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3***
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這次全省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是在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抓緊研究編制“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任務,抓住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湖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了開好這次會議,省委、省政府年初就開始調研準備。羅書記多次聽取彙報、研究部署。省裡邀請了國內外有影響的四家規劃研究機構就湖北城鎮化戰略進行研究,形成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入調查研究、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下一步還將編制指導我省城鎮化中長期發展的總體規劃。羅書記親自主持今天的會議並將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搶抓發展機遇,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開創湖北科學發展新局面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來部署、來推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9個百分點,20xx年達到46.6%,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改革開放30年平均10%的經濟增長率中,城鎮化貢獻了3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城鎮化已進入加快發展、快速推進的重要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對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作出了新的部署。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推進城鎮化的重點任務,除了在《建議》第五部分集中論述,還在“十二五”發展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處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可見,加快推進城鎮化意義重大,作用重要。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國際國內和我省推進城鎮化的程序和經驗,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內需空間。十七屆五中全會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從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和供需關係調整,以及國內發展環境條件變化和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看,目前講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是城鎮化,最雄厚的內需潛力在城鎮化,因為城鎮化既能增加投資,又能拉動消費,是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從增加投資看,城鎮投資是全社會投資的重點領域,20xx年和今年1—10月,我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大體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93%左右***全國為86%***。另據有關方面研究,近些年每增加一個城鎮人口,可以帶動至少10萬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從拉動消費看,城鎮化可以有效擴大城鎮消費群體,可以提高城鎮消費水平並帶動農村居民提高消費水平,可以帶動服務業發展,進而促進消費升級。20xx年全省農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72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294元,城市人均消費接近於農村的3倍,表明由鄉進城消費明顯增加。在20xx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構成中,市和縣佔79.5%,縣以下佔20.5%,表明城鎮消費佔全社會消費的大頭。有研究表明,在現有消費水平下,城鎮人口每增加1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消費總需求將增加1.2個百分點,直接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4個百分點。綜合起來看,城鎮化推動人口和生產活動聚集,持續激發和釋放新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的持久動力。我省作為人口大省,城鎮化為經濟發展提供的空間還很大。
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作用還表現在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上。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沒有工業,城鎮失去依託,沒有城鎮,二、三產業就缺乏載體。一個城市的成長髮展過程就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的過程。城市需求,最基本的因素是人。有了人的聚集,生產要素就會聚集,有了生產要素的聚集和激盪,就會產生產業需求,產業才能搞起來。要堅持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同步推進城鎮化。如果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既會抑制內需的釋放,也會阻礙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資源要素集約開發的著力點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今年年初中央舉辦的省部級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胡強調了“八個加快”,把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十七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五個堅持”,在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特別強調要積極推進城鎮化。可見,加快推進城鎮化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影響著工業結構調整;城鎮化積聚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影響著產業結構升級;城鎮化帶動區域發展,影響著區域結構優化;城鎮化決定城鄉一體化程序,影響著城鄉結構完善。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加快推進資源要素由粗放開發向集約開發轉變。地少人多是我們的國情和省情,隨著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加快實施,適宜大規模開發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土地已成為影響區域發展最稀缺的要素資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實現集約發展,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經濟總量的最大化,在有限的載體上做大經濟規模。空間利用集約化最充分的體現是城鎮化,城鎮化把資源要素、包括人聚集到一個載體,進行合理配置,形成放大功能。城市就是一部啟用、放大生產力的機器,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實現集約化發展。只有集約化發展,才能形成合理的城鎮佈局和形態,才能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才能有效地發揮城鎮功能,也才能用較少的資源要素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這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日本東京、大阪等幾個大的城市群,走的就是集約化發展的路子。人口那麼多,土地那麼少,但城鎮化率那麼高,生態環境那麼好。其經驗值得借鑑。相比較而言,我們的土地開發、城市發展還是粗放型的,我省城鎮數量在全國居第五位,但是城鎮化率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數量較多,並不等於城鎮化率高,問題的關鍵是集約化發展不夠。所以必須以加快推進城鎮化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集約化發展。
