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在確定網路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小米:組織扁平化、管理極簡化

  小米在全球手機生產商中產量排第三。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小米能夠進入前三名,我認為主要得益於他們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特徵的把握以及在此之下的一系列創新實踐。在管理方面雷軍和他的團隊也有很多創新的理念和做法。

  與最聰明的人合作。比如雷軍認為人力資源80%的時間應該用在找人上,要找最聰明的人,跟最聰明的人合作。過去我們一直講企業不一定要找最聰明的人,而是找最合適的人,但小米就顛覆了我們人力資源的理念。小米強調一定要找到最聰明的人,為了找到聰明的人不惜一切代價。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同事不夠優秀,不但不能有效地幫助這個團隊,反而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你要把產品做到極致、要超越客戶需求,人才必須要是超一流的,只有超一流人才才能做出超一流產品,那麼,要找到超一流的人才,你就不能靠自己培養,而是要不惜代價去市場上挖。小米團隊從14人發展到400人,整個團隊平均年齡33歲,幾乎每個員工都來自最優秀的公司,如谷歌、微軟、金山、摩托羅拉。雷軍的一半時間都用在招人上了,前100名員工,每位員工雷軍都要親自見面並溝通。所以小米認為管理者和人力資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得找到最聰明的人,人力資源80%的時間要用在找人上。這種理念不一定對,但不管怎麼樣它滿足了一個公司在高速成長時候對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且那些優秀人才把別的公司的經驗都帶了過來。

  組織扁平化和管理簡化。他們認為,網際網路時代要貼近客戶、要走進客戶的心裡,企業就必須縮短跟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得跟消費者融合到一起。只有融合到一起才能跟消費者互動,才能把消費者變為小米產品的推動者,變成小米的產品設計研發人才。要實現這些就要組織扁平化,組織要儘量簡化。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很重要的一個理念,叫簡約、速度、極致。

  小米的組織完全是扁平化的,7個合夥人各管一攤,形成一個自主經濟體。小米的組織架構基本上就是三級,核心創始人—部門領導—員工,一竿子插到底的執行。他不會讓團隊過大,團隊一旦達到一定規模了就一定要拆分,變成專案制。從這一點來講,小米內部完全是啟用的,一切圍繞市場、圍繞客戶價值,大家進行自動協同,然後承擔各自的任務和責任。在小米,除了7個創始人有職位,其他人沒有職位,都是工程師。所以在這種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下,你不需要去考慮怎麼能升職這樣的雜事,一心撲在設計上就可以。

  因為組織扁平化,在管理上就能做到極簡化。雷軍說,小米從來沒有打卡制度,沒有考核制度,就是強調員工自我驅動,強調要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強調責任感。大家是在產品信仰下去做事,而不是靠管理產生效率。管理要簡單,要少管,少製造管理行為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快。除了每週一的例會,小米很少開會,公司成立三年多,合夥人只開過三次集體大會。

  強調責任感而不是指標。雷軍曾介紹說,小米一直是6×12個小時的工作制,堅持了將近3年,靠的是大家的責任感。雷軍在一份材料中寫道,比如我的程式碼寫完了,一定要別的工程師檢查一下,別的工程師再忙也得第一時間親自檢查我的程式碼,然後再做自己的事情。其它公司都有競爭制度,大家都為了競爭做事情,為創新而創新,而不一定是為了使用者而創新。其它公司對工程師強調是把技術做好,但小米的要求是,工程師要對使用者價值負責,為夥伴負責,而不是為技術而技術。

  此外,小米強調要建立透明的利益分享機制。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賺多少錢都是透明的,所以企業必須建立透明的利益分享機制,基於每個人的能力跟貢獻分享利益。

  文化和價值觀管理。很多人說小米是去文化管理,其實我認為它恰恰是文化和價值觀管理。小米的7個初始合夥人原本都是老闆,能力和價值觀不同,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追求,就聚在一起,把這個事情做了起來,靠的就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趨同和凝聚。

  靠價值觀凝聚人、牽引人,一切圍繞客戶價值,組織扁平化、管理簡單化,強調速度,這是我們從小米的實踐中看到的網際網路時代管理的創新。

  二:

  盤點美國7大主流團購網站:運營模式各有特色

  據外國媒體報道,最近以來,團購網站和其它一些提供打折服務的公司都因其核心業務而日益備受關注,特別是該市場的領頭羊Groupon,正以風弛電掣的速度在全球各大城市擴張。或許是因為團購模式易於理解的緣故,Groupon的諸多競爭對手和相近的公司也都競相擠進這一市場,以此從中分得杯羹。

  以下為美國當前主流7大團購網站,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幾乎大同小異,但從運營模式角度來看,還是各具特色,有所不同。

