。

  導遊員在他的話中傳遞的第一個資訊,即:利用延誤的時間到附近去遊覽。這位導遊員有意識地利用幽默語言藝術增加“羨餘資訊”,使遊客聽來輕鬆愉快,得到某種心理滿足。

  另一方面是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聲音的技巧,喚起導遊物件的表象和想象,使他們在頭腦中產生視覺和聽覺形象。例如:一位導遊員在介紹杭州西湖時,不僅介紹西湖的成因、方圓面積和眼前的湖光山色,而且還繪聲繪色地給遊客講了這麼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

  天河東西兩岸分別住著一條玉龍和一隻金鳳。一天,他們在天河仙島上游戲時發現了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他們經過長年的辛苦,將它琢磨成一顆晶瑩透亮的明珠。這顆明珠被太陽一照,玉龍金鳳竟變成了人形,玉龍成了英俊的小夥子,金鳳成了漂亮的小姑娘。玉龍愛金鳳,金鳳愛玉龍,同時他們都珍愛那顆明珠。後來,王母娘娘派天神偷走這顆明珠,將它藏在深宮裡。玉龍、金鳳到處尋找不到,心急如焚,直到王母娘娘做壽那天,她才把明珠拿出來給各界神仙觀賞,玉龍、金鳳看到明珠的光芒,趕到壽堂索明珠,王母娘娘哪裡肯給,玉龍金鳳上前搶奪時,明珠滾落下來,玉龍和金鳳縱身跳下保護明珠,這時它們又恢復原形,一條玉龍,一隻金鳳,前後左右龍飛鳳舞地盤旋保護。明珠最後落到地上,化為一湖清澈明亮的水,這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美麗的西湖。玉龍、金鳳因為捨不得離開心愛的明珠,一個變成了玉龍山,一個變成了鳳凰山,日日夜夜守候在西湖邊。因此,杭州至今流傳著這樣兩句話:“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這位導遊員講述故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美的創造,它利用跌宕有致的故事情節,有聲有色的講解及動作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美麗的畫面,遊客聽了就將人物映入腦中,從而形象地產生對西湖的審美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導遊語言藝術創造美並不是任意的、隨便的,而是對語言規律性有意識的掌握和運用,高爾基說:“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創造。”導遊工作者要利用語言藝術創造美,首先要像文學家、藝術家那樣積累知識,深入生活,瞭解旅遊者的審美需求,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其次,還要想文學家、藝術家那樣精心運用語言,這樣才能創造出具有審美意味的導遊“作品”。

  二傳播美

  在旅遊審美活動中,許多景觀的美需要導遊語言來傳播。一處美好的景觀或一件美好的事物,如果沒有導遊員生動、形象的講解,很容易被疏忽。反之,一處並不引人矚目的景觀,因為有導遊員生動形象的講解,則能使人產生美感享受。比如,武陵源的地貌景觀是十分迷人的,但旅遊者若沒有導遊員的講解,便不容易發現它美在何處,有的則僅僅停留在審美知覺的再現階段——那石峰像甚麼不想甚麼,而對其蘊含的審美意味,亦即它的由來、傳說等等卻一無所知,無法得到完整的美感。而當地的導遊員由於對這些景觀的審美經驗要比外來的旅遊者深刻、豐富,因此,他們能利用導遊語言將地貌景觀的美一一道出,使旅遊者在其指導下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再例如,四川都江堰,這個古蹟既無奇花異草,也無壯觀的建築,但是經過導遊員見物見人的講解,遊客就會順乎自然,心悅誠服地感到:都江堰確實不愧為世界治水史上的首創,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創舉。於是這一初看平凡的古蹟,就會陡然在人們心目中變得無比崇高和雄偉,就會給人以深刻的激勵和啟示:古老的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人民的智慧、剛強和創造力是無比驚人的。在這裡,導遊語言藝術傳播的是一種精神美,它給予人一種心理愉悅和健康向上的力量。

  導遊語言藝術傳播美,實際上傳播的是導遊員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審美經驗,導遊員的美感經驗是他們對美的事物有過多次美感體驗形成的,是導遊員認識、情感和想象諸多心理活動的有機統一的結果,它夾雜著主管的因素,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這就要求導遊員充分認識到自己負有誘導遊客從審美角度認識中國的責任,力求運用導遊語言藝術把我們偉大的民族、國家和社會的古今文明中最美好的東西傳播到國內外旅遊者的心目中去。

