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冷場應對方法
演講的冷場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單向交流中,聽的人毫無興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種是雙向交流中,聽者毫無反應,或者僅以簡單的單音位元組應付。這種場面的出現,根本原因就在於發言者的話沒有吸引力。聽者僅僅是出於紀律的約束或處世的禮貌而扮演一個“接受”的角色。所以說,冷場的出現,是發言者的失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簡短式的發言。
實踐經驗表明,單向交流中那種應景式講話,越短越好。而在雙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絕地包場,要有意識地給對方留下發言的時間和機會。自己一輪講不完,應待對方有所反應後再講。
這個話題在前文中已有涉及,這裡就不再多敘。
2變換話題,穿插趣聞軼事。
所謂變換話題,就是當眾講話時遭遇冷場可通過暫時變換話題的辦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如通過穿插趣聞軼事活躍現場氣氛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趣聞軼事是人們在生活中津津樂道的閒談資料,生活中的許多情趣即由此而來。演講者抓住人們渴望趣味的視聽傾向,恰當而又適時地講述一些趣聞軼事,會使混亂或呆板的演講現場馬上活躍起來,聽眾的注意力也被迅速地集中到演講內容上。這時演講者仍要回到原有話題的軌道,而效果就要理想得多了。如果是雙向交流,話題的變換就是不定的,根據現場情況隨時進行。
如當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廣東大學、即中山大學發表演講,談論三民主義。當時因為禮堂小,聽講的人多,通風不夠,空氣不好,所以有些人精神較差,顯得比較疲倦。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況,為了提起聽眾的精神,改善一下場內的氣氛,他於是巧妙地講了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在香港讀書,見過有一個搬運工人買了一張馬票,因為沒有地方可藏,便藏在時刻不離手的竹竿挑東西用的粗竹槓裡,牢記馬票的號碼。後來馬票開獎了,中頭獎的正是他,他便欣喜若狂地把竹竿拋到大海里去。他以為從今以後就不再靠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問及領獎手續,知道要憑票到指定銀行取款,這才想起馬票放在竹竿裡,便拼命跑到海邊去,可是連竹竿影子也沒有了……”講完這個故事,聽眾當中議論紛紛,笑聲、嘆息聲四起,結果會場的氣氛活躍了,聽眾的精神振奮了。於是,孫中山先生抓住時機,緊接著說,“對於我們大家,民族主義這根竹槓,千萬不要丟啊!”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原有話題的軌道上。
3適時地讚美聽眾,求得共鳴和好感。
聽眾發現演講內容與自己的關係不大,自然不會給予太多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出現冷場。此時,演講者應當注意採用恰當的方式,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貼近聽眾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發自內心地讚美聽眾,用中情中理的話語撥動聽眾的心絃,激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重又對演講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打破冷場的尷尬局面。
如實際場景中,演講者為了打破冷場局面,常會以現場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類人為話題,進行讚美,近而產生對方的共鳴,從而達到活躍現場的目的。
4調動聽眾參與的熱情。
這種方法是基於演講的特性使然。也就是說,演講者在以自己的演講辭和形象的語言來感染聽眾的同時,聽眾的積極迴應也有利於推動演講的順利進行。因此,演講者在需要的時候向聽眾提出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可以調動聽眾參與演講活動的熱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整個演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會有效地避免冷場和打破冷場。
如一位領導正在面向群眾進行普法意義的演講,由於話題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聽眾的注意力出現了分散,進而不少人開始交頭接耳起來。這時,這位領導者及時提出了這樣的話題:“請開小差的同志們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我們又將怎樣來尋求法律的幫助呢?”這樣一來,交頭接耳的聽眾也就能重新將注意力轉移過來。
5製造懸念,激發聽眾的興趣。
好的懸念不僅能夠使演講者再度成為聽眾注目的中心,而且能夠活躍現場氣氛,激發聽眾聆聽與參與的興趣。因此,在演講中製造懸念,可以有效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演講內含的資訊和情感得以準確傳達。如果演講者能在出現冷場的情況下,適時地製造一兩個懸念,確實是重新吸引聽眾注意力的非常有效的辦法。
請看下面這個事例:普列漢諾夫有一次在日內瓦做關於《無產階級與農民》的演講,當時會場亂哄哄的,幾乎使演講不能繼續下去了。這時,普列漢諾夫雙手交叉在胸前,目光嘲笑地掃視著會場。當臺下逐漸平靜了些,他大聲說:“如果我們也想用這種武器同你們鬥爭的話,我們來時就會——他停頓了一下,大家以為他會說,帶著炸彈、武器、棍棒,然而他說出的話卻出人意料,我們來時就會帶著冷若冰霜的美女。”此語一出,整個會場笑聲一片,甚至連一些反對者也笑了起來。普列漢諾夫見時機已到,話頭一轉,又重新回到了演講的正題上。
當然,演講者在遇到冷場的局面時,如果已經採取了諸如簡短髮言、變換話題、加強語氣等控制手段,但仍然不能扭轉冷場的局面時,就應即時中止交談。因為,長時間的冷場對交流雙方來說,都是極不適宜的,也說明了這次談話確實是多餘的。
演講的氣度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