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稅收政策促進西部開發
摘 要:西部大開發是時代的要求,本文就稅收與經濟的關係,闡述稅收支援在西部開發中的重要性,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的調整將加速西部的發展.
關鍵詞:資本;稅收;增值稅;所得稅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實際,面向新世紀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這對於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西部現狀
目前,西部地區經濟落後,表現在工業技術落後、裝置老化,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自我積累能力差,其儲蓄率、投資率和人均投資額均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改革開放初期,資本在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省市間有著較大規模的流動,而到了90年代韌,這種資本流動開始減少,東部的輸出與西部的輸入明顯降低.再從利用外資角度看1998年西部地區除西藏、青海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
3.74億美元,僅佔全國利用外資額452.84億美元的3%,而除遼寧外的東部地區利用外資額高達364.15億美元.由此可見,西部地區的現狀是其經濟狀況以及吸引內外資能力方面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而資本是勞動物件和勞動力的載體,資本投入規模越大,其所帶動的生產要素越多,生產規模越大,經濟增長越快.長期以來,西部地區喪失了對經濟增長的源頭一一資本的吸引力,正是稅收政策導向的結果。若不扭轉這一局面,就會形成惡性迴圈,造成東西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就是要縮小乃至消滅這一差距,要達此目的,需採取多種對策,其中稅收手段的運用是改變現狀的最好對策.
二、對策
1.改革稅制:制定對西部發展公乎的甚至有利的稅收政策,建議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改革增值稅.把增值稅由生產型變為消費型.生產型增值稅隨經濟的發展其弊端愈發明顯,不利於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抑制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和技術改造,不適應西部開發戰略.西部工業結構現狀造成了生產型增值稅負擔重於東部,以1998年為例,全國平均稅負為11.37%,而平均稅負東部最高的是廣東,為9.8%,最低的是山東,為5.89%;西部的貴州、雲南、寧夏分別為12.86%、22.93%和12.02%.由於對農產品、運費等採取10%的扣除稅率,使得對於依靠農產品加工、運費比重大的西部企業,其增值稅負擔高出東部30%左右,這些不公平的稅負極大地阻礙了西部的發展.而消費型增值稅的出現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它可以徹底解決對外購專案的重複徵稅問題,使整個增值我的抵扣鏈條更完整和統一,對不同行業、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真正做到公平稅負,同時也有利於加入wTo後提高我國企業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九在客觀上起到對西部經濟減負的效果。當然,增值稅轉型會對國民經濟產生極大影響。為減緩由於政策變動給經濟造成過大沖擊,配合西部開發,可先在西部進行消費型增值稅試點,在此基礎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後再逐漸推廣之.這樣就可以在時間上、空間上***地域上***、專案上逐步擴充套件至完全消費型,並做到政策變動對經濟的衝擊程度基本可控.其次:改革企業所得稅,合併內外資所得稅、取消或降低照顧稅率。由於內外資企業實行照顧稅率,使得外資企業、中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比重較小的西部地區稅負總水平較高,若不改革之,也會造成東西部稅負差距越來越大,不利於西部開發。
2.制定向西部傾斜的稅收優惠政策
如果落實了上述稅制改革措施,僅僅是消除了形式上及實際上對西部的不公平.而西部大開發做為面向新世紀的國家戰略.僅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只要在政策上西部沒有明顯優於東部對資本的吸引九那麼西部總體上落後的經濟狀況和惡劣的環境,就會令很多資本止步它投.要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引導資本向西部轉移,國家必須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向西部傾斜.
目前我國稅收優惠的主要特點是以區域為主,行業為輔.區域性稅收優惠主要體現在東部的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保稅區等.在這裡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上可以享受優惠稅率和定期減免.在進出口環節可享受增值稅及關稅的待遇.而且外資企業優惠更多、幅度大、期限長.儘管國家也規定了“老、少、邊、窮 ”地區和民族自治地***經省級政府批准***可定期減免所得稅,但從整體上這些稅收優惠都明顯偏重於東部地區,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東部經濟迅速崛起的根本所在.行業性優惠包括:對自產農產品、支農產品、科教用進口儀器裝置、部分文化產品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免徵增值稅,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的增值稅先徵後返 70%,民政福利企業和校辦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全部返還,符合規定的還可以免徵或減徵企業所得稅.託兒所、醫院、學校、博物館等文化福利事業單位提供的勞務,轉讓土地使用權用於農業生產等免徵營業稅,對第三產業和利用“三廢”物資生產的企業,可在一定期限內減徵或免徵所得稅.這些優惠政策中,有些是國家在財政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減免稅支援某些領域,對西部發展沒有特殊的激勵作用.
為促進西部經濟發展,必須制定適宜的稅收優惠政策,吸引資本投入這些優惠政策應以產業為主.同時輔以少量特殊的區域性優惠.如改變現行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把優惠重心定位於支援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為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提高來源於西部地區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或出臺相應政策,以增強西部地區對人才的吸引九加強對民間投資的吸引力度,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民間投資優惠政策的制定可比照對外資企業的優惠執行:在現行優惠政策執行期滿後3年,可以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除落實上述吸引投資的優惠政策外,還應加強中央地方兩級財政對西部的投入,中央對西部的投入已表現在三峽工程、育藏鐵路等大型基礎建設專案上,而地方財政由於財力所限,尚難發揮作用.為增加地方財力,加大地方財政投資能力,應調整部分稅種的收入分成比例,現行的中央稅、共享稅和地方稅全國一刀切的做法,無法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首先將全額上交中央的消費稅改為共享稅.中央、地方分成比例為5:5,這樣可調動地方積極性,有助於消費稅稅源的穩定及增長,客觀上也起到維護中央利益的作用.其次,將中央與地方共享的增值稅分成比例改為6:4,以通過西部地區自身的經濟持續增長來擴大稅基,切實保證稅收收入的增長.再次,將企業所得稅包括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所得稅改為共享稅,其分成比例也為各50%.這樣,既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西部地區的大力支援.又緩解了西部地區的財政緊張狀況.
西部大開發,環保不能忘.在建議實施以上種種減稅優惠方案同時,筆者還認為可適當放開資源稅,授權於地方,提高資源稅稅率,增加資源稅稅基,擴大地方財政收入.增加的稅負可通過資源性產品價格的提高轉嫁到資源加工和使用環節,這樣不僅可以使豐富的資源成為西部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有助於人們節約資源.防止浪費意識的建立,這在全球環境惡化,環保稅在我國尚未開徵的今天,意義尤為重大。
利用稅收政策促進西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