  三、導遊語言藝術的審美要求

  一真實性

  任何美的產生和存在都必須以真為前提,那種虛假的、不真實的東西不可能是美的。導遊語言藝術也不例外,它雖然屬於導遊員對導遊語言的一種自由創造,但它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反映,這就要求到有語言藝術以事實為依據,以真實為原則,既生動又準確地反映自然和社會,切忌華而不實、矯揉造作、浮誇吹牛。比如,有的導遊員為了使遊客到某商場購物,鼓起三寸不爛之舌,把它說成“購物天堂”;有的遊客對遊客提出的問題不懂裝懂,胡編亂造,指鹿為馬;有的導遊對遊客的合理要求在完全可能的情況下不予滿足,並以漂亮的謊話來搪塞、推諉,等等。像這類語言雖然有一定的“藝術”,但由於缺乏真實性,是不能給人美感的。美的語言必須是具有真實內容和真實情感的語言。因此,真實性是導遊語言藝術美的起碼要求。

  二思想性

  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受人的世界觀、道德觀的制約。它在反映客觀事物的程序中,必然要相應表示肯定或否定、贊成或反對、欣賞或鄙視等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在語言中就體現為思想性。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往往是潛在的,就像糖融化在水中,雖然看不見糖,但水是甜的。例如:

  西安一位導遊員在帶外國遊客去臨潼遊覽途中,汽車經過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他指著學校大門說:“一年前,在這所大學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大學生從糞坑裡救出了一位年老的農民。而他卻犧牲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生動地講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頓時,外國遊客十分驚訝地簇擁到玻璃窗前向外看,緊接著,導遊員又詩朗誦般地大聲說:“一個年輕的大學生用自己的生命搶救了一位年老的農民,這對許多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當時,這位大學生的事蹟和他崇高的精神品德震動了全國,影響到海外,許多人都結合這一動人的事蹟,紛紛探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導遊員一席話深深感染了外國朋友,他們一個個都感嘆不已。

  這位導遊員的話語中蘊含著一種對高尚情操的讚美,崇高的思想性使外國遊客得到了精神道德上的陶冶。

  思想性是衡量導遊語言藝術格調高低的尺度。有較高思想的語言,其格調要比沒有思想性或思想性較弱的導遊語言要高雅一些。它給人美感享受的深度層次不同。如果上例中的導遊員不講一個大學生救農民的事蹟,而講一個普通的幽默笑話故事,那麼它贏得的僅僅是開心一笑,給人的審美感受自然不及前者深刻、豐富。當然,導遊語言不可能要求句句都有思想性,但講究思想性是導遊語言藝術不可忽視的。

  三規範性

  任何語言都不是絕對統一的、嚴密的體系,但社會卻要求語言是儘可能統一的、嚴密的。因為語言是“使人們相互瞭解並使人們在其一切活動範圍中調正其共同作用的工具”。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因此,可以說,只有合乎規範的語言才能準確、有效地傳遞資訊,交流情感,才有藝術可言。

  導遊語言的規範性有兩個基本要求:

  一是不生造詞語,不說譯錯詞,沒有不合乎語法習慣的句子,沒有歧義、混亂現象。這是導遊語言規範性的最低要求。正確地運用導遊語言,對於導遊員的思想精確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有的導遊員在所用的語言中存在著一些不規範的問題,如遣詞用句不精確、語法邏輯混亂、中國式的‘外語’表述等等,既不利於資訊傳遞,情感交流,也不能給人以美感。這是值的我們每一位導遊工作者高度注意,並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及時糾正和逐步完善的。二是在並存的多種語言表現形式中選擇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一種,這是導遊語言規範性的最高要求。例如;

  一位導遊員帶外賓參觀一家農舍,主任對外賓說;“你們大老遠地來了,我們表示歡迎。我們很高興。”這句話很實在,但表現力不夠。於是導遊員在翻譯時採取了意譯的方法;“中國有句老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全家今天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歡迎大家光臨的。”其效果比原話美得多。又如:“這個石頭做成的嘉量,是當時的標準度量衡。”這樣講,外賓不能立刻理解什麼是嘉量,第一句含糊,則給下一句聽講帶來迷惑。如果將這句話改為;“這石頭叫嘉量,是當時的標準度量衡。”外賓就會明白。再比如,桂林的“疊彩山”一詞的譯法只有一個,有些德語導遊把“疊彩山”譯為“Vile–Far–ben–Berg”,其含義是“很多色彩的山”,顯然不準確,可許多德國遊客迷惑不解,不知為何不見疊彩山有許多顏色。準確的譯法應為“Bunte–Seidenbander–Berg”,意譯“彩錦堆疊的山”。因為“疊彩山”名字的由來是因該山石層橫斷,就像一匹彩錦堆疊起來似的。所以這位導遊的譯法,德國遊客一聽就覺得形象、貼切。