***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鑰匙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必然途徑。統籌城鄉,必須把城市做大做強,把中心鎮做大做強。否則,統籌城鄉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就無從建立。加快推進城鎮化,是城鄉統籌發展要做的大文章,無城統不起鄉,城小也統不起鄉;有多大的城,就能統多大的鄉;有怎樣的城鎮格局,就有怎樣的城鄉統籌發展效果。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推進城鎮化。農業要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做多、做優;農民要把人數做少、收入做高,農村要實現精神文明、生態文明,這是“三農”工作的基本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鎮化的路子。城鎮化既可以使農村富裕勞動力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推動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也可以相應增加農民人均擁有資源量,從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化率,還可以提升城鎮經濟實力,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能力,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從發展實踐看,城鎮化水平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存在著反比關係,城鎮化水平越高,城鄉收入差距就越小。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也必須加快推進城鎮化。湖北是農業大省,目前一半以上的人口還在農村,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利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全面實施“兩圈一帶”戰略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撐點
城鎮化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生產要素和人口在空間上合理聚集的過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地區率先發展,在形成外向型經濟格局的同時,形成人口和經濟集聚程度較高的城市群,有力地帶動了東部沿海地區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城鎮化水平的滯後。區域城鎮化水平決定和影響區域綜合競爭力。目前東部地區城鎮化率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14.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19.8個百分點,這就決定了東部地區的區域競爭力強於中西部地區。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也證明,縣域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的,都是城鎮化走在前列的。全國百強縣市中的前10強,城鎮化水平都在60%以上,而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前5名城鎮化率平均值為33.9%,最高的大冶也只有40.8%。可見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是與城鎮化水平密不可分的。
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圈一帶”總體戰略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深化對湖北省情認識的重要成果,目的在於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兩圈一帶”既是產業圈、產業帶,又是城鎮圈、城鎮帶。全面實施“兩圈一帶”戰略,必須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抓手、為支撐,以城鎮化帶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構建現代文明的驅動力量,是實現文明形態轉變的必由之路
工業化和城鎮化共同構成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共同承載現代文明的發展程序。從世界城市化發展的歷史程序看,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城市化快速發展,推進社會文明形態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伴隨著城市化逐步走向成熟階段,推動社會文明形態由工業文明向現代文明轉變。城鎮化,不僅僅是人口集聚,農村人口變成城鎮人口,更多的體現在城鎮功能的發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提升等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結構也隨之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城市文明是對農業文明的超越,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目前普遍存在的城鄉差別,不只是城市生活水平與農村生活水平的差別,本質上是生產方式的差別,是文明形態的差別。我們要通過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文明形態轉變,構建現代城市文明。剛剛閉幕的上海世博會是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所展示的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現代文明的成果。
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目的在於牢牢把握和緊緊抓住城鎮化程序所蘊含的巨大機遇,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來開創湖北科學發展新局面。
我們要緊緊抓住當前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的重要機遇,推動我省城鎮化加快發展。所謂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新階段,主要有兩個標誌:一是人均GDP進入3000美元以後,城鎮化加速發展。二是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城鎮化加速發展。這是世界普遍規律。我省20xx年人均GDP達到3288美元,城鎮化率46%,“十二五”期末將達到52%以上。這兩個標誌性指標都已經達到和將要達到。這是加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
