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學生評價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是保證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課堂教學評價則是一種有效的管理行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身為地理教研員,深入基層無數次地聽課評課,成為我們教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究竟用什麼樣的標準衡量現代中學地理教學?怎樣科學地分析和評價一節地理課?怎樣更有效地利用下基層聽評課這一管理行為對基層的地理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這一課題成為每一位地理教研工作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本人多次在基層的聽評課活動中同老師們提到自己評課的“六看”,現將這“六看”整理出來並加以必要的說明同大家共同討論商榷 。
一、看目標把握
1.教學目標要明確、適當,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
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符合課程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是衡量一節地理課成功與否的首要標誌。教學目標決定著授課的方向,貫穿著全課的始終,全課教學活動的安排都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方面,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對教材每一部分的教學活動均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認真閱讀本部分教材的課程標準,仔細地體會課程標準要求的內涵實質。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要嚴重超標,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要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造成學生知識的缺漏和能力的降低。
2.教學要求要適當,要切合學生實際,體現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要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教學要求。學生素質好,要求可適當高些;學生基礎差,要求可適當降低,同時要兼顧優秀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都有收穫和提高。這也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
二、看課堂結構
1.教材梳理要自然順暢、系統條理
教師對一節課教材的把握梳理是一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和重要前提,教師對教材的梳理要做到系統、清晰、條理、順暢、以綱帶目。重點難點把握準確,難易知識處理得當,重點問題拓展到位,教學用語科學準確。這一要求也是最能體現一個教師專業基礎是否紮實、備課工作是否充分的重要環節。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學生手中的教材只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靈活的運用和使用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認真地分析本部分教材的知識體系,同時要適當地的查閱與本節知識相關連的一些資料資訊,在此基礎上力求對本節教學內容找到一條即便於知識要點的串連,又感覺整個教學過程自然順暢的“線”,最後再將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及教師感覺有必要補充的素材和資訊恰當的穿插到這條線的主幹或分支當中,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自己梳理設計的需要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搬遷、增減。即依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在新課標教材內容編排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情況下更需要教師注意此點。這也是每一個負責任教師備課工作中付出精力較大的環節之一。那種完全依據教材順序照本宣科、機械敘述、知識點堆砌的課堂教學根本談不上什麼備課,更難談什麼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教材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但在使用教材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節好課應該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化易、抓住關鍵。
對重點內容,要做到重點處理、練習要充分、拓展要到位,使學生對重點知識掌握得準確、牢固、熟練。
對難點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歷,列舉例項,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充分聯絡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把學生難於理解的知識簡化、易化。
抓住關鍵是指對理解和掌握本章、本節知識起決定作用的知識點,教師要在講解、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確實理解其地理意義,明確掌握關鍵對建立知識間聯絡有著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地理“三標”要求的有機結合。
地理知識教育是地理能力培養、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礎,地理能力的發展、情感品德的提高,也能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輕視地理能力培養、情感思想教育的課堂教學和脫離教學內容的空洞說教都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課堂教學,是寓能力的培養於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寓思想教育於地理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之中。特別需要一提的是這裡的地理能力是指學生的自學閱讀、提取資訊,理解分析、處理應用等多方面的一種綜合能力,在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4.教學環節要安排合理、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教學過程是教學各個環節***包括匯入、講授、活動、互動、反饋、總結等***連續活動的整體,是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最重要的途徑。教學過程的優劣,各環節時間分配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流暢,銜接是否
緊密,直接影響地理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並進行巧妙的“連結”,合理選擇教學過渡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否則容易引起教學上的隨意性,出現思路混亂,知識堆積現象,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看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首先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和教師特長擇優選用教法,並能根據課堂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需要,以一種方法為主,合理地將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課堂氣氛顯得活潑而生機,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一種良好狀態。其次,要實行啟發式教學,廢止注入式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不管哪種教學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啟發性”這個總思路去衡量之。
2.重視直觀教學,合理選擇教具和其它教學輔助裝置。
教師應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裝置,並儘量自制一些簡單的教具,加強地理課的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重視學法指導。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中。在講述具體地理知識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如何記筆記,如何記憶和回答問題,如何讀圖和繪圖等地理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掌握自己尋求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四、看情商技能