  由此可見,準確、生動是導遊語言規範性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有利於語言資訊傳播渠道的暢通,而且能給人一定的美感。

  四適應性

  導遊語言要達到傳遞資訊、交流情感的導遊目的,並收到良好的表現效果,就必須適應一定的導遊物件和一定的語言環境,這是評價導遊語言美與不美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獲得導遊語言效果的重要途徑。

  所謂適應導遊物件,一方面是要適應導遊物件的語言習慣,比如,有的英文導遊員把休息室譯成“rest—room”,這種中國式的英語常使許多美國客人感到迷惑不解,明明是“lounge”,為什麼要用“rest—room”?可見,“rest—room”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不美的,因為這種用語不符合他們的語言習慣。英國和美國都使用英語,但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在發音、用詞、表達上都有一定的區別,如果囫圇吞棗,生搬硬套,不看物件就會出麻煩。如“mummy”這個詞,對英國人說是“媽媽”的意思,但對美國人說,他們就會理解為木乃伊、乾屍。再如,日本人一般對議員、醫生、教師等人才稱“先生”,但有的導遊員為了表示尊敬,對日本遊客中的青年職員、大學生也稱“先生”,他們就很不習慣,感到尷尬,“美好”的稱呼卻不能使人得到美的感受。

  所以,要想做到導遊語言美,導遊員必須瞭解遊客的心態或心理傾向。否則,會起負效應,自然也就無所謂美,無所謂“藝術效果”了。

  另一方面,導遊語言要適應導遊物件的接受能力,對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的旅遊者要用有利於他們理解和適合他們口味的語言。比如:對兒童說話,句子要短一些,疊詞要多一些,對文化層次不高的遊客遣詞用句要通俗淺白,不要書生味十足。否則,他們產生的不是美感,而是反感。尤其是為外賓導遊,要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由於民族文化及其思維方式的差異性,許多東西他們一下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導遊語言除了要適應導遊物件之外,還要適應一定的語言環境。所謂語言環境,就是指導遊活動的時間、地點及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在這裡是指導遊員和旅遊者所共處的特定的小環境;自然條件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例如,一位導遊員在遊客準備用餐時,對遊客大談明天的日程安排,並一五一十地介紹遊覽專案是如何有意思。時間一長,遊客就會厭煩,因為這位導遊員的語言與當時的時間、地點不相適應,所以就不能給以美感。

  五豐富性

  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說,黨八股的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導遊語言也一樣,如果沒有豐富的資訊量、詞彙量和多種表達方式,是不可能收到良好導遊效果的,更不用說給人以美的享受。

  導遊語言的資訊量是由導遊內容決定的,導遊內容一般都涉及歷史、地理、文學、政治、經濟、園林建築、考古、風俗習慣等各方面,這就要求導遊員首先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導遊語言的資訊量是否豐富主要取決於導遊員是否具有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作為一名導遊工作者,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如何,主要看是否掌握了豐富的詞彙量和多種表達方式。一些優秀的導遊員由於語言資訊量豐富,而且又善於表達,往往能見甚麼講甚麼,而且講的頭頭是道,生動有趣,使人心悅誠服,充分體現了導遊語言的魅力。

  現代漢語是高度發達、無比豐富的語言,詞彙、語法上的同義手段多得驚人。如“人”這個詞素就可構成一百多個詞。同一個意思的句子,可用多種不同的句式表達。如:

  我們參觀完了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我們參觀完了。

  我們把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完了。

  有了豐富多彩的同義詞語和同義句式,說話寫文章的人才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言語作品來。

  不僅漢語,英語、日語、法語、德語、俄語等語種也都是世界上十分發達和豐富的語言。這就為導遊工作者提供了創造導遊語言藝術美的客觀基礎。但要熟悉掌握母語,尤其是外語豐富的詞彙和多種表達方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導遊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學習,儘量多掌握一些新生詞、外來語、流行語、諺語、詩詞等等,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導遊語言,才能掌握和運用導遊語言,才能滿足遊客對導遊語言的審美要求。

  六情趣性

  導遊語言藝術僅具有真實性、思想性、規範性、適應性、豐富性還不能完全滿足旅遊者對導遊語言的審美要求,還必須具有情趣性。因為人們外出旅遊大多是為了尋求知識和樂趣。導遊語言作為其審美物件之一,必須是生動、形象、輕鬆、愉快、活潑、風趣的,這就要求導遊員把自然景觀、故事傳說、軼聞趣事、民俗風情等等講得有聲有色,活龍活現,使人產生高雅的審美情趣。