  1、Groupon

  Groupon是網路團購行業的領導者。據Crunchbase提供的資料顯示,Groupon目前為止已融資1.728億美元的資本。與任何一家團購公司相比,Groupon有著最為廣泛的服務範圍,其業務交易已經遍及全球140多個城市。在每個城市,Groupon每天都會在瞄準機會的市場推出一些折扣專案,如溫泉浴場和飯店等市場。如果有足夠多的使用者參與這些交易業務,他們就可獲得這些打折優惠,優惠券主要通過***進行傳送,另外,如果參與團購人數不足,那麼當日就會取消團購優惠活動,這樣就不會有客戶享受優惠了。由於每次交易的成功都依賴於足夠數量的參與者,因此,Groupon已經為其使用者建立了一些獎勵措施,以此拓展其提供的優惠措施。例如,Groupon鼓勵使用者通過***、Facebook或Twitter等分享打折方面的資訊,如果某使用者向其好友傳送Groupon的連結並在收到這些資訊的72小時內購買了Groupon優惠券,那麼該使用者帳號即可獲得價值10美元的Groupon信貸獎勵。

  2、LivingSocial

  LivingSocial是Groupon的主要競爭對手,其服務範圍遍及美國26個城市,目前已融資4400萬美元。LivingSocial的運營模式與Groupon模式有所不同,其不需要限定參與團購使用者的最低數量。但與Groupon相同的是,只有在交易執行期結束之後,優惠券才能被啟用和使用。LivingSocial在週一至週五期間的每一天都會推出一項優惠交易。除此之外,LivingSocial還使用不同的獎勵措施來鼓勵更多使用者參與團購,例如,如果使用者通過LivingSocial提供的連結來與其它使用者分享交易,只要有三位使用者通過該連結加入團購,則最初傳播該連結的使用者就可以享受免費交易。

  3、Gilt City

  Gilt City於近期從Gilt分化而來,目前服務範圍僅限於紐約市,與其它諸多競爭對手不同的是,Gilt City的每筆交易可以持續7天,每週更新一次,而不是每天進行更新。另外,與其他競爭對手售出更多數量的交易不同的是,Gilt City提供的折扣產品數量都是受限制,一直到售完為止。但與LivingSocial相同的是,Gilt City也未規定參與交易的最低使用者數量。

  4、BuyWithMe

  事實上,BuyWithMe運營模式與Groupon基本相同。BuyWithMe每天都在顯示主頁上提供一筆新交易,但每次交易的時間限定為一個星期。另外,儘管其每天都在主頁是提供一筆新交易,但在不同的城市,BuyWithMe所提供的交易數量也有所不同。BuyWithMe目前在美國5個城市提供服務,所籌集的資金約為2150萬美元。

  5、Tippr

  Tippr是另外一家團購網站,其服務主要遍及美國25個大城市,目前系由Kashless掌控,其自建立以來已融資500萬美元。與Groupon、LivingSocial和BuyWithMe等團購網站不同的是,Tippr每天在主頁上提供三項交易,而且每天至少更新一項。隨著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加入,同時也為吸引更多使用者參與,Tippr也推出一了些獎勵政策,例如為大家提供的折扣越來越多等,不過,其增加幅度仍較為有限。

  6、Juice in the City

  Juice in the City是一家小型的團購網站,主要給媽媽們提供服務。Juice in the City與其它團購網站不同的一面是,其每天在網站提供的一筆交易都是為了吸引已有小孩的媽媽們。目前為止,Juice in the City服務範圍僅限於舊金山海灣地區,以及西雅圖-塔科馬***美國華盛頓州西部港市***地區,每天向這些地區提供一筆簡單的交易。此外,Juice in the City目前為止仍獲得外來投資。儘管Juice in the City一直承諾提供可信任和省錢的交易,但其一直沒有對參與每筆交易的使用者最低數量進行限制。交易購買之後,Juice in the City將通過***將優惠券傳送給買家,不過這種優惠卷在購買交易當日仍不能使用。

  7、We Give to Get ***WGTG***

  We Give to Get***WGTG***僅在芝加哥提供服務,每天提供一項新交易***WGTG將此稱為“GO-GO”***。WGTG與其它團購網站不同的是,使用者在WGTG網站註冊帳號的同時,也會自動註冊到慈善網站 in the City和LivingSocial等團購網站相似的是,WGTG同樣也沒有限制參與交易使用者的最低數量。另外,WGTG也是在購買交易之後再通過***將優惠券傳送給買家。

網路營銷推廣計劃書
網路精準營銷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案例解析
企業網路品牌營銷案例解析
企業網路品牌營銷案例解析
品牌營銷案例分析策略
大企業的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廣告媒體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最新品牌營銷案例分析2017年
企業廣告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廣告企業品牌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