1.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教態瀟灑、自然、、文明、大方、親切。教學語言要富有激情和親和力、感染力,同時要做到準確、規範,更不能用鄉言土語代替地理專業術語。在這一方面不同的教師個體之間的確天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相信勤能補拙,大量的例項也證明了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取得較大進步的。
2.教師板書要做到字跡工整,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佈局巧妙,整齊美觀。板圖板畫要簡潔、清晰、準確。板書板圖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師必要的教學基本功,特別是當前的許多青年教師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教師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具使用嫻熟、自然、恰到好處。
4.教師課堂應變和調控能力強。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人人互動過程,它充滿著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或者是學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學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綱的問題,或者是課堂突然受到一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者是個別調皮的學生無理取鬧„„,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妥善地處理,避免課堂教學陷入困境或僵局,從而反映該教師組織教學中的應變和調控能力。
五、看學生參與
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雙邊活動協調。
沒有廣泛學生參與或學生參與度很低的課堂教學不能稱為一節好課,這也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課堂上要真正體現學生是思維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要注意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學習,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組織學生廣泛地而積極的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使教和學達到和諧統一,使學生處於主動學習的良好狀態。
六、看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落腳點,一切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最終的目的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方式、方法的選擇都要先問自己一聲:這樣做的效果會怎樣?要緊緊圍繞有效和高效這一核心要求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當然這裡所說的效果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效果,內容即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訓練效果,同時也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表情的變化、思維的速度,回答問題、練習、測試、動手操作的準確性等資訊反饋,可獲知教學資訊的傳輸是否暢通,亦可看出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數尖子學生,大多數中下學生同樣也是知識的接受體,從他們身上更能體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高低。
總之,一堂好課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全體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學生吃得飽,中等水平的學生吸收得好,差的學生消化得了,學生人人學有所得。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的思想,師生資訊交流暢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諧,配合默契,教與學的氣氛達到最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整節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和聽課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篇二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是保證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課堂教學評價則是一種有效的管理行為。
一評教學目標要求
1.教學目標明確,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
教學目標包括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三個方面。課標對於學生應該“識記”、“理解”、“應用”的地理知識;應該“初步學會”或“學會”的基本技能;應該“懂得”、“受到”、“樹立”、“形成”的情感教育,都作了具體說明。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要超標,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要降低課標的要求,造成學生知識的缺漏。
2.教學要求適當,切合學生實際,體現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教學要求。學生素質好,要求可適當高些;學生基礎差,要求可適當降低,同時兼顧優秀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都有收穫和提高。這也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
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是衡量一節地理課成功與否的首要標誌。教學目標決定著授課的方向,貫穿全課的始終,全課教學活動的安排都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因此通過教師課堂地理教學活動的安排,可看出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適當。
二、評教學內容和結構
1.教學內容系統、科學、無知識性錯誤。
教師對地理教材內容應該瞭如指掌,明確教材中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本節課教材在全章節的地位與作用,對知識結構、知識之間的關係能理順並融會貫通。教學內容正確,無知識性錯誤,與課標和教材內容相符合。如果教師知識水平太差,在課堂上信口開河,那麼或多或少會出現知識性錯誤,這是絕不允許的,也是最忌諱的。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教材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但在使用教材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節好課應該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化易、關鍵抓住,對重點內容,分析時要“點”透,練習時時間要給夠,使學生對重點知識掌握得準確、牢固、熟練。對難點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歷,舉出例項,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聯絡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把學生難於理解的知識變得比較容易接受。關鍵是指對理解和掌握本章、本節知識起決定作用的知識點。教師要在講解、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確實理解其地理意義,明確掌握關鍵對建立知識間聯絡的重要作用。 3.注意地理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
地理知識教育是智慧培養、情感教育的基礎,智慧的發展、品德的提高,也能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輕視智慧培養、情感教育和脫離教學內容的空洞說教都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課堂教學,是寓能力的培養於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寓思想教育於地理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之中。
4.教學環節清楚,安排合理,銜接緊密。
