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得讀書心得筆記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整合的關於莊子的心得讀書筆記,歡迎欣賞。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孔子被人們稱為聖人,把莊子稱為神人。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遊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上個世紀末,有一首歌叫做《瀟灑走一回》,瀟灑來去天地間,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聲嘆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當年。逍遙的腳步總是來去無蹤,沿著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順流而上。有武陵桃園,遺世而獨立,自在悠閒。再往前,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有莊子,也只有莊子。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巨集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於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遊》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遊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遊》,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巨鯤大鵬,充盈於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大格局、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遊》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麼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誌。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驗的積澱,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裡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捨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遊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遊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筆記
昨天早上讀完了《大學》,總的感覺是正直之人、飽學之士一般是身死卻留下美名的結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權術者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確也是少數。大多數隨波逐流者過著比較安穩的日子,也許這就是今人隨大流的緣故吧。
從今天開始,讀《莊子》。
譯註者***紀琴***卷首語:急功近名者,服之可當清涼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當益智膏。
從以上這句話來看,作者是寫給世人作為中藥醫治心病的,我讀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另外一個目的是享受。畢竟高中畢業之後,很少看古文了。工作之初買了一本《古文觀止》,也只翻了幾頁。十幾年了,現在除了紙張略顯陳舊外,裡面還是幾乎空白。日後一定抽出時間研讀。目的卻是為了提高古文素養和理解能力。基於此,我讀這本書,顯得容易一些。僅讀原文,現在對我來說很費力氣。
今天早上讀完了逍遙遊。記得去年登泰山時遇見一塊逍遙遊的崖刻,就在山澗、架橋的東邊,我立即讓同事予我拍照留念。現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心中有佛,還在乎非得日日見得佛的樣子嗎?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借大鵬之翅、許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讀來快哉!看來莊子不僅僅是想象,他認為大鵬飛在萬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風之上,才能御風自在而行。這裡,一方面符合自然規律,即在對流層之上,飛得才會平穩,客機不是這樣嗎?另一方面,符合社會規律,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個層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遊刃有餘!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莊子、徐無鬼》
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面紅耳赤地爭論,可是交情很篤厚。莊子和惠子的關係就是如此。
莊子過惠子墓的時候,他給隨從的人講了個奇怪而不可思議的故事:楚地有個人,鼻子給弄了點白色堊土。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這人沒去擦,而是跑到一個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給他拿砍掉那塊大小厚薄象蒼蠅翅膀的堊土。更奇怪的是那個木匠,沒象常人那樣叫他擦掉堊土,卻真的隨手拿起斧頭砍去,那斧頭虎虎生風,從那人的鼻尖擦過,堊土被砍掉了。他站在當地兒,臉不變色心不跳,鼻子完好無損。
這是怎樣的一種奇景?!這是怎樣的一種際遇啊!人世間難得有這麼個膽子大的,難得有這麼個技術高的。沒有那斧子當前不眨眼的氣度,誰敢砍?怕是斧子還沒砍下,人已戰慄觳觫了吧?沒有那高水平的技藝,誰敢站在那等著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穩,也會給那沒水平的傢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許腦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這倆人竟然就搭檔配合得這麼高妙。所以,當郢人死後,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堊土時,他再也發揮不出如此高的技藝了。
莊子為什麼要講這麼個故事呢?他自己給我們點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說: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意思是說,從惠子死後,自己沒有談話的對手了,沒有誰可以說話了。真的是沒有說話的人了嗎?他這不是正在給人家講故事麼?其實,他是在哀嘆,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對手,心中萬分悲涼罷了。
人世間類似的哀痛我們常會看到,遠到春秋戰國時期,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不復再彈,縱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誰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們的那個人沒了,我們的知心話又該說給誰聽呢?縱使說了,又有誰能懂呢?
雖然莊子和惠子對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兩人在一起時喜歡互相批評和爭辯,但是這相爭卻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莊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發。即使在論爭,那也爭得是不亦樂乎啊!
站在濠水橋上的惠子和莊子,又開始爭辯了。莊子說: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
能一起出遊,非好友者何?那莊子出遊從容,看魚兒從容歡快地在水裡游來游去,心有所感,大發感慨。惠子是個不可知論者,所以,他反問莊子,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說,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到此,我們覺得惠子該閉嘴了。可那惠子還是沒服氣,辯論水平是高高的,他繼續著自己的辯論事業: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魚的快樂,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大家全都不知道了!這是何等的論辯才能啊!叫我們怎麼聽怎麼覺得象繞口令了。這大約已到了論辯的高峰,可莊子仍能在這高峰上在拔高一籌,他告訴惠子,你先前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等等等等,就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魚的快樂了。
這次論爭,莊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沒有惠子的高論,又哪來莊子的妙論啊!難怪張之純在《評註諸子菁華錄》裡說:莊子、惠子意見雖不同,然惠子猶是解人也。寥寥數語,寫出低徊躑躅無限淒涼。
另一次的論爭,更是叫莊子發了一通關於生死的妙論。
說來莊子可真是個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勢不雅觀也就罷了,他竟然敲著個盆兒唱了起來。這情景給前來弔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評他:你跟人家過了這麼久,她給你養大了孩子,現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還敲著盆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這通責備有理有節,卻沒難住莊子,正象明代陳深輯在《諸子品節》裡說的那樣莊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筆,乃知奇文待人而見也。
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恍惚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噍噍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莊子、至樂》***
在反駁惠子時,莊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筆叫人不得不歎為觀止。他把生命過程描述成一個從無氣、無形、無生到恍惚有氣、有形、有生的過程。生死存亡本為一體,我們為什麼還要悲哀呢?親愛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處了。又迴歸到無氣、無形,無生的狀態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傷心呢?
人生在世,得對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莊子有此對手,足矣!莊子有此知己,足矣!過惠子墓,莊子睹物思人,為失去對手而慨嘆,而感傷。這無盡的悲涼情其始我輩淺陋之人所能深味?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