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倡議書範文大全
公共設施是有利於我們每個人的裝置,我們要好好愛護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愛護公共設施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愛護自然保護生命合理放生”的倡議書一
放生活動古已有之,開創我國有史以來大規模放生活動源於天台山,成於始豐溪。早在1400多年前,智者大師入天台山後,因見天台山麓臨海之民以漁捕為業,漁網相連四百餘里,不忍“彼此相害”,從而發動僧眾信徒集資湊物贖買“?樑”將始豐溪水面作放生池,後又上表陳宣帝,將整條椒江水系敕作放生池。在智者大師的倡導下,放生活動蔚然成風,一直影響至今。
在21世紀,放生護生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倡導“愛護自然、保護生命、合理放生”的理念,有利於引導人心向善,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於抑制不合理的消費和奢靡之風,促進人類身心健康。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破竹之勢推進“五水共治”,成效明顯,使放生活動得到了環境依託。為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弘揚放生護生的傳統理念,形成“愛護自然、保護生命、合理放生”的合力,使天台人民的母親河———始豐溪能重現“魚在水中游,人在畫上走”的美好圖景,特向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發出倡議:
一、愛護生命,合理放生。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不參與野生動物的捕殺和交易活動,拒絕購買和使用野生動物製品。提倡多種形式宣傳愛護生命、健康素食的理念,勸導世人愛生護生。認真組織放生活動,廣泛宣傳放生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提倡盡心盡力、合理放生,不刻意追求數量和形式。
二、講究生態,科學放生。放生之前,應對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檢疫情況、放生地的生態環境、食物鏈結構等進行必要的瞭解,確保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數量、健康狀況與放生環境相協調。合理規劃放生的規模、次數和物種,努力避免放生生物對人類生命、生活或放生地生態安全造成威脅。
三、愛護環境,合力放生。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養成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環境道德風尚,不亂倒亂排,不亂捕亂釣,不亂砍濫伐,積極參與善待生命、保護生態的志願行動,共同建設綠水青山。
“慈悲護生、合理放生”的倡議書二
放生,顧名思義,就是把可能被宰殺、面臨生死痛苦的動物解救出來,放歸到適合它們的自然環境中。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漢地就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說法。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特別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倡導下,放生活動蔚然成風。佛教徒在放生之時,要按照佛教儀軌祈求三寶加持,幫助被放生的動物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放生蘊含著佛教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懷,自他相關、因果回饋的辯證智慧,善待生命、普度眾生的宗旨追求。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動物與人類的生命同樣寶貴。惡意殺生,必遭惡報。大乘佛教主張,“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要求佛弟子本著報恩心、慈悲心,愛護一切生命,“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因此,佛教以殺生為最大的惡業,以不殺生為首要的戒律,以慈悲護生為極大的功德,倡導佛弟子慈心戒殺,不惱害一切眾生,並積極地護生放生。
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放生是自利利他的行動,是佛教徒踐行慈悲精神,積累福德資糧的方式,得到歷代高僧大德的推崇和倡導,也得到廣大佛教信眾的積極實行。當今社會,放生的意義在於涵養仁恕精神、踐行慈悲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夠愛護生命、保護生命,就能從根本上消減濫捕濫殺,對於促進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現今的社會環境、生態環境與古代有很大不同。如果放生方法不當,有可能背離佛教慈悲初衷,甚至造成更多的動物傷害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生活居住區周邊放生危害人類生命安全、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動物,如蛇、蟒等。二是將動物放生到不適宜的生長環境中,致使其難以存活。三是放生外來物種或攜帶疫病病原體的動物,造成放生地原有食物鏈結構破壞,原有的物種種群急速減少甚至滅絕,動物疫病蔓延,造成生態災難。四是在當今商業化的時代,經常性、定期性、大規模的放生活動,催生出抓捕、販賣放生動物的市場和行業,很多野生動物反而因此被抓捕乃至喪生。這些問題如不給予足夠重視和解決,放生就難以達到救護生命的目的,反而難免傷害生命,引起社會公眾的非議和反感,有損佛教的形象。
