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秋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懷著釋然的心境,靜守著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著人生的美麗,珍惜著親情的溫暖,去盡享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欣賞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1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2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3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4
小學中秋手抄報圖片5
小學中秋手抄報資料1
1、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你牽、你牽、長長的線悄悄地變成圓。中秋佳節,願思念的線都能圈成一個美麗的圓!祝你:中秋快樂閤家團圓!
2、牽掛是霧,朦朧中透著真切;思念是雲,飄動著我的思緒;問候是風,攜帶著我的情誼;祝福是雪,飄蕩著我的心聲:朋友,願你快樂,幸福如花!
3、人生是一道風景,快樂是一種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觀菊,冬賞梅,願幸福快樂伴隨你,月圓是詩,月缺是畫,日上燦爛,日落浪漫,願你中秋愉快!
4、秋高秋爽秋日,恰逢雙節,花好月圓今宵再度良夜。留意月下絲絲白雲,許下我問候萬千,陡增相思,祝願你快樂一萬年。
5、秋月漸盈的夜晚,那高遠碧空上的一掛明月,就像一枚未蓋完滿的郵戳,姍姍地郵遞你我的雲水鄉愁。中秋佳節,別忘了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聲。
6、榮幸邀請您及家人出席中秋夜宴,選單如下紅燒快樂,火爆開心,油炸浪漫,清蒸健康,水煮團圓,乾煸四季歡樂豆,烘烤友情黑麵包,謝拒自帶月餅!
7、清風帶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問候,送你一絲風兒,贈你一縷月兒,風月無邊,人間有情,中秋快樂。
8、秋已至,天轉涼,鴻雁下斜陽;紅花謝,綠林黃,莫忘添衣裳;欲惆悵,享陽光,天籟語鏗鏘;桂樹茂,菊散香,徐風攜清涼,多安康。謹祝中秋快樂!
9、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心中懷念月兒圓,仰觀月兒心裡甜!
小學中秋手抄報資料2
中秋習俗
拜“月娘媽”
拜月一般是婦女的活動。泉州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崇拜。舊時到了中秋之夜,民間婦女有拜月習俗。傳說嫦娥偷靈藥,奔月而去,千百年來的神話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渲染,使月宮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勞動婦女,以為女性當上月中之王,更是頂禮膜拜。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擺香案於庭院天井中,陳列時令瓜果和月餅,虔誠祭拜“月娘媽”,焚香祈祝,祈求稱心如願。
賞月“博餅”
賞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眾化的習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賞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動,亦可是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團體性的聚會。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園圃、陽臺、屋頂天坪或露天公共場所,擺上美味月餅,沏上一壺香茗,對月當歌,邊嘗餅品茗,邊聊天敘舊,不亦樂乎! 博餅是賞月活動中的一種有趣的遊戲。博餅有一套遊戲規則,即在月餅中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用輪流擲骰子的辦法,按骰子的點數去博,氣氛十分熱烈,平添節日的歡樂和情趣。
共享月餅
中秋月餅是中秋節的特別食品,各種月餅在節前即已紛紛製出,以供中秋節送禮、請客和自家食用。閤家團圓、老少一起品嚐月餅,實為天倫之樂。除了自家嘗餅之外,親友間還相互饋贈,以示友好和關愛。
據說,送月餅的習俗始於明代。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與元兵廝殺之初,屢遭敗仗,其軍師劉基獻上一計:在中秋節之前命兵士化妝成道士分赴各地,揚言天將降災,要人們於八月十五掛同一種旗——明旗;因恐口頭傳播洩密,便把所傳訊息寫在紙上藏於餅中,分送親友。大家如法炮製,相互傳遞資訊。元兵一看見家家戶戶掛著明旗,聞風喪膽,慌亂中潰敗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後,想起了送餅取勝的妙計,便下旨民間年年中秋舉行送餅活動,以作紀念。
夜遊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遊筍江的習慣。“筍江月色”是舊時泉州八景之一。傳說中秋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於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著皎皎月色,迎著融融江風,步著南音絲竹餘韻,三五成群,相約遊江,既給中秋佳節一個好心情,又期盼親眼目睹筍江月奇觀。
燒“塔仔”
此乃孩子們的樂趣,是一項充滿鄉土氣息和童趣的活動。
中秋節到來的前兩三天,鄉下的孩子們便到處拾磚頭瓦片,在曠野中疊成一個圓形“塔仔”。這種“塔仔”大小不一,一般疊成五層或七層,各層裱上花花綠綠的五色紙。塔仔還供奉孩子們喜歡的泥塑偶像。為了燒塔仔,孩子們事先成群結隊到各處撿來乾柴禾,裝滿塔內,在塔中燃燒,燒得越旺越有彩氣。從農曆八月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孩子們每晚都興致勃勃地燒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輝映,照耀著鄉村的各個角落。孩子們還相邀互相參觀,比“燒塔仔”的壯觀場面,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據傳燒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於月餅裡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而燒塔仔舉火為號,也傳衍至今而成為民俗。
中秋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