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
是自治區第一家企業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一、簡介
是自治區第一家企業博物館。博物館從1999年開始,經過多次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2001年12月18日,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正式批文同意,河套酒業集團建立""。是內蒙古第一家企業興辦的行業性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立和不斷充實,必將對河套酒業集團的發展和企業的文化建設,以及自治區酒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博物館建立在河套酒業集團廠內,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門廳以漢代古典建築為特色,雄偉、挺拔。館內以金尊美酒駿馬天驕--內蒙古酒文化為主題,分為五個單元概括了內蒙古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草原民族豪邁的性格特色。第一單元是"草原酒藝,千秋傳統",主要展示五千年來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皿,從中看出內蒙古悠久的釀酒歷史和釀酒技術。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大罐、北魏大甕、唐代石磨、蒙元燒酒鍋等。第二單元是"容酒器具,容盡滄桑",主要展示五千年來,草原各民族貯酒和盛酒用器的變化,從中體會各民族的不同風格和時代的不斷進步。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東胡青銅壘,突厥長頸瓶,契丹鹿紋大罐,党項葡萄酒瓶,女真酒意詩文罐等古代、近代和現代儲酒器皿。第三單元是"飲酒器皿、賞心悅目",主要展示五千年膠到今天的溫酒和飲酒器具,從中看出不同時代各民族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和飲酒器皿的工藝技術發展。文物有新石器時代陶杯、東胡青銅盞、鮮卑銅鬥、突厥銀壺、蒙古板耳金盃以及現代的各質地酒具等。第四單元是"酒風酒俗,民族豪情",主要展示五千年來北方草原酒宴、酒會、酒禮、酒療、酒禁、軼聞掌故等,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奉酒祭祀巖畫、鮮卑飲宴圖、蒙古成吉思汗酒令等。第五單元是"佳釀飄香,情繫九州",主要展示當今內蒙古各地區和河套酒業集團各類酒標本,體現出河套酒業集團五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中飛速發展的歷史事實。文物有各種酒瓶、獎狀、證書、名人評語等,同時還有酒會、酒旗、酒詩、酒詞、酒文等大量輔助展品。
二、館藏文物
博物館展品分4大單元。第一單元是"草原酒藝,千秋傳統",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皿。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代大罐、北魏大甕、唐代石磨、蒙元燒酒鍋等。
第二單元是"酒具酒器,百代風華",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各族貯酒和盛酒用器,體現不同時代各民族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和飲酒器皿的工藝技術發展變化。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陶杯,東胡青銅壘、青銅盞,突厥長頸瓶、銀壺,鮮卑銅鬥,契丹鹿紋大罐,党項葡萄酒瓶,蒙古板耳金盃,女真酒意詩文罐等古今儲酒和盛酒器具。
第三單元是"酒風酒俗,八表豪情",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北方草原酒宴、酒會、酒禮、酒療、酒禁、軼聞掌故等。文物有新石器時代奉酒祭祀巖畫、鮮卑飲宴圖、蒙古成吉思汗酒令等。
第四單元是"佳釀清醇,九州飄香",主要展示當今內蒙古各地區和河套酒業集團各類酒標本。文物有各種酒瓶、名人評語等,同時還有酒會、酒旗、酒詩、酒詞、酒文等大量輔助展品。
據河套酒業集團總裁張慶義介紹,中國釀酒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出土的考古文物表明,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學會用穀物釀酒。到了商代,人們已經能利用"麴櫱"即麥芽和谷芽作糖化劑釀酒。西周到漢代,釀酒技術進一步提高,已經出現不同釀法和不同型別的酒。唐宋到明清,中國釀酒業空前興隆,創造出不少名酒。
張慶義說,自酒品問世以來,中國人便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將士披甲出征,文人寫詩作畫,家庭喜慶之賀,高朋盛友聚會,金榜題名之歡,喬遷榮升之禧,無不行酒宴之禮。在中國古代文獻及詩歌、小說、戲曲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關於酒禮的記載,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曲、賦及妙趣橫生的傳說故事,構成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酒文化。展出的只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內蒙古風情園導遊詞
2.七月內蒙古旅遊攻略
3.巴彥淖爾景點導遊詞3篇
4.內蒙赤峰旅遊攻略
5.2017年旅遊市場調研報告
五邑華僑博物館