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鄭鼎傳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鄭鼎是元朝時期官員,鄭鼎執政有方,深得民心,後在討伐叛軍中審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元史鄭鼎傳》閱讀材料

  鄭鼎,澤州陽城人。幼孤,能自立,讀書曉大義,不妄言笑。既長,勇力過人,尤善騎射。初為澤、遼千戶。歲甲午,從塔海紺不徵蜀,攻二里散關,屢立戰功。未幾,宋將餘侍郎燒絕棧道,以兵圍興元,鼎率眾修復之,破宋兵,解興元之圍。庚戌,從憲宗徵大理國,自六盤山經臨洮,抵雪山。山徑盤屈,舍騎徒步,嘗揹負憲宗以行。敵據扼險要,鼎奮身力戰,敵敗北,帝壯之,賜馬三匹。至金沙河,波濤洶湧,帝臨水傍危石,立馬觀之。鼎諫曰:“此非聖躬所宜。”親扶下馬,帝嘉之。俄圍大理,禽其主,大理平。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入朝帝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帝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從世祖南伐,攻大勝關,破之。繼破台山寨,乘勝獨進,前陷泥淖,遇伏兵突出葭葦間,鼎奮擊,連殺三人,餘眾遁去。帝急召鼎還,使者以聞,帝曰:“為將當慎重,不可恃勇輕進。”遂分畀衛士三百人,以備不虞,且戒之曰:“自今非奉朕命,毋得輕與敵接。”秋九月,帝駐蹕江滸,命諸將南渡,先達彼岸者,舉烽火為應,鼎首奪南岸,眾軍畢渡。至元三年,遷平陽路總管。是歲大旱,鼎下車而雨。平陽地狹人眾,常乏食,鼎乃導汾水,溉民田千餘頃,開潞河鵬黃嶺道,以來上黨之粟。修學校,厲風俗,建橫澗故橋以便行旅,民德之。十四年,改湖北道宣慰使,移鎮鄂州。夏五月,蘄、黃二州叛,鼎將兵討之,戰於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有三。十七年,董文忠等奏:“鄭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屬物產,宜悉與其子納懷。”帝從之。贈中書右丞,諡忠毅。後加贈柱國,追封潞國公,諡忠肅。

  ***節選自《元史·鄭鼎傳》***

  《元史鄭鼎傳》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入/朝帝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帝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

  B.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入/朝帝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帝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

  C.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入朝/帝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帝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

  D.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入朝/帝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帝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午指干支紀年中的甲午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甲、乙、丙等十個符號叫天干,子、醜、寅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

  B.棧道又稱棧閣之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發明,專指古代行軍作戰時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

  C.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通常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國家邊境通常建造有烽火臺。

  D.路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行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下分設路、府、州、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鼎為將勇猛,屢獲勝利。他曾遭遇伏兵,奮力迎擊,連殺三人;南渡時率先奪取南岸,眾軍全部渡江;徵蜀、興元之戰、徵大理國等戰役中都獲勝利。

  B.鄭鼎忠心耿耿,得帝嘉獎。他曾在盤旋曲折的山路上揹負憲宗前進;在金沙河,憲宗站在危石上觀察情勢,他進諫說皇帝不應該這樣做,得到憲宗的嘉獎。

  C.鄭鼎執政有方,深得民心。針對平陽地少人多,百姓常吃不飽的現實,他採取了有效措施;還修復學校,振興風俗,修橋方便人們出行,百姓感戴他的恩德。

  D.鄭鼎為國捐軀,享受衰榮。至元十四年五月,鄭鼎在討伐反元叛軍時溺水而亡;後朝廷贈封中書右臣和褒揚的諡號,後又追贈官爵、諡號。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敵據扼險要,鼎奮身力戰,敵敗北,帝壯之,賜馬三匹。

  ***2***至元三年,遷平陽路總管。是歲大旱,鼎下車而雨。

  《元史鄭鼎傳》閱讀答案

  10.D

  11.B

  12.B

  13.***1***敵人據守險要之地,鄭鼎奮力作戰,敵人戰敗逃走,憲宗認為鄭鼎很勇猛,賜予他三匹馬。

  ***2***至元三年,升任平陽路總管。當年大旱,鄭鼎到任即下雨。


  

元史史天澤傳閱讀答案
元史崔斌傳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元史鄭鼎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珪傳閱讀答案
元史石普傳閱讀答案
元史尚文傳閱讀答案
元史王義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翥傳閱讀答案
元史伯顏傳閱讀答案
元史許楫傳閱讀答案
元史王結傳閱讀答案
元史虞集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