教學過程是教學各個環節***包括匯入、講授、反愧練習、總結等***連續活動的整體,是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最重要的途徑。教學過程的優劣,各環節時間分配是否合理,銜接是否緊密,直接影響地理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師生的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否則容易引起教學上的隨意性,出現思路混亂現象,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5.教學容量適度、思維密度適宜、學習負擔適當。
課堂教學進展、知識容量、思維密度既要考慮提高課堂效率,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教學目標,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接受能力,不給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地理作業練習要精練,內容和分量適當,最好能基本上在當堂完成。 三、評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堅持啟發式教學。
首先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和教師特長擇優選用教法,並能根據課堂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需要,以一種方法為主,合理地將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使教學過程處於良好狀態。其次,要實行啟發式教學,廢止注入式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不管哪種教學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啟發性”這個總思路去衡量是否實行啟發式教學。
2.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雙邊活動協調。
課堂上真正體現學生是思維的主人,而教師則是課堂的“導演”,指導、啟發學生自己“演戲”,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教和學得到和諧統一。
3.加強直觀教學,選用直觀教具得當。
教師應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裝置,並能自制一些簡單的教具,加強地理課的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4.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講究教學藝術,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啟發、誘導等多種途徑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動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並不失時機地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成功意識使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
5.重視學法指導。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中。在講述具體地理知識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如何記筆記,如何記憶和回答問題,如何讀圖和繪圖等的方法,形成“地理表象”,收集“地理資訊”,形成“地理概念”,概括“地理規律”,運用已有地理知識對地理事物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地理問題,提出看法或探究、解決的設想等過程與方法,教師訓導有方。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學會自己尋求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四、評教學技能
1.教態親切、自然、文明、大方。 2.語言準確、規範、流暢、生動。
3.板書、板圖、板畫簡明扼要、佈局巧妙、工整美觀。 4.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具使用嫻熟、自然、恰到好處。 5.課堂應變和調控能力強。
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人——人系統,它充滿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或者是學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學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綱的問題,或者是課堂突然受到一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者是個別調皮的學生無理取鬧„„,這些都需要及時、妥善地處理,避免課堂教學陷入困境或僵局,從而反映該教師組織教學中的應變和調控能力。
五、評教學效果
1.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2.基本技能訓練效果。
3.發展能力活動的完成情況。
4.情感教育效果。
建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具有保護意識與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教師引導適當,學生普遍領悟。思想觀念確認接受。
5.課堂教與學氣氛的優化程度。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表情的變化、思維的速度,回答問題、練習、測試、動手操作的準確性等資訊反饋,或獲知教學資訊傳輸是否暢通,可看出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數尖子學生,大多數中下學生同樣也是知識的接受體,從他們身上更能體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高低。
一堂好課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全體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學生吃得飽,中等水平的學生吸收得好,差的學生消化得了,學生人人學有所得。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的思想,師生資訊交流暢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諧,配合默契,教與學的氣氛達到最優化程度。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整個課堂教學印象鮮明、深刻。
篇三
初中地理課教學如何通過評價提高教學實效?從教幾十年來,我覺得從以下幾點可以思考:
一、適時恰當評價,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育,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學效果不明顯。另外,教學評價體系上,中考不考地理,學校也認為地理就是副課,所以不被重視。學生和家長也認為地理課不是主課。傳統教學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評價促進、激勵學生髮展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和情感性,只重視終結性評價***期中、期末考***。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也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使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這樣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而我們現在實施新的地理課堂評價標準,不僅關注結果而且關注過程。實現評價多元化,手段多樣化,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方式。實施新型課堂評價,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大多數學生喜歡上地理課,使得教學實效大大提高。
二、引導主動學習,提高教學實效
在一節課中要達到地理教學實效最大化,就要對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做一個較好的統籌安排,同時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等,充分利用手中的學習資源,安排學生蒐集關於課程的相關資料,給予恰當的評價使平時不敢發言、不善於發言的同學得到鍛鍊,勇於發言的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三、改善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生機
課堂上充分藉助優越的教學條件,發揮聲音、圖象等多種媒體元素的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思維活躍,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徹底消除“一堂課下來,教師很辛苦,學生卻昏昏欲睡,思維呆滯,甚至是教室裡亂哄哄,想玩的沒玩成,想學的什麼都沒學到”等不良現象。
評價方式多種多樣,評價時還要注意做到恰當、適時,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去摸索。
財政局行風評議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