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對城市化進行新的戰略佈局的機遇,推動我省城鎮化有序健康發展。國家制定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在“重點地區發展”這一章中提出要在中部地區培育武漢城市圈等城市群,作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增長極。同時,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正在由東部向中西部加快推進。另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資訊,我國未來將構建“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優先發展三個特大城市群和八個大城市群,其中,沿長江通道橫軸、沿京廣通道縱軸以及長江中游地區大城市群都與我省密切相關。這是十分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及早謀劃,主動對接。
我們要正確把握我省城鎮化發展的歷史程序,進一步增強加快推進城鎮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近些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推進城鎮化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城鎮化水平保持了穩步提高的發展態勢。2000年到20xx年,全省城鎮化率從40.5%提高到46%,在中部六省處於領先位置,基本形成了以“一主兩副”***武漢市、宜昌市、襄樊市***為依託,以其他設區城市和縣城、中心鎮為基礎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最近10年,是我省城鎮建設投入最多、城鄉面貌變化最快的時期。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投入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城鎮規模逐步擴大。20xx年底,城鎮人口、建成區面積分別比2000年增長33%、50%;設區城市和建制鎮的用水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汙水處理率等主要指標呈逐年上升態勢,增強了城鎮服務能力、供給能力,改善了人居環境、發展環境。但也應看到,我省城鎮化發展也面臨著嚴峻形勢,表現在:城鎮化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鄰近省份的差距正在縮小;城鎮數量較多,但發展質量不高;城鎮化佈局不盡合理,形態結構不夠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欠帳較多,功能不夠完備,等等。這些都影響和制約著城鎮功能發揮和城鎮化程序。處在新階段,面對新態勢,面臨新機遇,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進我省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下定決心,堅定信心,確保我省城鎮化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重大進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正是因為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在謀劃出臺指導意見、編制發展規劃。在研究編制全省“十二五”規劃時,又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城鎮化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全省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檔案精神,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重大進展。為此提出以下七條要求。
***一***明確目標,增強信心
目標是標杆,是旗幟,確立積極可行的目標,對加快推進城鎮化至關重要。《意見》從城鎮化率、人口轉移、城鎮佈局三個方面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城鎮化發展目標。
從城鎮化率目標看,“十一五”前4年每年提高0.7個百分點,相對偏低,今年預計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化達到47%***全國預計47.4%***,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間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到20xx年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實現這一目標,有兩個深刻含義,一是我省的城鎮化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全省6000萬人口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城鎮,將帶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就世界範圍來講,20xx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城市化水平超過50%,具有標誌性的意義。我省城鎮化率將在20xx年達到50%,也具有標誌性意義。從人口轉移目標看,“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有300萬以上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平均每年60萬以上,既帶來發展機遇,也帶來各種挑戰。從城鎮佈局目標看,到2015年,我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將由6個增加到15個,中小城市由40個增加到50個左右,3萬人以上的建制鎮由46個增加到100個左右,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更趨合理和完善。上述這些目標適應了城鎮化發展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融入城鎮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既考慮了我省城鎮化發展的現實基礎,又考慮了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並與全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銜接,是一個積極穩妥的目標。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分解、切實落實這些目標,通過強有力的工作措施,確保這些目標的實現。目前,各地都在抓緊編制“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分兩片聽取了各地規劃編制情況彙報。從彙報看,各地在確定“十二五”時期發展目標時,都提出了城鎮化發展目標,體現了各地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但還很不夠,要根據《意見》要求和這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完善城鎮化發展目標和措施。
