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故事楊六斤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楊六斤的故事你看過了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勵志人物故事,供大家參閱!

  勵志人物故事:楊六斤

  廣西隆林德峨鎮14歲男孩楊六斤,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4年前爺爺奶奶相續去世,他獨自生活,住在空房子裡,每個星期從堂哥那裡領10元生活費兼零花錢,常吃野菜充飢,還自制工具抓魚,算是肉菜。5月底,他的故事在廣西電視臺播出,6月6日,深圳康橋書院兩位義工,輾轉4000多裡,把楊六斤接到深圳,學校準備資助他讀書。

  6月20日,楊六斤堂哥、鎮政府幹部、原學校校長和廣西電視臺記者來到深圳,要求將楊六斤帶回廣西,表示其現在已經是公眾人物,需要他回去處理事情,包括捐款。然而,楊六斤已經喜歡上在深圳的生活,表示不願回去,而康橋書院的老師也不想讓他走,雙方一度僵持,協調兩天後,康橋書院最終同意廣西來的人今天將他帶走。

  廣西男孩 感動深圳老師

  陸卡婭是深圳康橋書院校董助理、國際高中部副校長,在學校被人稱為陸教授,因為她原來是廣西師範大學的教授,退休後來到康橋書院任教,據其介紹,6月1日,她在網上看到楊六斤故事的視訊,“雖然我已經一把年紀了,但楊六斤的故事後,也把我感動得掉眼淚,他很陽光、堅強。”陸教授說。

  網上視訊多來自廣西電視臺的報道,據報道,12歲男孩楊六斤是廣西隆林縣德峨鄉人,父親去世,母親帶著弟弟改嫁,楊六斤被留下來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後,楊六斤住在親戚提供的空房子裡,獨自生活。想媽媽和弟弟時甚至自己半夜出去找媽媽,半路又折回來,因為害怕給媽媽增添負擔。他每個星期從堂哥那裡領10元生活費兼零花錢,雖然年紀小,但生存能力特別強,常吃野菜充飢,還自制工具抓魚,算是肉菜。

  陸教授說,她把視訊給在學校當義工的楊女士看,當場看得楊女士淚流滿面。兩人商量,打算去廣西把楊六斤帶到深圳康橋書院來,由學校資助他讀書。

  輾轉2000公里 帶他到深圳

  6月2日,楊女士聯絡上廣西電視臺,得到了楊六斤堂哥楊取林的電話,而楊取林在廣西梧州務工,“我們就做楊取林的思想工作,也給他介紹了深圳學校的情況,後來他同意帶她去老家見楊六斤,如果楊六斤願意,那可以跟她到深圳去。”

  6月3日晚上,楊女士和另一義工郭先生一起,開車直奔梧州,4日上午達到梧州,接上了楊取林,他們就往楊六斤的老家隆林縣德峨鎮趕,一刻都沒有停留。5日上午10時許,他們在德峨鎮新街村小學找到了楊六斤,當時他還在上課,郭先生表示,通過楊取林,他們說服了楊六斤到深圳來,先參加學校的兩期夏令營,到8月10日,如果楊六斤願意,可以留在康橋書院讀書,如果不願意,他們會將他送回來。

  之後,他們與楊六斤所在的學校校長楊佳勇溝通,取得了他們的同意後,由楊取林辦理請假手續,“我還把自己的身份證影印件押在學校。”楊女士說。

  6月6日晚10時許,他們回到康橋書院,“三天時間,我們趕了4000多里路,因為真的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就想趕緊把楊六斤帶到深圳,給他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郭先生說。第二天,楊六斤的堂兄楊取林和在深圳打工的堂姐也趕到學校,看到學校環境後才離開。

  陸教授表示,楊六斤到康橋書院後,跟著實驗班的學生一起學國學,學校執行董事沈蘭慧還將自家的衣服,特意挑了幾套大小合適的給楊六斤,而這兩個週末,義工楊女士和郭先生都留在學校陪楊六斤,上個週末,還帶他到南山的荔枝世界去玩。

  當地政府派人到深要人

  據楊女士介紹,上個週末,在深圳務工的楊六斤堂姐楊某來學校看他,當時其堂姐表示,楊六斤公佈在電視上面的中行賬號,收到了很多捐款,有幾十萬,政府希望能用這筆錢,給楊六斤蓋個新房子,改善他的生活,可能需要他回去,當時楊六斤就說“懶得回去了”。

  6月18日上午,楊六斤堂哥楊取林給她打電話,說政府的人會和他一起來深圳,要將楊六斤帶回廣西。第二天晚上,堂哥楊取林、新街村小學校長楊佳勇、德峨鎮政府幹部韋某還有兩位廣西電視臺的記者來到深圳。

  “當時他們說來看下楊六斤在康橋書院的學習和生活,然後就提出第二天要把他帶回廣西,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們覺得這樣對楊六斤來說是一種傷害,好不容易讓他有家的感覺了,又要被帶走,回去後是否會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我們也沒有底,所以當時就沒同意。”沈蘭慧說。

  沈蘭慧表示,楊六斤來到康橋書院後,除了去廣西帶他回來的義工郭先生和楊女士,學校總共只有三個人知道楊六斤的事,她、陸教授和校長,就連副校長都不知道,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不是特殊的環境,不想讓他在聚光燈下生活,而是和普通學生一樣學習生活。

  “可能有點誤會,因為楊六斤的事情電視臺播出後,很多人都來關心他,他現在是公眾人物,所以需要他回去處理一下事情。”德峨鎮政府幹部韋某說,很多人給楊六斤捐款,具體多少他也不知道,捐款如何使用?首先肯定是保證楊六斤的學習和生活所需,超出部分如何處理,這個可能要相關政府部門比如民政等來定。政府是否有提議用捐款給楊六斤蓋新房子,其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有很多事情,我也不方便說”。德峨鎮幹部韋某說。

  而楊六斤的堂哥楊取林表示,楊六斤用於接收捐款的中行賬戶在他那暫時保管,但他們也沒有查詢過具體數額,因為需要楊六斤回去處理一些事,所以才過來接他回去的。廣西電視臺記者陳女士則表示,因為楊六斤的節目播出來後,很多愛心人士在關注和幫助他,所以他們想來了解下他在深圳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他們要把楊六斤帶回去我們也沒辦法阻攔,也不想別人對我們學校有誤會。”康橋書院校董沈蘭慧說,如果強行把楊六斤留下來,還擔心別人以為學校有什麼目的。

  而德峨鎮幹部韋某則表示,他們也跟康橋書院談好了,今天下午就帶楊六斤回廣西,等楊六斤回去處理好事情,參加月底的考試,到暑假如果他還想來深圳讀書,他們也不會反對,因為大家都是為了楊六斤好。

  勵志人物故事:李嘉誠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啟迪,赴義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勵志人物故事:柳傳志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裡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為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援: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裡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裡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援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裡,公司裡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著,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後來因為聽說倒買一臺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著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溼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勵志人物小故事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
相關知識
勵志人物故事楊六斤
勵志人物故事演講稿
勵志人物故事素材
勵志人物故事感想
勵志人物故事觀後感
高考勵志人物故事素材
美國勵志人物故事
現代的勵志人物故事
國外勵志人物故事
課前演講勵志人物故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