  如有位導遊員在帶遊客去蘇州城外遊覽時,說:“蘇州城內園林美,城外青山更有趣。那一座座山頭活脫脫像一頭頭猛獸,靈巖山像伏地的大象,天平山像金錢豹,金山像金龍,虎丘山猶如蹲伏著的猛虎。獅子山的模樣就像常年回頭望著虎丘的獅子,那是蘇州一景,名叫獅子回頭望虎丘。”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介紹,使遊客們嚐到了觀景的無窮樂趣。

  七情感性

  導遊語言要富有情感。這首先要求導遊員具有情感控制與調節的能力。導遊員一進入工作狀態,就應激發自己的情感,使自己處於愉快而冷靜的心境之中,這樣才能油然產生尊重客人的情感和情緒。其次是語言的表達問題。一般在講解和在與客人談話時都要輕、和、慢三結合,並適當配合態勢語言,這樣才可顯現出導遊員的溫文爾雅和對客人的友善。講究禮貌是對客人說話的最基本的要求,這不僅是自身文明的表露,也是尊重客人的表示,親切、平和、熱情、真摯是導遊語言美的基本要求。

  例如,美國夏威夷有位華裔導遊員在所致的歡送詞就充滿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她說:“各位朋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時間過得真快,你們要回國了。我為你們高興,回去可以見到你們的親人。但我又很難過,真捨不得離開你們。我們有幸這次相遇,深信將來有緣還會再次相逢,我期待著能去北京,將來請你們帶我到各地看一看。我祝大家歸途順利,身體健康!”短短的幾句話說得情真意切,聽起來確實親切感人。

  八道德性

  導遊語言的表達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導遊語言的情感表象應具有一定的嚴肅性,要使人感到說話人的端莊大方,誠摯友善,在熱情或冷靜的語態中帶有幾分維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肅穆,要做到這一點,導遊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也就是說導遊員的語言行為應受職業道德約束,凡有悖於職業道德的話不能說。比如,有位導遊員在陪同某國旅遊團時,這個團要求更改一下旅遊節目,這位導遊員不悅,便與司機嘀咕道:“唉,拿這些洋鬼子真沒辦法!”恰好客人中有懂漢語的,聽後大為氣憤。這句話對國內人調侃,也許不存在甚麼大的道德問題,但在這種場合這種時候說,就是一種不友好,缺乏良好職業道德的表現。因此,禮貌用語,“女士優先”,尊老敬賢,言而有信等等都是恪守職業道德的基本體現。那種不尊重他人人格和風俗習慣的語言行為,那種與異性大開低階趣味玩笑的語言行為,那種胡編亂造,矇騙客人的語言行為等等都是不道德的。當然,在導遊活動中,導遊員也許會遇到一些故意找碴,出言不遜的遊客,對此,導遊員就要有一定的道德修養,既不要一味遷就,躲避退縮,也不要與其反脣相譏或相罵,而應頭腦冷靜,做到有理、有禮、有節。

  總之,語言美不僅能體現導遊員美的形象,更能反映導遊員美的心靈。

  導遊口才的訓練技巧

  一、導遊服務各階段的口才訓練內容。導遊服務始於接站,終於送站,中間還要經過沿途導遊、景點導遊和旅途生活服務等。其中每個階段都需要導遊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藝術,比如怎樣在接站時給遊客一個好的印象,怎樣使講解能牢牢地吸引住遊客,又怎樣為遊客排憂解難等。高超的導遊口才能讓遊客既飽眼福,又飽耳福。

  二、導遊講解的知識和技藝。導遊服務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導遊講解。導遊講解的成功與否,依賴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知識水平,另一個就是口才水平。有口才的導遊員能成功地為死景注入生機與活力,為看似普通的景點點綴上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從而激起遊客參觀遊覽的興致。因此,每個導遊員都應努力掌握導遊語言的表達技巧,為自己的導遊講解添光增色。

  三、由低到高進行循序漸進式地訓練。萬丈高樓平地起,要練就好口才,首先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然後再以此為基礎,深入、系統地學習導遊各階段具體的表達技巧與藝術。遵循了這樣的訓練規律,我們便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的目的。

  對於口才欠佳的人來說,練就好口才並非一日之功,但也不是遙遙無期的夢想。

導遊口才速成祕籍
導遊語言藝術的美學價值
相關知識
導遊語言藝術的審美作用
導遊語言藝術的美學價值
導遊語言藝術風格舉例
表現語言藝術的文章
幽默語言藝術的句子
有語言藝術的歇後語大全
有語言藝術的歇後語大全
有語言藝術的歇後語
有語言藝術的歇後語
陶瓷藝術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