***二***規劃先行,強化引領
規劃是決定未來發展的藍圖,對推進城鎮化具有重要的先導和引領作用。規劃帶來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帶來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在世界各國城市化建設發展中,規劃起著重要作用,如日本、韓國的城市化高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上的成功,重要的是得益於高起點規劃的引領。規劃涉及長遠,在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尤其要做到規劃先行,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否則就會盲目無序發展,造成重大失誤。規劃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方面我們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也要向我們的先人學習。巴黎十九世紀的地下基礎設施現在仍在使用。今年夏季我國南方遭遇暴雨洪澇,一些城鎮“一片汪洋”,但江西贛州卻沒有出現內澇,原因何在?就是900多年前宋代贛州知府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統——福壽溝,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相比而言,今天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很多。因此,我們要捨得本錢做好規劃,要拿出一個能管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劃。今年省裡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四家知名研究機構來我省調查研究,幫助我們制定城鎮發展規劃,就是為使規劃能達到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做好城鎮化規劃要特別重視三個環節。
一是全省城鎮體系規劃要體現集約發展理念。要按照城鄉統籌、城鎮帶動、產業驅動、綠色發展、優化結構、突出特色的原則,構建以武漢城市圈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長江經濟帶為紐帶,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城鎮空間佈局結構。總的要求是,堅持“一主兩副”的總體格局,都市圈和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鎮三個層次協調發展,實現“大小多少”發展目標的城鎮化工作思路。
“大”就是要把城市圈、城市群做大,把大城市做大,我省武漢市一市獨大,首先是好事,有這麼一個火車頭,有這麼一個龍頭,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從結構上看,武漢是一個特大城市,它的輻射能力、帶動能力強,解決了很多問題。所以它是一種生產發展方式,是一種先進生產力,今後還要繼續做大。但是,只有武漢一市獨大不協調,還要把武漢城市圈做大;不光要做大做強武漢城市圈,還要把“宜荊荊”、“襄十隨”城市群做大做強。
“多”就是要把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城市***縣城***、中心鎮做多。我們的現狀是大城市數量少,5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數量少,20萬人以上的縣城、3萬以上的中心鎮數量少。全省城鎮個數在全國位居前列,但城鎮結構不優,除武漢市以外,其他省轄市均未達到100萬人口,縣城規模一般在10萬人左右,建制鎮平均人口不到1萬人。規模效益較差的小城市和小城鎮比重超過40%,由此導致全省城鎮化率低。城鎮規模過小,難以發揮其在城鎮化過程中的集聚效應和拉動作用,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配置。因此,要把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城市***縣城***、中心鎮做多。
“少”就是村鎮要少。將一些小鎮逐漸引導進到中心鎮,讓農民進入到一些規模較大的村。現在分散的自然村落,規模都很小,要花很大的財力通電、通路、通廣播,成本太高,實際上是巨大的浪費,要轉變發展方式。發達國家和地區城鎮化的歷程表明,城鎮化的過程,是大城市集聚的過程,也是小村鎮自然淘汰的過程。我們要順勢而為。比如鄂州,村鎮原來是300多個,經過城鄉一體化試點減少為100多個,這樣的做法體現了集約發展的思路,各地要學習借鑑,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做到。
“小”就是人均佔地規模一定要小。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一定要縮減人均佔地規模。我們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和三峽工程庫區、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七山二水一分田”,可開發土地資源非常有限,要嚴格控制人均佔地規模。要通過規劃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是跨區域城鎮發展規劃要體現組團式發展理念。我們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不是走原來分散化的城鎮化道路,而是走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道路。城市圈、城市群、城鎮帶已成為城鎮化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是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所以,跨區域城市發展規劃一定要體現組團式發展理念,也就是要強化城市圈、城市群、城鎮帶的概念。全省適宜開發的國土空間有限,人口資源環境條件決定了我們的城鎮化,只能在一些發展條件較好、人口密集、城鎮密佈的地區集中展開。從全省城鎮格局看,就是要把做強武漢城市圈、“宜荊荊”和“襄十隨”城市群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同時要在沿江、沿路等城鎮密集地區規劃建設城鎮帶,以此帶動全省城鎮化發展。此外,還要配合國家和周邊省市在更大區域謀劃城市群發展,如長江中游地區城市群。
三是城鎮規劃要體現統籌協調理念。城鎮化不僅只是為了推動城鎮本身發展,而且要以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推進城鎮化程序中統籌城鄉發展。因此城鎮化規劃一定要體現統籌協調理念。不僅要反映人口和生產要素由農村向城鎮聚集,也要有先進生產要素和先進文化由城鎮向農村輻射,使城鄉逐步走向交融,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要以市州和縣域為單位編制城鄉一體化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事業發展,為城鎮發展預留空間,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要做好城鎮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發展、土地利用等規劃的銜接,要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調控作用,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城鎮環境決定城鎮形象,生態文明是新型城鎮化的時代要求,人居環境是體現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誌。全省各地要以建立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宜居城市、生態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一流城市。
一是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鎮發展道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鼓勵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倡導健康、節約、環保的建設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節約用地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路不是越寬越好。優化城鄉能源利用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規模和水平。嚴格實施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積極推廣再生能源和牆體材料革新、散裝水泥發展。堅持公交優先原則,發展節能環保型公交車和電動汽車。推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管理,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的節水工藝、技術和器具,鼓勵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大力開展“節水型城市”建立活動。