針對現代社會放生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佛教界倡導“智慧放生”、“理性放生”、“科學放生”、“隨緣放生”等理念,並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據各地佛教界在放生活動中提出的新理念、獲得的新經驗,中國佛教協會向全國佛教四眾弟子發出以下倡議:
一、慈悲為懷,隨緣放生。我們倡導全國佛教四眾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慈悲為懷,戒殺護生。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不參與野生動物的捕殺和交易活動,拒絕購買和使用象牙、犀角等野生動物製品,並主動向公安部門或動物保護組織報告濫捕濫殺和販賣野生動物的活動,幫助解救被非法捕捉的野生動物。鼓勵信眾有條件者參與動物保護組織的活動或資助動物保護專案。提倡多種形式宣傳戒殺護生、健康素食的理念,勸化世人慈悲護生。組織放生活動的寺院或團體,應認真講解放生的目的、意義及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培養信眾的慈悲護生意識,提倡隨緣盡力、慈悲合理地放生,不刻意追求數量和形式。
二、講究科學,合理規劃。放生之前,應對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檢疫情況,放生地的生態環境、食物鏈結構等進行必要的瞭解,必要時可向有關專家或機構尋求諮詢和幫助,確保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數量、健康狀況與放生環境相協調。合理規劃放生的規模、次數和物種,努力避免放生動物對人類生命、生活或放生地生態安全造成威脅。
三、精心組織,如法進行。放生事關動物生命安全,參與放生者應以高度的責任感進行。對放生動物的運輸、看護、釋放及有關佛事活動,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儘量減少放生動物在放生過程中的意外死亡。運送放生動物過程中,要為其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條件。釋放動物,應避免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放生法會,應按照佛教儀軌如法進行,體現拔苦與樂、普度眾生的佛教宗旨。
佛教度化世間、利益眾生,主張悲智雙運。護生放生,既要本慈悲心懷,也要以智慧引導。我們提倡佛教四眾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慈悲為懷,戒殺護生,支援參與動物保護活動。我們號召各地寺院引導信眾慈悲護生、合理放生。我們呼籲全國佛教界開展放生活動時,本著佛教慈悲精神,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採取科學合理方式,使放生活動善願結善果、好心成好事,更好發揮慈悲救護生命、促進生態文明、淨化社會人心的積極作用。
“慈悲護生、合理放生”的倡議書三
放生活動古已有之。據《列子·說符篇》記載,春秋末期晉國的趙簡子把別人獻給他的斑鳩予以放生,並且說“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習俗在中國民間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道教把動植物看作是有靈性的,認為對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應當懷有對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種惻隱之心。《道藏》所收《水鏡錄》中有《放生文》和《殺生七戒》兩篇,用極其感人的語言,勸人放生戒殺。道教提出要保護動物以及一切生命體,帶有一種對於生命的普遍慈悲和憐憫之心。
道教的放生應當遵守一些基本的儀軌和要求。首先,在放生前,可以靜心面對所放之物,誦唸《道德經》,將能量佈施於所要放生動物的靈性中;並用心靈與這些動物交流。接著,推心香,稟心願,恭請太乙救苦天尊和呂祖及本方土地等尊神接收呵護其性命。然後,參加放生的眾善信共同唸誦三遍放生咒,向將要放生的動物灑下淨水,以淨化它們的靈魂。最後,由一人念讀放生善信的名單,將名單焚化,並將動物逐一放生。
放生本來是一樁功德無量的好事,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放生活動在缺乏對動物基本生存條件的認知、缺乏科學的放生知識的情況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導致很多的放生行為最後變成殺生或害生。不當放生所帶來的危害,主要有:1、隨意亂放外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導致本地物種的滅絕;2、購買動物放生,容易刺激殺生黑色產業鏈;3、買賣野生動物,違反國家法令;4、大量放生,超過生態負荷,導致生態失衡;5、不顧生物習性,誤將生命置於不宜生存的環境;6、不注意動物檢疫,可能傳播疾病;7、不考慮他人安全,隨意亂放有危險的動物。
鑑於不當放生帶來的危害,我們應當周全考慮,縝密操作,引導眾生合理放生。首先,要做到“隨緣放生”。遇見動物臨當被殺時,勸解救下,這種放生又等於救生。其次,要做到“擇物放生”。放生物件儘量選擇能自己獨立生存且不對周邊環境和生物造成損害的動物。再次,要做到“擇地放生”。事先了解放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儘量尋找有利於動物生存的地方放生,比如可以選擇在環境清潔的放生池,以及遠離捕殺的水域、山林放生。
在21世紀,放生護生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提倡護生放生的理念,有利於引導人心向善,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諧的社會;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於抑制不合理的消費和奢靡、腐敗之風,改變不良的餐飲習慣,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從修行來說,更是增長同情心,減少罪障、疾病,增福增壽的功德之行。
為了使護生放生活動在現代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會向全國道教界發出以下倡議:提倡“慈悲護生、合理放生”,培養慈悲憐憫之心,重視珍愛生命教育,培育生態環保理念,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祝福祖國富強安寧。
愛護學校公共設施倡議書四
全體師生員工:
學校公共設施是學校基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學校文明程度、發展水平和綜合功能的集中體現。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高度重視下,我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的改善,為方便師生員工生活和淨化、美化校園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校園內的一些路燈、健身器材、綠地草坪等設施被人為破壞,配置的果皮箱傷痕累累,亂塗亂畫、隨意張貼小廣告等現象普遍。特別是入冬以來,學校的一些公共浴室水管多次被人為掰斷,不僅給學生洗浴帶來影響,而且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為此,我們向全體師生員工倡議:
一、遵紀守德,以身作則。
從自身做起,從言行舉止的細微之處做起,愛護公共設施,不損壞、不破壞;愛護草坪,不隨意踩踏;愛護環境,不隨處亂丟垃圾和張貼廣告,以自己的行為帶動身邊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風尚影響身邊人。
二、善意提醒,規勸他人。
從現在做起,告別陋習,對損害校園公共設施和環境的行為進行制止,以實際行動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和倡導者。
尊敬的師生員工,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愛護學校的公共設施。
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
愛護學校公共設施倡議書五
同學們:
我們小學是一所容納了一千八百多人的學校。去年,學校拿出很多錢為我們粉刷了教室及走廊的牆壁。為了豐富走廊文化,還在牆壁上掛了同學們的剪紙和繪畫作品,更在各樓梯平臺處做了大幅的宣傳畫。走進我們的學校,應該是鬱鬱蔥蔥的垂柳,綠油油的草地,寬闊而整潔的操場。走進我們的教學樓,應該是明亮的門窗,雪白的牆壁,乾淨的地面,整齊的桌椅。我們每天坐在這樣的優美舒適的環境裡讀書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
打破期待,回到現實,我請同學們仔細看看我們的校園:操場上,草坪裡到處是紙屑,食品袋;樓道教室的地面也隨處可見垃圾雜物;走廊的牆壁上有拖布的痕跡,更有同學們為了留下自己的印跡,不惜在牆上踹幾腳,或脫下鞋子在牆上拍幾下;再看課桌椅,更是不堪入目,它們彷彿都在控訴虐待狂們所犯下的“罪行”。在我們學校,更不乏有這樣的同學:刻意地去破壞學校的公共設施,把設在新樓的一處展板弄破,撕壞。
同學們,破壞公物是一種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這種破壞現象嚴重踐踏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給學校財產造成了浪費,有的影響了學校正常學習秩序。特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少先大隊向全體學生髮出倡議:
一、愛護學校花草樹木,不任意踐踏草坪,不隨意進出花壇,不攀折花木。
二、愛護學校環境,拾起地上的紙屑,不亂扔垃圾,不在校內吃零食,保持環境衛生。
三、愛護學校課桌椅,不亂塗畫刻,不隨意貼上物品,挪動桌椅要輕拿輕放。
四、愛護學校公共設施,不亂踢打、塗抹門窗。
五、愛護牆體,不亂塗亂抹,不踢踩牆壁,不在牆體上打球,留下任何印跡。
六、愛護學校資源,隨手關閉電燈、電扇的電源,節約每一度電,不亂擰亂拽,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
七、愛護體育用品,不把體育用品亂玩亂丟。
八、電腦課上,要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操作,不得隨意亂擺弄每一個部件,以免損壞。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私人財產一樣愛護公物;要像珍惜自己的身體一樣,珍惜公物。讓我們攜起手來,杜絕損壞公物的行為。愛護公物,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美麗的校園在我們每個人的精心呵護下變得更加絢麗多姿,更加舒適宜人。
爭做文明學生共創文明校園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