二是要切實抓好城市汙水、垃圾、噪音和大氣環境治理,使城市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大力開展減排治汙,逐步降低城市汙染指數。嚴格執行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大城市建設專案規劃環評落實力度,從源頭控制新汙染源產生。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改造提升汙水處理工藝,加強運營監管。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改革,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加大機動車尾氣、城鎮工業汙染、建築揚塵和噪聲等綜合治理力度。
三是要廣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著力整治設施不配套、功能環境差的舊城區、舊居民小區。引導支援“城中村”加大改造力度,農村村莊環境整治要以建設宜居村莊為目標,嚴格生態保護,推動清潔生產,加強水環境治理,完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
***四***產業支撐,“雙輪”驅動
城鎮化的核心和關鍵是產業發展,要把產業支撐放在城鎮化的首要位置,通過城鎮發展帶動產業集聚,通過產業發展完善城鎮功能。沒有產業支撐,城鎮化行之不遠,這是我省部分歷史名鎮做不大的主要原因。有了工業基礎,沒有城鎮載體,工業就缺乏配套產業和服務業支援,要麼捨近求遠到外地尋求配套服務,要麼自我配套,形成企業辦社會,“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模式,最終工業的競爭力也會大大下降。這是我省部分工礦企業曾經經歷過、有的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城鎮化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同時要通過城鎮化促進城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工業化、城鎮化,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共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量。工業化與城鎮化這種互動關係,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我省目前工業化發展進入中期階段,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在這一時期,既要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又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並要更好地促進“兩輪”協調並進,形成共振效應。我們講城鎮化要以產業化為支撐,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工業化水平。我們講工業化要以城鎮化為載體,就是要加快城鎮化程序。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目前正是我省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把這篇大文章做好。
***五***強化功能,提升品位
城鎮功能除了產業功能外,還包括公共服務功能、居住功能、生態環保功能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強化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是城鎮化發展的基礎。經驗表明,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於強化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也有利於克服城鎮發展中帶來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城市病”。
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設施水平和執行效率。提高城市交通整體效能,構建以軌道交通、城市快速通道為主動脈,主幹道、次幹道和支路為支管,以單行道、小街巷和人行過街設施為毛細管的城市道路系統。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完善供水網路,確保2015年全省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加快燃氣設施建設,提高燃氣覆蓋率和供應保障能力,2015年全省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0%。完善供電網路,加強老舊電網改造,調整優化電源結構,健全分配電網和供電預警保障機制。完善資訊網路,推進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大力發展電子政務、現代遠端教育和社會保障資訊系統工程。
建立健全分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努力使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大力發展普通商品住宅。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城鎮房地產市場主體,引導住房的合理消費,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對城鎮周邊的農村住宅、土地整治安置房建設,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嚴格控制城鎮規劃區範圍內個人建房審批。不斷改進住宅的效能和質量,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建設,推行物業管理全覆蓋。
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口計生、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社會服務資源向基層和社群延伸。優化教育結構和佈局,建立健全城鎮就業服務、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城鎮防洪安保體系,完善防洪預警機制;建立地質災害預防預警體系,科學規避地質災害,加強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建立健全城鎮應急防控處置體系,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六***繼承創新,彰顯特色
城市發展,文化為魂。湖北是荊楚文化發源地,三國文化、道教文化、首義文化、紅色文化影響深遠,歷史遺蹟眾多。比如,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儲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古城牆之一,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要做好繼承和創新的文章,塑造城鎮形象,打造城鎮品牌。廣泛吸收國內外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注重突出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鄉土建築保護規劃,重視歷史文脈的傳承、發展和展示,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鎮文化內涵,彰顯荊楚文化魅力。
湖北有得天獨厚的江河、湖泊、溼地和山林等自然稟賦,在城鎮化發展中要加強保護和利用。加強城鎮園林綠化,加強城鎮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科學規劃生態功能區。重點加強城市過境水系、周邊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溼地、綠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構建城鎮整體綠色生態網路,努力彰顯“千湖之省”的城鎮特色與魅力。武漢市的江灘改造工程、顯山露水工程、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都是大手筆,很有特色。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現有的山、河、林、湖等自然資源,努力把森林引入城市,花園引入社群,創一流生態環境。在城市擴規中,要科學規劃,組團發展,有計劃地保留林地、草地、耕地、溼地,避免攤大餅式的外延擴張和無邊際的水泥磚牆。
***七***科學理性,協調推進
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是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推進城鎮化既要把握機遇,積極推進,又要根據條件,尊重規律、科學理性、穩妥協調、健康有序,決不能搞大轟大嗡運動式的推進。當前,要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穩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落戶問題。對一時難以落戶的農民工,也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就業、工資待遇、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要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到城鎮安居樂業。要按照完善城鎮化佈局和形態的要求,從覆蓋全省的省域城鎮化總體規劃入手,科學構建全省城鎮發展體系,健康有序地推動各個層次的城鎮化發展。
三、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強有力保障
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既面臨有利時機和難得機遇,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是對我們執政、行政能力的考驗。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湖北省情,借鑑國內外經驗,全力推進這一歷史程序。各級各部門必須把推進城鎮化作為重要責任,進一步加強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為積極穩妥、健康有序地推進城鎮化程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
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財政支援政策要對區域中心城市、重點中心鎮、特色鎮的發展予以重點傾斜。各級各類投入到縣級的財政資金要整合捆綁、統一使用,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運用多種模式參與小城鎮建設和村莊整治。支援縣***市***和小城鎮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採取市場方式設立城鎮建設投資融資平臺。
***二***創新城鄉管理體制
進一步理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建立城鄉一體、精簡高效、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城鄉管理新體制,提高管理效能。建立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主要內容的規劃管理機制,強化規劃的集中統一管理。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社群管理擺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城管進社群”,強化區、街***鎮***政府的管理職責,保證街、居兩級工作經費。創新城市管理手段,完善信用資訊體系建設。縣級人民政府應依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明確縣、鎮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職責,提高管理效能,防止執法管理缺位。
***三***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探索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完善農村土地徵用制度,推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流轉。在國家批准的試點地區,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定居規模相掛鉤、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當地土地開發和整理數量相掛鉤的機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重點向中小城市和3萬人以上規模的城鎮傾斜。深化農村土地產權改革試點,建立區域統籌流轉的土地利用機制與制度,探索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試行集體土地資產化管理,允許試點地區的城市規劃區範圍內集體建設用地進入統一的土地市場。在農村新型社群和中心村建設中,按照尊重農民意願、封閉執行、規範管理的原則,搞好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四***穩步推進戶籍及其配套制度改革
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鎮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對穩定的職業或合法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改革戶口遷移審批制度,簡化戶口審批手續。加快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戶籍管理相關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設。
***五***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要健全工作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領導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主要負責同志要加強調查研究和具體指導,重大問題親自抓,主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措施親自督促落實。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認真調查研究,提出具體實施意見。要強化大局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城鎮化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研究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制定有關政策措施。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城鎮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要健全考核機制。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將組織專班,定期對城鎮化工作的進展情況開展督查。對工作進展明顯的要表彰激勵,落後的要通報批評。每年召開一次新型城鎮化現場工作會議,總結工作,交流經驗,推動發展。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
同志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這次會議精神,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推進我省新型城鎮化工作再上新臺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實施“兩圈一帶”戰略作出新貢獻!
看過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的人還看了:
城鎮化工作會議講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